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8 21:2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的总称。是指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或一场演出、听了一个故事或一首歌之后而引发出来的感想,所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重点在“感”,“感”的重点在“议”。
感受
写读后感主要步骤:



1.紧扣原文,概括内容。
2.寻找感点,叙议结合。
3.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4.总结全文,提升中心。
引(介)




紧扣原文,概括内容。
写读后感,不要花大量的笔墨写你读到的内容,只把与你读书感受相关的内容概括写出来就行了,其它一概不要。不要超过100字!
(忌大量原文摘抄)
今天,我读了《社戏》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在平桥村看戏和回来路上吃豆的经历。  
今天,我学了一篇新课文《桃花源记》这篇课文让我始终忘不掉,给了我许多启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渔人进入到安详平和的世外桃源的经历。

寻找感点,叙议结合
★在读好文章的基础上,先把感想的“点”排列出来。
选取最值得写,和你最想写的“点”。
如何寻找感点
1.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
2.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写。
3.抓住最令我感动的一个人物写。
4.抓住一句或者几句闪光的语言写。
《社戏》涉及到的感点可以有:


1.原作的中心思想:
我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吃过那夜似的好豆。
2.感受最深的情节:
摘豆后煮来吃。
3.最让你有想法的一个人物:
双喜。
4.最让人受到启发的语言:
谁愿意翻跟头给白地看呢?
★同一篇文章,也可以从多个角度产生感想的“点”。
滥 竽 充 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从那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从南郭先生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缺点:
1.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2.不学无术,没有好下场。

优点:
1.能够毛逐自荐,主动请缨,为个人为家庭为事业而出人头地。
2.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必有超人的人际关系。
3.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有超人的胆识,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4.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从齐宣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不懂装懂,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
2.做事不认真,稀里糊涂。
3.视百姓如粪土,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国力、财力。
从齐湣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优点:追求精确,实行责任到人。
缺点: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历史就是如此!
从三百吹竽人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官官相护 :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 ,对周围的不正之风视而不见。
我来说一说:
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想一想:
读了《滥竽充数》这篇文章,如果让你写一篇读后感,你将怎样写呢?(忌面面俱到)
针对感想,写出“观点句”,可以只议论,可以叙议结合。
叙:指引用文中读到的内容、片段。
议:指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
这个环节,一定要紧密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写,写的是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对文中的人物、实践发表自己的看法。

联系实际,表达情感
????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关键。可概括为一个字:联。即联想、联系。
也就是说由所读之书引起、生发的联想、联系。即:由此及彼,由事及理,由古到今,由物及物,由物及人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联想、联系。????

首先要“联”得正确,即合情又合理。

其次,要有针对性,是跟你要表达的中心有关联的。

读《滥竽充数》有感
暑假期间,乘学校放假的机会,我有幸阅读了爸爸给我买的《寓言故事》一书。不时被书中那绝妙的故事惹的捧腹大笑。其中有篇《滥竽充数》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
《滥竽充数》是讲的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宣王很喜欢听吹竽,又好讲排场,常常组织起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让他们一起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但他乘机混在里边吹,南郭先生就这样混日子。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了王位,他很喜欢听吹竽,但不喜欢大家一起吹,而是喜欢吹竽的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一看,可傻眼了,让他南郭先生吹,必然会露出马脚,怎么办呢,南郭先生想来想去,没什么良方妙策,只得趁别人不注意偷偷地跑了。
这则寓言故事,读起来引人入声,读罢使人有感而发:对下层体察不明,好坏不分,常常会给投机取巧的人留下可乘之机。只有通过实际工作认真进行考察,哪些不学无数的骗子就无法混下去。
是的,在当今时代,我们太需要有真正的伯乐,那样才会有真正的千里马。(小学生式)
总结:
“引、议、联、结”是一般结构,习作中是应灵活运用,适当变化的,正所谓“文无定法”,但不论怎样变化,都要做到“读”与“感”相交融,使全文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同时,还要“感”得实在,“感”得有针对性。

读后感的基本框架
(一)标题
标题
——读《*****》有感
⒌总结感受升华感点
点—介—议—联—结
(二)正文结构
⒈点明篇目写出总印象
⒉抓住感点介绍内容
⒊围绕感点议论想法
⒋围绕感点展开联想
感点

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