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浙教版九年级中考空气专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甲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乙表示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丙表示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双氧水
D.?丁表示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2.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
A.???????????????B.???????????????C.???????????????D.?
3.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验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4.?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
= B.?钢铁的腐蚀
C.?电解水实验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5.在科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如右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
C.?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
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
7.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8.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 ? ???
? ? ? ?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 ? ? ? ??②收集氧气 ? ? ? ? ??③比较催化效果 ? ? ? ? ? ? ? ? ? ? ?④检验氧气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④ ??D.?只有②③
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10.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11.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12.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通电分解水:水 氢气+氧气
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水+氧气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氧化汞加热分解:氧化汞 汞+氧气
1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14.下图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15.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 )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1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甲和丙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17.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
主要原因是()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9.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OH=2Y+Cu(OH)2↓,则(??? )
A.?X一定是Cu(NO3)2 ?????????????????????????????????????????????B.?X的式量比Y大
C.?Y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20.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有机物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
C.?C、H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9
??D.?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21.在反应2A+3B===2C+4D中,若 A、B、C、D的质量比为8∶12∶11∶9,则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8∶12∶11∶9?? ?????
?B.?16∶36∶22∶36
?C.?16∶16∶22∶9??? ????
??D.?2∶3∶2∶4
22.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
A.?16:9??????????????????????????????B.?23:9??????????????????????????????C.?32:9???????????????????????????D.?46:9
23.
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其固定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用玻璃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两支蜡烛最先熄灭的是(??? )
A.?长的先熄灭
???B.?短的先熄灭
?C.?同时熄灭
?D.?无法判断
24.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25.?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蜡烛、火柴及以下仪器(如图1):
请回答:
(1)仪器⑦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常用仪器 酒精灯 (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如图2):
①补充的药品是?________;
②图2中A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根据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B中可用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原因是?________.
26.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气体,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个是什么物质。请把答案填在空格内。
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你能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吗?试试看: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7.(2017?温州)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________。
2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仪器或装置.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要增加一种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 .
(3)若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除选用A、B外,还需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组装成发生装置,要收集干燥的该气体,应将装置与G中的________?(填“a”或“b”)端相连接.
29.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 空气 NH3 CH4 HCl O2
密度(克/升) 1.293 0.771 0.717 1.629 1.43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 , 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
3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其中一种原因).
(2)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B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
31.利用图示仪器测量氧气体积,来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
??
(1)检查气密性:连好发生装置后,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________。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证明装置不漏气。
(2)组装装置:连好的装置如图甲,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不移动、不调整酒精灯的前提下,需要调节________(选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
(3)进行实验:采用正确的反应装置和图乙所示的收集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热时间过短,会使测量结果不准。??????????B.?反应一段时间,排出反应装置内原有空气再连接乙装置收集气体,会使结果更准确。
三、解答题
32.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3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
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3.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____?。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外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____。
34.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中:
?
