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8 11: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改造的三个阶段: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采用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互相帮助、互补有无、共同富裕)
农业生产合作社
喜获丰收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的完成: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2.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毛主席接见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二、公私合营
(1)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原因:
(2)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谋取暴力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进行多次斗争。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时间
方式
成就
创举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1956年
公私合营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目的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赎买政策
概念:
评价:

在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的商标
同仁堂的新貌
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大改造的意义:
存在的缺点: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后期过急、过粗、过快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意义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