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八 明治维新
学案
【学习目标】
1、 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2、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3、 通过明治维新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1、 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2、 评价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
3、 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比,认识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探讨其原因。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德川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
在政治上,实行幕藩体制即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设“藩”。除此之外,还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贱民
在外交上,采取锁国政策。 幕府的腐败统治日本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不断。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
3、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使民族危机加深。
由于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继美国与日本签定《日美亲善条约》之后,英、俄、法等国也强迫日本开国通商。从而使日本陷入了严重的半殖民地危机之中。
4、倒幕运动
为了克服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由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组成的倒幕派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结果打败了幕府,从而为改革扫清了障碍。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措施)
1、政治上:破旧立新
废藩置县 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将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从而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形成了“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个等级,实行“四民平等”。这样,平民可以自由择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华族和士族的上层投资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从而形成了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
制定、颁布了1889年宪法 这部宪法虽然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因此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2、经济上:发展新经济
“殖产兴业” ①由政府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②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③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政府把除铁路、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政府以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上的支持。因此在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4、 文教上:倡导“文明开化”
了解西方文明 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改革教育 统一全国教育,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生活习俗西方化 采用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等文明开化政策。
5、 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
措施:(1)实行义务兵役制
(2)仿照欧美建立一支常备军
(3)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
(4)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局限性:推行武士道教育,形成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
作用: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提高了日本的国家实力。
三、明治维新的结果
1、实现了富国强兵
2、实现了国家近代化
四、明治维新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五、明治维新的影响
1、积极: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是日本从落后的封建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渐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2、消极: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依然存在浓厚的封建残余。同时伴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道路。
【课堂反馈】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3年,日本发生“黑船事件”。同年,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
材料二、日俄两国改革内容对照表
分类 经济 政治 军事 文教
俄国 “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关税保护扶植工商业发展。 建立近代司法体系;推行地方自治改革。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日本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强化武士道教育。 “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推动生活习俗西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黑船事件”和“克里米亚战争”分别对日本和俄国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冲击
(2)据材料二,归纳日俄两国改革在内容上的异同。
2、材料1、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军工生产企业。三菱重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年间。1884年,三菱创始者岩崎弥太郎从政府租借了工部省长崎造船局,将其命名为长崎造船所,此后发展为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材料2、一八九五年马关条约的赔款为二亿三千万两(其中三千万两为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补偿金),约合当时日币三亿六千万圆。日本政府在一八九四年开战时的年度预算为九千一百一十四万三千一百三十八圆,故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为当时日本岁收的四倍。日本「殖产兴业」工业化的资金,就是如此来自中国。例如日本著名的八幡制铁所(後来的「日本制铁」)就是在日本政府培植军需工业政策下,从赔款专案下拨出五十八万圆创立的。
——安藤良雄编《近代日本经济史要览》
据此探究:
(1)日本的重工业有天生的基础吗?初期的工业化主要特征是什么?
(2)日本政府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
(3)你认为哺育日本工业的营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黑船事件”使日本主权遭到践踏,紧锁的国门被打开,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意识和改革意识萌生。“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激化,加剧了农奴制统治危机,变革的呼声高涨。
(2)同:改革土地制度、扶植工商业、法律平等、普遍义务兵役制、发展近代文化教育。异: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核心,保留了沙皇专制政体;日本是全方位的改革,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
2、(1)没有。工业化之前日本是一个传统的自己自足的农业社会。工业化之初,日本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2)明治政府在维新中确立了“殖产兴业”的政策。首先从西方大力引进生产技术、设备、人才,建立一些规模大、技术先进的“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还修筑铁路、架设电报线,组建轮船公司,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持方式一是将国营企业无偿或优惠地转让给资本家,二是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资本家以资助。
(3)日本工业的营养一方面来自于日本政府的赠送和扶持。如三菱公司的发展就是其典型;二是来自于被侵略地区的赔款和原材料。八幡制铁所的发展就是典型。
明
治
维
新
历史背景
德川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尊王攘夷”和倒幕运动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
经济:殖产兴业
文教:文明开化
军事:改革兵制
富国强兵
历史影响
积极:使日本从落后的封建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渐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消极:改革的不彻底,使日本依然存在浓厚的封建残余,之后走上了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