(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图2),他们先用图1的组合装置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然后慢慢地将燃烧匙从上到下插入广口瓶中,目的使上、下层空气中的氧气都能得到充分消耗,直到橡皮塞塞紧瓶口,红磷在瓶中继续燃烧直到熄灭,等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但这样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1/5,请分析原因________
(2)乙组同学先查阅资料(如下表),然后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3所示的改进,右端玻璃管上端开口(其它仪器忽略)。
颜色、状态 熔点/℃ 着火点/℃ 密度/(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白色固体 44.1 40 1.82
①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________。
②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他们应该怎样操作之后,才能读取左管液面的刻度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35.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为避免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某教师对教材中“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创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① B装置是燃烧匙固定在带有A导管的单塞上,硬质玻璃管透光性好,不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② C装置的广口瓶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避免污染;
③ 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气体就会从左向右依次进入装置。
【实验过程】
步骤一: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上,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硬质玻璃管内(如图B装置),打开阀门,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步骤二:将导管a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图A装置),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交流讨论】
(1)硫在空气中燃烧并发出________?火焰,生成的SO2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气流能从左向右作定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
(3)【拓展应用】
小丽同学认为,运用该装置设计原理,还能进行其它有毒气体的实验,同样能达到避免污染的目的。于是设计了图乙实验装置,用以完成“CO
还原氧化铜”实验。
图乙D装置在实验中除了形成气体定向流动外,还有的用途是________?;
(4)实验时,小芳同学先打开止水夹K1和阀门,过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36.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小科同学发现生成物中有少量黑色固体。黑色固体是镁和什么物质反应所产生的?他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氮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二: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为了验证上述两个猜想,小科设想:
(1)让空气通过A、B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
(2)用C瓶收集通过A、B装置后的气体,并加入足量的红磷燃烧;待C瓶冷却后,再把点燃的镁带放入C瓶中。
经思考发现,由于收集气体时相关气体的密度差异及C瓶冷却后瓶内外的气压差异,达不到预期效果。于是,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这种气体,观察到镁带在该气体中燃烧并有淡黄色的固体产生;然后用D瓶收集一瓶?________气体,把点燃的镁带放入D瓶中,观察到镁带在D瓶中也能燃烧,同时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
??? 通过以上实验,他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正确。同时,他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先后顺序进行解答;
B、根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会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A、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等到硫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等到硫酸反应完后有沉淀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A错误;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会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所以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加,然后转成水平,故B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双氧水,氧气质量会逐渐增加,故C错误;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加,氢氧化钠越来越少,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的质量应该为零,故D错误。
2.【答案】 A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a中氯酸钾的质量大于b中氯酸钾的质量,因而a产生的氧气比b多,b中有催化剂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的放出氧气,而a却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缓慢的放出氧气,因而b反应用的时间比a短。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的放出氧气,但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是高锰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起了催化作用。
【解答】A、分析图象可知a产生的氧气多,b反应用的时间短,故A正确;
B、分析图象可知ab反应产生的氧气一样多,a反应用的时间短,故B错误;
C、分析图象可知ab产生的氧气一样多,b反应用的时间短,故C错误;
D、分析图象可知b反应产生的氧气多,a反应用的时间短,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A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
【解析】【解答】注射器缓慢拉活塞时,锥形瓶内气压将逐渐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外界空气就将由长颈漏斗进入锥形瓶内,锥形瓶底部注有水,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原理,分析装置内外气压的大小变化。
4.【答案】D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解:A、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采用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的装置,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并存,食盐能够加快铁的锈蚀,因此会观察到U形管的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体积是氧气的2倍,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D、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是气体,不能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小,因此不能测定出氧气的含量,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分析】A、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分析;
B、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及实验的现象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
D、根据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分析.
5.【答案】C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解析】【分析】根据两套装置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逐项判断;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的性质是不变的。
【解答】A、通过装置可以看出,乙装置的反应容器体积小,里面密封的空气就少,则药品消耗少的说法正确;
B、乙装置比较简洁,空气只存在于注射器内,而甲装置的气体除了集气瓶内的外,导气管中也含有气体,因此可以减少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的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白磷比红磷着火点低,故说法错误;
D、乙容器内径相等,通过注射器上的刻度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B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解析】【分析】A、装置一定是要密闭的,否则无法验证氧气的准确含量。
B、将红磷改为木炭后,燃烧后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C、红磷的量不足时氧气不能完全消耗,测量的氧气量会小。
D、为冷却时集气瓶内的气体膨胀,进入的气体量会变小。
【解答】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时,外界的气体会进入集气瓶,使氧气测量变小。
B、由于木炭燃烧后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后水的吸入量会很小。
C、红磷的量不足空气内的氧气不能完全消耗,进入水量比五分之一要小。
D、容器未冷却时气体的体积膨胀,进入的水量也要比实际的量要小。
故答案为:B
7.【答案】C
