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伟大的悲剧 课件(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伟大的悲剧 课件(6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8 15: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茨威格
伟大的悲剧

你了解南极吗

南极气候: 科学家曾测得 -88.3*C的平均最低气温。 (酷寒)
南极介绍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 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烈风)

你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的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
阿蒙森和斯科特站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斯科特已经超出了个人生命的意义,而成为勇于探索、为事业勇于献身具有崇高精神的探险者的象征。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条理清楚的特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结合作者的评论,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义,着重理解“伟大”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主要内容: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名字是:

埃文斯??奥茨?
斯科特??威尔逊??鲍尔斯?


归途中所遇到的不幸有哪些?
请一一列举。

(1)恶劣的天气。
(2)路程危险增加十倍。
(3)身体非常虚弱。埃文斯和奥茨相继死去。
(4)储藏点的燃料太少。
(5)燃料告罄,却遭凶猛的暴风雪袭击。



同样是挑战南极的心愿由来已久,同样是做了多年的先期准备工作,阿蒙森不但第一个到达了南极点,还胜利地返回了祖国。斯科特一行却以双重的失败泪洒南极,命殒南极。我们不妨探究导致失败的细节,从中得到启示。

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他们的影响。成为著名的和平者。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作品有《三位大师》、《最初的经历》等。
茨威格写作的依据: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读一读,写一写:
拽(zhuài) 毛骨悚(sǒng) 然
怏怏(yàng)不乐 毋(wú)宁
吞噬(shì) 羸(léi)弱
告罄(qìng) 癫(diān)狂
凛冽(lǐn l ì ) 步履(lǚ )
姗姗( shān )来迟
忧心忡忡(chōng)
疲惫(pí)(bèi)不堪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整体感知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912.1.16 白色雪原
1912.1.18 南极点
1912.2.17 埃文斯死去
1912.3.2
1912.3.21 无法离开帐篷
1912.3.29 帐篷里
1912.10.29
1912.11.12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2.1.16 白色雪原 斯等发现自己晚到半月
12.1.18 南极点 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12.2.17 屠宰场地 埃文斯死去
12.3.2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12.3.21 帐篷里 无法离开帐篷
12.3.29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12.10.29 营地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12.11.12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问题探究
1、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目为《伟大的悲剧》,那么本文的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失败之悲
“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你认为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呢?
(2)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3)死亡之悲
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3.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4)世人之悲


2. 斯科特他们的探险
之悲,你认为是“悲哀”
之悲,还是“悲壮” 之悲?
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坚毅,执著,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课文中,写他们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的爱
勇于探索的冒险精神

根据以上认识,谈谈你如何理解课文题目《伟大的悲剧》的?
1.失败之悲—冒险精神

悲剧 ---- 伟大
2.作证之悲—诚信
3.死亡之悲—团结、无私
4.世人之悲—敬仰并永远悼念,从中获得精神鼓舞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课文最后两句话)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 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斯科特一行在南极探险归途中悲壮覆没。
“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
请用课文内容证明这句话。
1、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绝对不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事先设置的贮藏点。
2、他们的脚早已冻烂。
3、奥茨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
4、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5、……



作用?
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
埃文斯为什么突然精神失常?
(“由于巨大的痛苦”。)

“痛苦”指的是什么?
1、恶劣气候的摧残;
2、角逐失败的痛苦。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奥茨要去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他“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


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 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作者借此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颂扬:
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



5.小辩论
正方:探险是有意义的冒险
反方:探险是无意义的冒险.


扩展延伸
假如你是阿蒙森,当你得知斯科特等人遇难的消息,你要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挪威国王,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1986.1.28美“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

2002年北大“山鹰”登山 队在希夏邦马峰遭到雪崩,5名队员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哥伦比亚”在返回地面时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真正的英雄

人类在与大自然和自身的反复较量中 逐步发展起来,这就形成了人类的文明史。
6.课外拓展
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跟大家谈谈你所知道的其他探险家的故事.

张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 。 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 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 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玄奘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麦哲伦
麦哲伦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  
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 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阿蒙森和他所率领的人员在南极洲的掩蔽所内过冬。他们就在这里修理设备、休息调整,准备向南极冲击。
向所有探险英雄致敬,是他们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显示了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魄力。
斯科特临终遗书
给妻子凯瑟琳的最后一封信分几天写成,记录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这位探险家在信的开头写道,他和队友“身体很好,充满活力”。随后,他告诉妻子,“这里只有零下70多华氏度,极其寒冷。我几乎无法写字。除了避寒的帐篷,我们一无所有……你知道我很爱你,但是现在最糟糕的是我无法再看见你——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对”。
随着处境恶化,斯科特更加绝望,他在信中劝妻子:“面对困难,你应该走出悲伤,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他也告诉妻子,面对死亡,他没有任何遗憾和后悔,“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斯科特非常挂念当时仅3岁的儿子彼得,他写道:“可能我无法成为一个好丈夫,但我将是你们美好的回忆。当然,不要为我的死亡感到羞耻,我觉得我们的孩子会有一个好的出身,他会感到自豪。”他还嘱咐妻子要培养彼得,让他热爱自然,喜欢户外活动。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读后感。


我眼中的悲剧
南极之旅二:哪里来的浮冰?
冰盖崩塌断裂形成冰山
南极之旅二:哪里来的浮冰?
漂浮远离南极的冰山
正在融化的冰山
南极之旅二:哪里来的浮冰?
正在消失的浮冰
南极之旅二:哪里来的浮冰?
正在消失的浮冰
这些浮冰的变化说明了
气候有什么变化?
南极之旅二:哪里来的浮冰?
南极之旅三:冰雪高原

南极之旅三:冰雪高原
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冰盖平均厚度为1720米,最厚的地方4200米。总贮冰量为2930万立方千米,也就是说,地球上的90%的冰雪集中在南极,68%的淡水储存在两极。
“冰雪高原”
南极之旅三:冰雪高原
南极之旅四:南极的主人

南极之旅四:南极的主人

南极鲸鱼
课后作业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做简单的评论,并能根据要求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