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历史 必修一1.政治: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及个人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言论与活动。
2.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与政体(政权组织形式)的总和。
3.分类:
按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君主专制社会
按政治体制: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按权力系统: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权盘古开天大禹治水斧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早期国家的出现1.时间:约5000年前
2.地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3. 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4、早期政权特点:神权和强权结合涿鹿之战相传黄帝命应龙作水阵阻挡蚩尤,但被效忠于蚩尤的风伯雨师所破。黄帝又请旱神女魃作法,天气骤然放晴,旱热难当,使久习于东南方阴雨气候的蚩尤无法忍受,败阵南逃,于冀州之野擒杀蚩尤。 请思考:
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二、夏商政治形式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
——均出自《礼记·礼运》商代的政治特点以血缘为纽带
实行宗法制,各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三、西周的分封制定义: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军赋、力役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对象:阅读下列材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曪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请分析,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齐鲁燕晋卫宋周西周疆域及主要诸侯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二、西周的分封制定义: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军赋、力役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对象:王室子弟、先代贵族、功臣
目的: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问题探究:分封之后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如何?问题探究:分封之后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如何?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摘自《礼记·王制篇》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卿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 君臣隶属关系二、西周的分封制定义: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军赋、力役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对象:王室子弟、先代贵族、功臣
目的:
作用:稳定政治秩序,巩固统治
弊端:诸侯有“坐大”的可能,为诸侯分裂割据埋下了祸根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射王中肩(春秋早期)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疑为“不”)能軍。祝聃請從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茍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 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问题探究向周王室发出挑战,企图争夺王位楚王用意何在?问题探究:怎么来保证分封制的延续性?世袭制保证它的有效性什么人凭什么可以继承这一权利?分封制的依托:宗法制四、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目的:
特点: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正妻(大老婆)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其他妻室生的称为庶子。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长,也不能作为继承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前者是针对嫡子而言,后者是针对众子而言。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大宗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西周社会结构
示意图天子诸侯卿大夫庶人奴隶士四、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目的:
特点:
作用: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案例: 周天子年老,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所生)。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四、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目的:
特点:
作用:
影响: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③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烽火戏诸侯当幽王三年, 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 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史记 周本纪 》四、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目的:
特点:
作用:
影响: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③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④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里表核心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1、 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各地,建立侯国,目的是“封邦建国,以屏宗周”;受封者则须对周王尽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2、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为大宗,为所有诸侯国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权实际合二为一。3、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了一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