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第二节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教案
一、教学要求和重难点
教学要求:
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 、“人人皆祭司”等。
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4.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了解卡尔文的日内瓦教会改革。
5.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尊法案》。
6.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的宗教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二、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本课的重点)
(一)背景(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的原因)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6)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帮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路德的宗教主张
1.“因信称义”及其实质
◇关于“因信称义”及其实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的来源、与教会的“因行称义”主张的区别从而分析其实质。
◇路德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
◇联系必修三专题六《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提问:马丁·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2.“信徒皆为祭司”的主张
◇教师教学的另一重点是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人人皆祭司”等宗教主张内涵、意义的分析。
3.廉简教会和民族教会的主张
◇联系必修二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萌生的内容,分析路德的宗教主张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关系。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3、《奥格斯堡和约》的签署,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
4、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的缺口,为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先定论及其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之一。不应过度强调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理论辩护的一面,要突出这一主张积极意义。
◇通过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2.民主教会的建立
3.日内瓦共和国
◇设问:加尔文是怎样建立民主教会和改造国家的?加尔文的政治实践有何意义?
◇对神权与政权合一的日内瓦共和国以及塞尔维特被视为“异端”而处以火刑的史实,教师应该如何分析?应该联系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长期的宗教迫害以及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尖锐矛盾等因素来认识加尔文作为激进的宗教改革家的局限性。
三、英国宗教改革
◇注意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①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②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③清教属于新教派,实际上是加尔文教派,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设问: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应该在掌握欧洲宗教改革全貌的基础上,分析欧洲各国改革的特殊性。指导学生列表比较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新教“新”在何处。
四、尼德兰宗教改革
◇本目可以略讲。点明:尼德兰宗教改革的双重性质即可。
五、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教师首先要点明宗教改革的性质,并综合分析宗教改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从反天主教神权统治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它最直接的作用是打破了罗马教廷的封建神权统治,结束了罗马教会的大一统局面;产生一批民族教会,促进近代国家的形成;解除了思想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使语言、文学、教育等领域出现了深刻变化)。
◇结合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分析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补充材料,如《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分布图》,引用马克斯·维伯的观点:“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分析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以史学两大新范式来认识宗教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从文明史观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从近代化史观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专题小结:构建知识网络,进行专题总结。
◇拓展延伸:回顾必修三有关文艺复兴的知识,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
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