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立
(1)背景:北周末年,外成杨坚掌握大权。
(2)时间:581年。 (3)建立者: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
(4)都城:长安。
一、隋朝的建立
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 (1)客观条件
①政治:北方民族大交融,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②经济: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民心: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④旧政权:南朝陈政权统治腐朽。
(2)主观条件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②隋朝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运用得当。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隋朝统一 (1)背景:当时在南方的割据政权是陈朝。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2)时间:589年。
(3)结果: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4)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
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练一练
请思考:
隋炀帝为什么要下令开凿大运河?
1、政治方面: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经济方面:江南地位日益重要,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及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
3、个人原因: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
4、地理方面:我国河流主要自西向东,南北交通不便,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政治中心在北方,开运河势在必行。
隋朝的创举--大运河的开通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答案:
1.经济实力强大:隋文帝励精图治,在位的二十多年里,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4.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涿郡今北京
江都
余杭今杭州
永
济
渠
通 济 渠
邗 沟
江
南
河
洛阳
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
南
河
涿郡(北京)
洛阳
余杭(杭州)
你能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吗?
一帝:隋炀帝
二目: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六年:公元605-610年
七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大运河
八省: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
河北、天津、北京八个省市
九作: ①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②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
③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十评: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
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当长城在1987年被列入首批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时,大运河却仿佛被遗忘了。
在2007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全国政协举行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集体采访活动中,首次向在座的中外记者宣布:“大运河已经列入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
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实意义)
1.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用。
2.大运河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
3.防洪、蓄水、灌溉干流。
4.当前“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
总之,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最近十年来,全国多次投入巨项资金整治,京杭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济宁段(山东济宁—江苏、徐州蔺家坝),整治扩建工程总投资14.96亿元,在2000年底全面竣工。千吨级船舶可又长江直达济宁,抵得上新建一条“京沪铁路”;
江苏境内的京杭大运河,投资10亿元,扩建整治,清除了京杭运河江苏段的“瓶颈”制约,实现了京杭大运河苏南苏北全线畅通,为江苏及华东地区提供了一条南北水上快速交通大动脉……
如今,每年仅经古运河江苏北段的货物运输量就近1亿吨,相当与3条铁路的运输量。其中产自中国东北的煤炭每年约有4000万吨,通过运河向南运到华东地区,京杭运河成为“北煤南运”的主干线。
京杭大运河启动申遗
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
在山东济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京杭大运河文化艺术节上传来消息,以通州为最北端的京杭大运河沿线17座城市达成共识: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发展运河沿线城市特色文化。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
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
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科举制的创立
史载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牛弘为吏部尚书,高构为侍郎选举,先德行,次文才,最为称职。
分科考试选用官吏,这是最早的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
剥夺了士族把持仕途的特权,开始分科考试
选用官吏——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这是最早的科举制,它为一般地
主阶级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条件。
隋文帝——分科考试
——改革选官制度
隋炀帝设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炀帝于大业三年(607年),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定十科举人,开设进士科,以考试诗赋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影响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四. 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暴政
荒淫无
度的宫
廷生活
(1)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四. 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暴政
营建洛阳,大兴土木
多次巡游,劳民伤财
劳师远征:三次对高丽的战争
巡游江都
(2))营建一系列工程,屡次发动战争,使民不聊生,神会矛盾激化
长
白
山
起
义
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起。有50余位领袖人物,每人都集结兵力五十万以上,割据一方,或称帝王,或称可汗,互相征伐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隋炀帝:正式建立科举制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时间:605年起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隋朝的灭亡
时间:618年
结果:唐朝建立
1、中国历史上实现第二次大一统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元朝
2、与隋朝的统治类似于朝代是( )
A、秦朝 B、东汉C、西晋 D、东晋
3、结束西晋以来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建立者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 李世民
4、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建隋代北周 B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C创建三省六部制 D大力弘扬佛教
课堂练一练
5、“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说明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 )
A、泄洪 B、灌溉 C、饮水 D、运输
6、隋炀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7、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 )
①炀帝的暴政②开通大运河
③农民大起义④部将的反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②④
8、隋大运河流经河南境内的河段的有( )
A邗沟和通济渠 B通济渠和永济渠 C江南河和邗沟
课堂练一练
9.隋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B
D
10、下列关于隋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完成隋朝统一而开凿 B.以长安为中心
C.北达余杭南到涿郡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1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12、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
C、科举制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
A
B
写小论文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简要介绍大运河的短文(100字左右,必须包含大运河开凿的时间、中心、两端、几段名称以及历史地位和意义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长安
你能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吗?
课堂练一练
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 《汴河怀古》
请回答:1、诗中“此河”是指什么河?
2、 “水殿龙舟事”又是指什么?
3、你认为此河的开凿有何“功”?
4、假设你是一名隋朝的运粮官,要从余杭押运一批粮食到都城长安?请简述你的航线。
课堂小结:
隋的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局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朝建立后采取的各项措施,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至于隋朝的短暂,其根源在于隋朝的暴政,为唐朝的统治者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