【考点】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a导管连接供氧气的钢瓶,A错误;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B错误;若有氧气输出,瓶内水中有气泡,C正确;该装置可以通过气泡的快慢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装置的使用,该装置洗气除杂时不管密度大小,都是长进短出;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短进长出;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密度大则长进短出,密度小则短进长出。
8.【答案】D
【考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检验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双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①正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要将导管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②不正确;比较催化效果,应将等量不同的物质放入相同的过氧经氢溶液中,③不正确;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气密性检验、氧气的收集方法及检验、催化剂探究,其中催化剂探究实验一定要找好自变量,控制好其他变量。
9.【答案】D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烟”为固态,而“雾”为液态,A不正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的叙述,B不正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C不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的描述,解答此类问题时在叙述正确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现象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否则为结论的论述。
10.【答案】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探究的粗细不同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那么该实验变量是铁丝的粗、细,其它的因素都必须相同.所以A.完全一样的铁丝,没有自变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该选项错误;B.自变量为氧气的浓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该选项故错误;C.只有一个自变量并且是铁丝的粗细,其它因素均相同,该选项正确;D.除了铁丝粗细不同,还有不同浓度的氧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该选项故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解答此类型题时一定要找准自变量,然后其他影响实验的条件都要保证相同。
11.【答案】B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会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但是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会使得水的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先逐渐增大,后不断减小,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开始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与图象相符,故B正确;
C、根据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开始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增大,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由于有氧气放出,固体质量开始时不断减少,所以开始时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反应完后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D错误.
答案:B.
【分析】A、根据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会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但是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会使得水的质量不断增加进行解答;
B、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开始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进行解答;
C、根据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开始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进行解答;
D、根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由于有氧气放出,固体质量开始时不断减少,当反应完后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进行解答.
12.【答案】B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解析】【解答】由化学反应表达式可知A通电;B常温;C加热;D加热;题目要求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可知B不需要加热,节省燃料,操作简便,产物是水又无污染。
【分析】本题考查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根据化学表达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找出最合理答案。
13.【答案】B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该选项是正确描述。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微溶于水,该选项是错误描述。
C.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该选项是正确描述。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该选项是正确描述。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反应定义,即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定是氧化反应;其次氧气的溶解性是容易出错的知识,描述时一定要准确,微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14.【答案】A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试管口放棉花,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A正确;收集氧气向上排空气法导管要接近集气瓶底,B错误;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C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防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应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D错误。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氧气的相关知识,其中验满与收集最容易出错,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管都要伸入瓶底,验满必须在瓶口,不能伸入瓶中。
15.【答案】C
【考点】燃烧的条件,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
【解答】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
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盒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
这时,继续加热纸盒,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考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4.0+2.0+3.0+2.0=1.2+x+2.4+5.4,故x=2.0,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则可推测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由上分析可知,x=2.0,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B、由上分析可知,甲和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4.0﹣1.2):(3.0﹣2.4)=14:3,故说法错误;
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因此生成物丁一定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结合表中的信息及催化剂的特点判断甲是否是催化剂.
17.【答案】D
【考点】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蜡烛就是可燃物,故说法错误;B、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故说法错误C、纸盒中的气体也是空气,二氧化碳的含量与纸盒外的一样,故说法错误;D、从纸盒小洞中喷出的气流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所以蜡烛熄灭,故说法正确。故选D。
【分析】物质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8.【答案】B
【考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识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解析】【解答】A、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甲反应后质量减少70﹣35=35g,为反应物,乙质量减少15﹣7.5﹣7.5g,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48.75﹣6.25=42.5g,故B正确;
C、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丙一定是化合物,甲和乙都有可能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故错误;
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故为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选B.
