课件35张PPT。第2课 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版 四年级下册新课导入春光灿烂,繁花似锦,成百上千的孩子是冰心奶奶笔下春天的花朵。看到那些开得旺盛的“花朵”,冰心奶奶发出了“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感叹。她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走进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同学们,你喜欢春天么?春天是怎么样的,又在哪里可以找到呢? 春天到底在哪里?冰心奶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1.认识、会写课文生字,理解并掌握“大概、匆匆、释放、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3.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难点)目标导学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省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被称为“世纪老人”。
主要作品:散文集有《寄小读者》《往事》等,诗集《繁星》《春水》等。作者简介知识备查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海淀区。其前身为清漪园,改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移用海军经费重建,改名为颐和园。1924年开辟为公园。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字词学习【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闹嚷嚷】形容喧哗。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感召】感化和召唤。
【欢畅】高兴,痛快。
【座无隙地】没有空闲的地方坐了。
【浑身解数】全部的手段或全身的本事。解数:指武术的架势,也泛指手段、本事。【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释放】把所含的物质或能力放出来。
【舒展】伸展张开;不卷缩;不皱。
【旺盛】生命力强;情绪高涨;茂盛。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密密层层】形容很密很多。 课文按地点的转换顺序写的:路过颐和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说说每处写了什么。 知春亭畔玉澜堂湖边课文解读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读第3自然段 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冰心奶奶随处所见,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从两个“匆匆”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非常兴奋,同时也表现出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读第4自然段 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 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 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再读第5、6自然段 我拉住一个额前留着短发的女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她忸怩地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好法?”当她说不出来低头玩儿着纽扣的时候,一个在她后面的男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 于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外去了。? 用“我”与孩子们对话的方式,写了一个女孩子的“忸怩”和一个男孩子的率真。这是一群孩子里的特写,再次展现了孩子们的可爱。赏析第7自然段 赏析第9自然段 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文末点题,告诉我们儿童是活泼可爱的、充满活力的、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生气,是永远的春天。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 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一(1-2)
二(3-4)
三(5-8)
四(9)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有儿童的地方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因为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板书设计 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 毛泽东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朗读指导:本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朗读的总体基调是欢快活泼的,语气要亲切活泼,语调要轻快上扬。课后题参考答案 背诵指导:如第3自然段。本段主要写的是知春亭畔孩子多。背诵时,应抓住段首的总起句提到的地点——知春亭畔,内容——座无隙地、孩子多,下面的分述句,可抓住“戴、搭、拿、说、笑、闪着、喷发、背倚、看、荡漾、哗哗”等词语进行背诵。2.默读课文,想一想:冰心奶奶为什么把诗句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中对儿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跟同学交流交流。
参考答案:因为儿童像春天般生机勃勃,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灿烂,所以冰心奶奶把诗句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表达了她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之情。3.第八自然段中,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跟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在春天里,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因而可以看出,作者表面是在赞美春天的花朵,实际是在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