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3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3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8 06:38:17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2、使学生了解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传播了中国古代文明,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目标 一、农业的发展 1.表现: ① ② ③ ④ ⑤①从越南传入占城稻,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⑤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一、农业的发展 2、原因:① ② ③ ④ ⑤ ①南方战乱较少。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③南方自然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
④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宋真宗)
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1、纺织业:① ②
2、制瓷业:① ② ③
3、造船业:① ② ③
①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②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①河北定窑、河南汝窑
②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③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① 宋朝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二、手工业的兴盛蜀锦南宋棉毯蜀绣 景 德 镇 瓷 器哥窑冰裂纹碗笑口常开(景德镇瓷器)玉荷瓶(景德镇瓷器)1、出现大都市:
2、出现:
3、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5、出现纸币: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时间:
地点:
意义: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商业的发展开封、临安(杭州)。早市、夜市、草市。设立市舶司。广州、泉州。“交子”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四、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
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难移奠定了基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原因:2.表现:(1)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2)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3)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4)统治者的重视。
(5)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农 业:水稻 棉花 茶树手工业:制瓷 纺织 造船商 业:城市 贸易 纸币宋代经济的发展五、课堂小结
假如你是国家的主席,为了发展我国的
经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措施:
1.重视发展经济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5.重视对外贸易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东汉末年—东晋初年唐代中叶—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南宋初期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南移的三个时期商业繁荣北方战乱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初步开发加速南方经济开发南方经济渐超北方知识梳理国家经济,仰给东南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
1.宋代南方农业超过北方农业的原因是(  )
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安定 ②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引进了日本的优良稻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
A.洞庭湖流域 B.太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洪湖流域
3.一个北宋人要了解当时丝织业最高水平的情况,他应去的地区是(  )
A.河北和河南 B.江浙和广东
C.福建和广东 D.江浙和四川
4.某影视剧组请你当历史顾问,参加审核剧组提交的南宋临安城场景布置计划,你会指出下列哪一项计划是不可行的(  )
A.城内客商往来不绝 B.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
C.城内店铺林立,买卖持续昼夜 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建立
5.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它是(  )
A.“会子” B.“瓦子” C.“关子” D.“交子”
6.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行省 D.宣政院
7.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随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
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9.进口的大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实,我国在宋朝时就引进了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它引进于(  )
A.泰国 B.朝鲜 C.越南 D.印度
10.“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称赞的是中国的(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青铜器
11.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草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材料二:
?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14.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请结合所学知识,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
(1)图一南宋《耕织图》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达,当时南方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重要的粮仓在哪里?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二是打捞出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模型。宋代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采取了哪些措施?穿越时空,作为南宋时期的一名船员,你能跟随船队到达哪些地方?
?
?
?
(3)图三是从“南海一号”古船上打捞出来的精美瓷器,宋朝时兴起的著名瓷都是什么地方?除此之外,宋代的手工业还取得了哪些巨大的进步?
9课答案:
1---12 CBDDD ACDCA CB
13. (1)发展: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14. (1)占城稻。太湖流域。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北方)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南方)。 
(2)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东到日本、朝鲜,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景德镇。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业兴起,品种较多;广州、泉州和明州的造船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