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萨沙的心情变化,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
2.学习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用法,位置及所用标点符号。
3.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爱护的真挚情感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情怀。通过萨沙的行动体会他做强者的志气。
二、教学重难点
1、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萨沙一家保护弱小的情怀。
2、学习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用法。教学流程:
三、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文中哪个人物说的话吗?生:萨沙。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周总理的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也是用人物语言命题的。抓住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命题也是一种作文命题的方法。那这篇课文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初读感知,解决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桌或举手示意。
1、 文中的字词都能读准吗?【2】出示词语:弱小、铃兰花、蔷薇、旷地
(1)读给同桌听一听。(2)开火车跟读。
(3)单个字能读准吗?【3】出示单个字,乱序读。
(4)多种方式理解词义。(弱小——反义词强大,板书:弱小——强大)【4】【5】图片:铃兰花、蔷薇。旷地(字义):空广而明亮的地方。
2、 同桌合作读文,读时纠正字音,读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1)请你试着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再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说。
(3)【5】(填空:课文讲述了萨沙一家在森林游玩时下起了大雨,托利亚和妈妈互相推让雨衣,后来,托利亚把雨衣给萨沙穿上了,最后,萨沙又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以此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品读感悟
1、 文中有一句话描写了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你能找到吗?指名读。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很大。从哪个词看出来的?【6词红】大雨如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大雨像往下灌一样。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描写雨大的,是什么?滂沱大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的词?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瓢泼大雨、蒙蒙细雨。师:你们积累的词语真不少。
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齐读第四段。【7】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如果生答不出引导。在这两次推让雨衣的过程中,有两句话内容极其相似,自己读一读···虽然她并不怕淋雨;···也不怕淋雨。他们真的不怕淋雨吗?那为什么还要推让,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了这一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保护。
师:最后雨衣穿在了谁的身上?萨沙。
3、看着家人的这些举动,4岁的小萨沙不解了,于是他和妈妈之间有了这样一番对话。自由读5-8段。【8对话红蓝黑】
4、萨沙问了妈妈一个问题,指名,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疑问。你能读出疑问的语气吗?该生读。谁再来读一读?师评:我听出了你头脑中大大的问号。
5、妈妈是怎样回答他的?指名读6段。【9】(1)如果你是妈妈,你想让萨沙明白什么?
谁来读读这句话?师评:我听出了坚定。谁再读?师评:我听出了慈爱。齐读这句。
(2)如果你是萨沙,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指1~2生回答。【10】(萨沙的心灵告白:妈妈把雨衣给托利亚,是因为在妈妈眼里托利亚更(弱小),更需要保护;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我,是因为在托利亚眼里,我更(弱小),更需要保护,因此,最后雨衣穿在了我的身上,原来我是那个最(弱小)的人啊!】
6、(1)这时的萨沙会是什么心情?生:高兴、怀疑、不服气。 齐读第7段。【11无提示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萨沙?充满疑惑的。师指黑板:读出你的疑惑!指名读。师评:真好,我听出你语调上扬了。谁再来试试?这疑惑不光是怀疑,更是质疑啊。谁再读一读?指名读。师:我听出你把语速加快了一点儿,真棒。
(2)男同学,萨沙和你们一样都是小男子汉啊,如果你们是萨沙,有人说你是最弱小的人,你能服气吗?生:不服气。你们能读出萨沙的不服气吗?男生齐读。(3)女同学,如果你们是萨沙,你甘心做那个最弱小的人吗?生:不甘心。你们能读出他的不甘心吗?女生齐读。
(4)是啊,现在你们就萨沙,能读出怀疑与不甘吗?指屏幕齐读。
7、如果你是萨沙,你想从妈妈口中得到怎样的答案?生:你不是最弱小的。
可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一生读。【12】这句话妈妈是怎样说的?生:笑着说的。你能带着微笑再读一读这句话吗?生自由读。从这句中你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生:慈爱···。
妈妈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语气依然是那样坚定。请你用坚定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其实这段对话的字里行间都蕴藏着这一对母子的情感和智慧,我们分角色再来读一读5-8段。女生读妈妈,男生读萨沙,师旁白。【13:同片8,对话5-8,含旁白】
8、提示语:不知道大家注意观察没有,这段对话中的提示语也不尽相同,请你仔细观察这几处提示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后面所用的符号,你有什么发现?生:
【14对话儿歌同屏】儿歌总结:提示语在前,冒号跟后边;提示语在中,逗号向前冲;提示语在后,句号不能漏。(1)自己边读边体会(2)齐读(3)应用检验。指名读句子,填标点。【15应用练习】(早上,妈妈刚打开阳台的窗户,就赶紧关上,并回头对我说:“今天外面好冷,你要多穿些衣服。”“知道了。”我回答道。“冷了要加衣服,热了要减衣服。”妈妈深情地望着我说道,“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妈,你这可这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唠叨啦!”我笑着对妈妈说。)
9、文中有两处关于蔷薇花的描写,你能找到吗?请你用直线画出来。第一处在?指名汇报。【16出示图片及句子】看这就是刚开放的蔷薇花,粉红粉红的,似乎闻到了他扑鼻的芬芳。漂亮吗?喜欢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试。指名读。
第二处是怎么描写的?生汇报。【17出示图片及句子】看,他低垂着头,仿佛在说快救救我吧,此时的蔷薇花是那样娇嫩纤弱。能试着读出此时蔷薇花的可怜与弱小吗?自己练读。指名读。师:我注意到你的语速变慢了,语气变轻了。谁再来试试?
(2)萨沙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怎样想?生:花儿真可怜,我要去保护它。他是怎样做的?生读句子。是啊,他情不自禁的想去保护蔷薇花,在蔷薇花面前他已经不是那个最弱小的人了。
(3)为什么文中要两次写蔷薇花,第一处去掉行不行?同桌先说一说。指名。生:不能去掉,通过大雨前后蔷薇花的变化,更能突出蔷薇花受损之大,更需要保护,为萨沙的行动做了准备,使这个情节更合理。
10、此时,萨沙终于也能保护别人了。这次他又对妈妈说了什么?指名读。【18】你能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吗?生:课题内容。
11、在萨沙心里他终于不是那个——最弱小的人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高兴、自豪的。
现在如果让你在课题后面加一个标点表达此时的心情,你最想加什么?生:感叹号。师指课题,读出自豪,齐读课题。
12、萨沙也终于从妈妈的口中听到了肯定的回答,齐读最后一句。板书:保护弱小,勇做强者
总结拓展
萨沙虽然只是一个四岁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给予的关爱。生活中你有没有给予弱小者以关爱呢?谁来说说。
其实只要你能真诚地献出爱心,去关心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板书设计: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弱小——强大
保护弱小 勇做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