【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
19.【答案】B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识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A.根据X+2NaOH=2Y+Cu(OH)2↓可知,X应是可溶性铜盐,而可溶性铜盐有氯化铜、硝酸铜或硫酸铜等,可以据此判断。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C.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关系进行解答。D.根据组成元素进行解答。
【解答】A.X可能是硝酸铜,也可能是氯化铜,都符合这个关系式,A选项说法不正确;B.2NaOH的式量总和是80,Cu(OH)2的式量是98,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2Y=18,X的式量比Y大,B选项说法正确;C.因为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已经决定了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1:2:2:1,Na为+1价,所以生成的钠盐的阴离子应该是-1价,C选项说法不正确;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而非置换反应,D选项说法也不正确。故选项B符合题意。
20.【答案】A
【考点】物质的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本题.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该有机物中含有C的质量,同理,根据生成水的质量和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该有机物中含有H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该有机物质量减去C、H的质量,就是其含有O的质量,据此即可判断该有机物中含有的元素。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就是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就是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质量.故该有机物中含有C的质量为:4.4g×12/44=1.2g;该有机物中含有H的质量为:3.6g×2/18=0.4g;该有机物中含有O的质量为:3.2g-1.2g-0.4g=1.6g.因此可判断该有机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而C、H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2g:0.4g=3:1,而非11:9。
故答案为:A
21.【答案】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比乘以化学方程式前的系数。
【解答】所以A,B,C,D的质量比为2XA:3XB:2XC:4XD=8∶12∶11∶9,所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6:16:22:9。
答案选C。
22.【答案】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根据已知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和已知的物质质量计算出Y和M的质量。
【解答】设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X,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X。设生成M的质量为m。
由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X+2Y→ R+ 2M
22X 18X
1.6g 4.4g m
?
解得m=3.6g
所以反应物Y的质量为:4.4g+3.6g-1.6g=6.4g
由Y质量为4.6g,M质量为3.6g,所以Y:M=6.4g:3.6g=16:9,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3.【答案】A
【考点】密度与温度,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常温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长的蜡烛因缺氧气而熄灭;
故选A。
【分析】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4.【答案】C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由黑色固体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气体可推断是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产生一氧化碳,所以黑色固体为单质碳,则乙、丙物质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又丙点燃也能生成乙的转化关系,则丙为一氧化碳气体、乙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C
【分析】由黑色固体碳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为突破口来解决。
二、填空题
25.【答案】长颈漏斗;2KClO32KCl+3O2↑;稀盐酸;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⑦的名称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故填:长颈漏斗.
(2)若补充一种常用仪器酒精灯,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氯酸钾、二氧化锰可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故填:酒精灯;2KClO32KCl+3O2↑.
(3)①补充的药品是稀盐酸;②图2中A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根据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中可用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原因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故填:稀盐酸;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26.【答案】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O2;S;SO2;CO2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根据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推断B应该是硫,A为氧气,生成的C为二氧化硫,又因D是一种无色气体,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分析】本题是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推断物质,解答此类题目时必须要熟记反应现象。
27.【答案】(1)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
(2)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依据燃烧的条件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烧杯内的水是770℃热水,且都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燃烧,而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故不燃烧;
【解答】(1)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烧杯内的水是70℃热水,且都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达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所以能燃烧,而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因此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
(2)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故答案为:(1)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2)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28.【答案】试管;酒精灯;2KClO32KCl+3O2↑;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DF;a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
故填:试管;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要酒精灯加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若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适宜时刻是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
故填:酒精灯;2KClO32KCl+3O2↑;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
(3)若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除选用A、B外,还需选用上图中的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D和铁架台F组装成发生装置;
要收集干燥的该气体,应将装置与G中的a端相连接.
故填:DF;a.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刚出现气泡不能立即收集,因为这时排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9.【答案】(1)O2
(2)b
【考点】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分析】气体得收集方式有两种: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排水法得条件:不与水反应,不(或难)溶与水;排空气法得条件: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与空气密度有明显差异;
【解答】(1)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难溶于水,符合条件得有甲烷和氧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密度比空气大,符合条件的有氯化氢和氧气;同时符合的只有氧气;故答案为:O2;
(2)用万能瓶收集甲烷且采用排水法收集,因为甲烷的密度比水小,故短进长出;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1)O2;(2)b。
30.【答案】装置漏气;S+O2SO2;吸收二氧化硫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A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故填:装置漏气;
(2)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B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故填:S+O2SO2;吸收二氧化硫.
