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上(21)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上(2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8 14: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上(21)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古木阴中系短篷”中“短篷”的意思是: (1分)
2.诗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3.赏析“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这两句诗。(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本文作者是 (朝代)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人名)(2分)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略无阙处( ) (2)不见曦月( )
(3)晴初霜旦( ) (4)林寒涧肃( )
6.作者给《水经》作注,主要写水,为什么文章开篇先写山?(2分)


7.人们最爱在春冬之际到三峡旅游,用原文说说三峡春冬之景有什么迷人之处?(2分)


8.有人说,文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3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
(1)吾徒相教 (2)二则羡其得学
10.书塾中的老师有什么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什么?(2分)


11.你读过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四合院里的拜年
四合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木墙木柱木梯子,每一件木质都透出风的皱褶,雨的潮湿。
在这栋四合院里,我住了将近十年,一直认为每年的春节最热闹。在外的人全回来,提一个包兜,绽放一脸的笑容,然后张灯结彩,左邻右舍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我的祖父在这个四合院住的时间比我长,谈起他那些年的拜年,就抑制不住内心的留恋,似乎遗憾地说我们年轻人走着走着,丟了祖宗的一个宝贝。
那时,分了家的祖父到了大年初一,吃过早饭,穿上整洁的衣服,就要去给自己的父母拜年。给父母拜年少不了三样:一块三斤以上的熏干腊肉,一包白糖,十几个糍粑。祖父家境较好,往往比别人多一条两斤重的盐鲤鱼。
走进曾祖父的四合院,推开一扇木质的对开院门,屋里笑语喧哗,点燃一挂三百响的鞭炮,叭叭地闹得喜庆。曾祖父听到鞭炮声,打开了雕花窗子,喊:“快进来!快进来,外面雪大!”便起身迎出来。进了堂屋,神龛上亮着两盏红烛,烧着一束香火。神龛下两张并排的雕花椅,近前还有几个拜年用的草团垫子。后辈们必须恭恭敬敬地跪在草团垫子上三叩头三作揖,然后曾祖父再给后辈们发红包。
这些礼节完了,才在厢房火塘边落座聊天,抿一杯温暖的甜米酒,吃着自家种的花生薯片。煨糍粑更是不可少的,在火塘里支个铁网架子,把糍粑放在上面,煨得两面焦黄,有的会起大气泡,掀开了焦黄的糍粑表面。掰开熟糍粑,一拉,白丝儿像一根线,拉了好长。
吃饭的时候,曾祖父家的菜比较丰盛,炖大块腊肉、炒鸡块、红烧牛肉,一条鲤鱼不可少,也是祖父的最爱。祖父十几岁时给一家亲戚去拜年,头戴一顶小圆布帽,穿一身土布长袍,脚蹬一双千层布鞋。吃饭时他看到桌上一条三斤重大的鲤鱼,红烧得鳞儿卷起,尾巴焦脆,浇上葱花红椒,看着就垂涎欲滴,便一筷子过去,劲稍大了些,鲤鱼在盘子里硬挺挺地翻了边,顺势一溜,咔!滚到了桌子底下。祖父十分尴尬,好在亲戚通情达理,拿起鲤鱼,说:“洗洗,浇上葱花再吃。”此时,祖父才知道这是一条木鲤鱼,家穷的,用木鲤鱼来撑桌面。
新的生活有新的方式,人们对拜年也有了新的诠释。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所在的四合院,每到春节就不像祖父说的那样拜年了,礼节慢慢少了。
那一年,父亲搬出了雕花的四合院,在不远处竖了自的砖房。大年初一,父亲领着我们去拜年,祖父在厢房喝茶,他听到外面的鞭炮声和我们小孩的笑声,就倚在门口笑眯眯道:“还信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走亲忙啊?”父亲紧走几步,握住祖父的手说:“爸,拜年拜年,下跪作揖不兴了,这份亲情还是要延续的啊!”便搀扶着祖父进了厢房,俩人在火塘边相互感触着幸福的火热。
这些年,祖父越来越老了,九十二岁的眼睛总眺望着我们,像这四合院漏风漏雨、破败不堪的样子。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四合院的精气神还在影响着我们,渗进骨里,不能远离,也不可能远离。
如今,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我站在城里听见了四合院拜年的脚步,父亲在电话里问:“回家过年不?”我踌躇着,窗外雪花飞舞,街道上的车好多搁浅了,火车站人潮汹涌,扁担和大布袋乱钻。我胆怯地长叹了口气。父亲紧追着说:“回吧,今年雪大,说不定明年拜年时看不到我了,也看不见这四合院了。”
我听了,心突突地急切起来。
在四合院里拜年,是我美好的回忆,也是我对时间的敬畏,对先祖的感恩,更是对亲情的礼赞。
12.联系上下文,说说“丢了祖宗的一个宝贝”中的“宝贝”指什么?(4分)
13.文中画线句中“眺望”一词用得恰当吗?请说明理由。(4分)
14.“我”为什么先“胆怯地长叹了口气”,后又“心突突地急切起来”?(4分)
15. 选文中的“曾祖父”在后辈们三叩头三作揖后发红包,而如今“电子红包”作为一类互联网时代特有的红包传递方式已经普遍使用。对这一变化,你有何看法?(4分)
链接材料:微信红包团队28 日凌晨公布数据,2018 年除夕微信红包182 亿个,较去年同期增长75.7%,创下新高;腾讯旗下QQ平台各类电子红包累计参与用户达3. 42 亿,同样创下析高。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植物在早晨冒汗
王笏华
①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你会发现一种奇妙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夏士莲、滴水观音等观赏植物,它们均“怕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这些“汗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星。“汗珠们”挥汗如雨,第一滴从叶上掉下后,叶尖马上又形成第二滴,体积再逐渐增大、掉下,然后第三滴、第四滴,滴滴答答掉个不停。
②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然,露珠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通常在晴朗少风的夜晚出现。而那些植物叶子上冒出来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新的“汗珠”,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表面,而不会从叶尖滴落。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珠”。
③科学家为此做了试验,发现这些汗水里含有少量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汗水一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那么“怕热”而汗如雨下呢?
④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大量吸水,是需要排出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通过气孔蒸发掉,所以人们的肉眼看不到它的“汗珠”。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源源不断地在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进而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
