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比较区域差异
一、选择题
1.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的是(??? )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部地区???????????????????????????D.?青藏地区
2.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有丰富的水源???????????B.?土壤十分肥沃???????????C.?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3.去青藏地区旅游,经常会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 )
A.?牦牛??????????????????????????????????B.?藏绵羊??????????????????????????????????C.?藏山羊??????????????????????????????????D.?骆驼
4.有同学说“我们那里放眼望去,是茫茫的草原,到处牛羊成群。”他所在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D.?青藏地区
5.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是(? )
A.平原、丘陵 B.高原、盆地 C.高原、山区 D.盆地、丘陵
6.下列民居建筑与地理位置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晾房—长江沿江地带???B.?窑洞—黄土高原??????C.?竹楼—西北地区???????D.?四合院—青藏高原
7.如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地貌???????????????B.?气候、植被??????????????C.?植被、土壤???????????????????D.?土壤、地貌
(2)C与D区域的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有( )
A.?为7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B.?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岭
C.?为10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3)“我的家乡气候湿热,风光秀美,独特的傣家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这是小明对家乡的描述。则小明的家乡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 )
A.?A???????????????????????????B.?B?????????????????????C.?C??????????????????D.?D
(4)“我的家乡地形平坦,一望无际,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马和三河牛而闻名。”这是小敏对家乡的描述。则小敏的家乡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 )
A.?A???????????????????????B.?B????????????????????????C.?C??????????????????????D.?D
8.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意义在于(??? )
A.?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B.?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9.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 )
A.?一年一熟????????????B.?一年二熟?????????????C.?一年二熟至三熟??????????D.?两年三熟
10.下列地形区中,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
A.?华北平原、东北平原???????????????????????????????????????????B.?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11.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12.下列各线与秦岭—淮河线大体一致的是( )
①1月0℃等温线 ②湿润区域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③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⑤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③⑤?????????????????????????????B.?③④⑥?????????????????????????????C.?①②④⑤⑦?????????????????????????????D.?③⑤⑥
13.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淡水鱼苗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
A.?大部分地区靠海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河网纵横,湖泊密布?????????D.?养鱼历史悠久
1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
????B.?藏袍是适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较大而出现的服饰
C.?藏羚羊被称为“高原之舟”????????????D.?青藏铁路穿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5.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造成①②区耕作制度和农作物种类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描述我国四大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填字母),该地区主要属________区(季风区、非季风区)。
(2)有两种农作物柑橘和青稞,其中柑橘最适宜种植在________(填字母)地区,青稞最适宜种植在________(填字母)地区。
(3)D地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简析其原因。________
(4)简要说明C地区的民居屋顶相对平缓的原因。________。
17.读图
(1)分别写出我国四大地区A________地区B________地区C________地区D________地区。
(2)C和D的分界线是________山、________山一线。
(3)E是________岛。
18.读图,南方地区图,填空.
(1)图中所示山脉: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重要矿产:E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 ,H________ ,I________ ,J________?
(3)①②之间的铁路线是________?线;①③之间的铁路线是________?线;②④之间的铁路线是________?线.
(4)本区有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________经济特区.
19.读“我国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上填上下列地理事物的序号。
①台湾岛? ②海南岛? ③东海? ④南海? ⑤台湾海峡? ⑥珠江? ⑦南岭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平原,B________丘陵,C________高原,D________盆地。
(3)图中处于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走向。
(4)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在________,属________地区(干湿地区);农作物的熟制是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为________,产量最大的水果是________。
(5)请你简单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B两地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业为主,B地区的畜种要适应________的环境特征,A地区最典型的区域自然特征是________。
(3)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________省的煤炭产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
(4)下列项目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_,属于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
A赏冰灯????? B赛龙舟???? C雪顿节???? D那达慕大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D 3.A 4.B 5. B 6.B 7.(1)A(2)D(3)D(4)A
8.D 9.C 10. C 11. A 12. C 13. C 14.C 15.B
二、综合题
16.(1)C;非季风
(2)B;D
(3)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4)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屋顶不用考虑排水的问题
17.(1)北方;南方;西北;青藏
(2)昆仑;祁连
(3)台湾
18.(1)南岭;武夷山;峨眉山;井冈山
(2)攀枝花铁矿;六盘水煤矿;个旧锡矿;铜仁汞矿;锡矿山锑矿;水口山铅锌矿
(3)成昆;成渝;贵昆
(4)海南
19. (1)(1)略(2)长江中下游;东南;云贵;四川(3)巫山;雪峰山;东北西南(4)800毫米以上;湿润;一年两熟或三熟;水稻;柑橘(5)南方地区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降水丰沛,因此种植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南方人爱吃米饭;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水运;当地的民居屋顶坡度大,有利于雨水下泄,墙体高,有利于通风散热。
20.(1)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畜牧业;高寒;干旱(3)山西(4)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