【分析】(1)如果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能够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31.【答案】 (1)用手紧握试管
(2)AB
(3)A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2)要改正该错误需要调节A、B、C旋钮中的AB,C旋钮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因此C不动;(3)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实验目的来分析.本题考查了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实验装置的调节以及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如何操作的问题,难度较小.
【解答】解:(1)组装好仪器后,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证明装置不漏气;故填:用手紧握试管;(2)要改正该错误需要调节A、B、C旋钮中的AB,C旋钮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因此C不动;故答案为:AB;(3)若加热时间过短,高锰酸钾有可能没有完全分解;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收集,会导致氧气部分逸出.
故选A.
三、解答题
32.【答案】解:①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制取氧气的质量=13g-8.2g=4.8g;
②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2KClO3KCl+3O2↑
245????? ????149 ????96
x???????? ????y ????4.8g
解得:x=12.25g,y=7.45g
答:①生成氧气的质量是4.8g;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12.25g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变化过程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①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差,可求得放出气体氧气的质量;②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氧气的质量可计算生成氯酸钾的质量。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物质质量差求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由气体质量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33.【答案】(1)C
(2)一氧化碳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缓慢氧化
(4)可以防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散逸到空气中,再就是实验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读数更准确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暖宝宝暖宝宝中的铁粉与水和空气中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物质缓慢氧化会放出热量,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氧化,更快地放出热量。据此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保证实验成功的条件是:正式开始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等集气瓶冷却,打开止水夹;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插入集气瓶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进入的水的量应大于集气瓶体积的。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能够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木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瓶内气压变化小,导致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
(3)暖宝宝暖宝宝中的铁粉与水和空气中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从而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缓慢氧化。
(4)第三个实验与另外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它可以防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散逸到空气中,再就是实验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读数更准确。
故答案为:(1)C(2)一氧化碳(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缓慢氧化。(4)可以防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散逸到空气中,再就是实验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读数更准确.
34.【答案】(1)可能向瓶口塞入胶塞过慢由于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被赶出一部分
(2)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
;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两边的高度使容器左右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解析】【分析】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方法及技巧;了解用红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实验的注意事项。(1)根据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说明从装置内出来的气体多了解答:(2)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1)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说明从装置内出来的气体多了,即有可能向瓶口塞入胶塞过慢由于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被赶出一部分;
(2)①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
②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两边的高度使容器左右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答案:(1)可能向瓶口塞入胶塞过慢由于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被赶出一部分;(2)①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②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两边的高度使容器左右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四、实验探究题
35.【答案】(1)微弱的淡蓝色
;?2NaOH+SO2=Na2SO3+H2O
(2)水位下降,压强减小,形成内外压强差
(3)储存气体(或收集气体)
(4)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
(1)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D装置的阀门打开,水流出后,水位下降,造成压强减小,形成内外压强差进行分析。
(3)根据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进入D装置进行分析D装置的作用。
(4)根据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解答】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02=Na2S03+H20。
(2)D装置的阀门打开,水流出后,水位下降,造成压强减小,形成内外压强差,故气流能从左向右作定向流动。
(3)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吸收,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不反应,然后进入D装置,故装置还有储存气体的作用。
(4)因为B中玻璃管内有空气,如果在加热的条件下进入一氧化碳,可能会引起爆炸,故先打开止水夹和阀门,通一会儿一氧化碳把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净,然后点燃酒精灯,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故答案为:
(1)微弱的淡蓝色;??2NaOH+SO2=Na2SO3+H2O;
(2)水位下降,压强减小,形成内外压强差;
(3)储存气体(或收集气体);
(4)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36.【答案】(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
;猜想二
;物质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考点】燃烧的条件,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检验与评价
【解析】【分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反应,所以该装置是用来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小科是通过对比实验分析猜想的正确性,并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反应,所以该装置是用来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小科是通过对比实验分析猜想的正确性,分析题意可知:通过A装置除去二氧化碳,通过B除去水蒸气,加入足量的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所以第一种方法是为了得到氮气;因此,另一种方法是将镁带放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由题目所给信息:镁带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所以,猜想二正确。
由实验可知:镁带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都能燃烧,所以物质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
第
一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