⑤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条件下,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左右的水,对于被移栽不久的农作物,如果开始“吐水”,就说明它们已经成活了。
⑥此外,植物的“汗水”还有利于自身繁衍。有些植物的“香汗”芳香袭人,常引诱某些昆虫前来传粉。植物的“汗水”有相亲或相克的特性,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薯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被收割了的小麦土地上;相反,在向日葵旁种豌豆,则会两败俱伤……
⑦另外,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五味子对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杀伤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⑧某些疗养院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五味子对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杀伤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所以,在城乡人口密集处,多种植这些树有益于人的健康。
16.下列关于“植物汗如雨下的原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排出通过根部吸入的大量水分。
B.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
C.仅仅是为了给病人服务。
D.有利于植物自身的繁衍。
17.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题目运用拟人手法,明确了说明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第④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作诠释、举例子、打比方。
C.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左右”不能删除,删了后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D.本文按照逻辑顺序,由植物“冒汗”现象到探究其中原因以及对“汗水”的利用。
1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
A.植物通过根部大量吸水,是需要排出的,许多植物只有在早晨才会出现“冒汗”现象。
B.一些植物早晨叶片上“汗珠”,就跟人类的汗水一样,也含有少量无机盐和其他物质。
C.如果某人看到移栽不久的农作物,发现它们叶尖无“汗水”滴落,就说明并没有成活。
D.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自己提供服务,而多种植物混杂种植有时候会两败俱伤。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他们大多数人穿的军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几乎拖到地面。他们说,他们每天洗手洗脸三次,可是他们总是脏,经常流着鼻涕,他们常常用袖子揩,露着牙齿笑。虽然这样,但世界是他们的:他们吃得饱,每人有一条毯子,当头头的甚至有手枪,他们有红领章,戴着大一号甚至大两号的帽子,帽檐软垂,但上面缀着红星。他们的来历往往弄不清楚:许多人记不清自己的父母是谁许多人是逃出来的学徒,有些曾经做过奴婢,大多数是从人口多、生活困难的人家来的,他们全都是自己做主参加红军的。有时,有成群的少年逃去当红军。
19.选文出自《 》曾易名为《 》。(1分)
20.选文中的他们被作者亲切地称为“ ”这些孩子刚毅坚韧的精神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2分)
21.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2分)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上(21)参考答案
1.小船2.春季。3.诗人挂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诗人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4. 北魏 郦道元
5.(1)同“缺”,空缺。 (2)太阳。(3)下霜。(4)寂静。
6.①写山的特点,交代了下文水流急的原因。②使峻岭和急流相互映衬,山水相映,写出三峡的美。
7.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作者只是经过实地考察和测算出水流的速度: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用时12个小时,两地距离是1千2百里=600km,所以水流速度是50km/h;马奔跑的时速约20-60km/h,当时速达到60km/h时,只能连续奔跑100公里。一般马连续跑600公里的话也就20-40km/h,所以作者在当时条件下是较科学严谨的,不是用夸张。
9.(1)白白地 (2)羡慕
10. 我们敬佩的是老师免收邴原的学费,不计报酬地教书,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精神。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11.我的感言:我们要像邴原学习,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对此感到诧异,问邴原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回答说:“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做你的老师教你,不收一分钱。”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12.对礼节的传承,对亲情的延续。
13.示例一:不恰当,“眺望”指从高处向远处望,此处语境不符合“高”“远”,故不恰当,示例二:恰当,此处虽不符合一般意义上的“高”“远”,但用“眺望”一词,可体现对祖父的尊敬和距离“我”现在的时间之远。
14.先是因种种原因决意不回家怕父亲责备之胆怯和无奈、遗憾,后是听完父亲的话后改变主意着急回家。
15.示例:这一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然而却可能淡化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影响红包文化的传承。
16. C 【解析】“为病人服务”不是植物汗如雨下的原因,而是人们对植物的“汗水”的利用。故答案选C。
17. B 【解析】文章第④段解说植物排出根部吸收的大量水分,通过“白天”“可到了晚上”的分析展开说明,所以主要运用了作诠释。“打烊”本指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这里比喻气孔晚上全部关闭,不再蒸发水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显得生动形象。没有使用举例子说明方法,B项错误。故答案选B。
18.A 【解析】由第④中“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通过气孔蒸发掉,所以人们的肉眼看不到它的‘汗珠’”分析,植物不仅仅是早晨才会出现“冒汗”现象,A项表述错误。
19.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20.红小鬼2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