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复习》
这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在师的引导下经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的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把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在这节课中让优生涉及一些难点的题目,让掌握的差的同学对筹弱环节进行巩固。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加减法计算方法整体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认识人民币。
师:同学们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习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100以内的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师:我们在这本书中还认识了方向和位置、认识了一些图形,还认识了钟表,能简单地回忆一下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指导学生说出在方向和位置中认识了前和后、上和下、左和右,还会在教室里找出座位,会辨认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象;在认识图形中,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认识钟表中,认识了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
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
二、复习数数、数的组成
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10个10个地数或者两个两个地数。
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师:用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师: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用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用,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学生:数出4个十7个一。
师: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三、复习写数、读数
师:下面我们复习写数、读数。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用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出示:36,63,78,87,99,100。
老师:这些数怎样读?学生读书。
四、复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显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师: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学生回答略。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师:这样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就可以把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了。
五、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师引导学生对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可以作以下的引导:
师:我们在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想一想在减法计算中,也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吗?
学生意识到也是要对齐相减的。
师:所以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再计算,就是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的地方。除此之外,它们在计算方法上还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第二条进行比较,很容易发现这一条也是相同的。
师:还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说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师随学生的回答完善中的内容。相同点不同点10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从个位加减起个位上的数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口算呢?
指导学生说出计算比较简单的计算题时,一般采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对了。口算比较方便,计算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口算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哪些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呢?对每一个同学来说理解得不一样,有些基础好的学生,比较难的题目他也认为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来说,这些题目就比较难了。所以,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选择口算,有的同学选择笔算,这是正常的。不过基本的口算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掌握。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进行口算呢?
学生做题,师做必要的指导。
师:都做完了吗?你认为这些口算题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把这些口算题分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三大类。
师:也就是说,这本书要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求口算。下面想一想,20+40,80-30怎样口算的?你能说一说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怎样口算吗?
引导学生说出20+40,80-30的计算方法以后,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归纳为想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计算20+40时,想2+4=6,所以20+40=60。
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以9+35和84-80为例,说一说这两类题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9+35时,想9+5=14,14+30=44;口算84-80时,想80-80=0,所以84-80=4。师:怎样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是先想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在两位数上的哪一位,然后再按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
师:请同学们计算23+28+19,93-27-18,35+28-44。
学生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说出这些计算要分两步,第一步算出前两个数加减的结果,再用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师:这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普遍。
六、认识钟表和人民币,方向和位置,分类与整理
师:在方向和位置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现在你能用手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吗?
学生指自己的上、下、前、后、左、右。
师: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用上、下这两个方向词,在什么情况下用前、后这两个方向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呢?
让学生回答出介绍的物体位置在一个竖立的面上时,就要用上、下的方向词来介绍,在一个水平面上时,就用前、后的方向词来介绍。出示第题的遥控板图。
师:这是一个竖立起来的遥控板,如果要介绍这个遥控板上按键的位置,你觉得应该用你学过的哪些方向词来介绍?
指导学生说出应该用上、下、左、右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师:为什么要用上、下的方向词来介绍呢?
让学生说出刚才师强调这个遥控板是竖立起来的,所些这些按键每竖列的关系是上、下的关系。
师:我觉得同学们的解释是有道理的,同学们的这个想法对吗?
师:请你按题中的要求,在按键上标出综艺频道、少儿频道、体育频道和电影频道。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让学生用自己的上、下、左、右的手势来判断这个学生的作业是不是正确的,全班集体订正。
师:现在同学们会填下面的括号了吧,自己把这道题填写完成。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师:我们在这本书中认识了哪些图形?
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师: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学生判断略。
师:你是怎样判断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师:这些图形中,哪两个图形最容易混淆?
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整个图形要长一些,而正方形方方的,四条边一样长。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用你们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区分一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然后把这些图形的个数填在横线上。 学生完成后,把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全班集体订正。
出示一个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
师:我们学习了认识钟表,你能在这个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吗?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的?
学生回答略。
师:对了,钟面上细一些长一些的是分针,粗一些短一些的是时针。你知道分针和时针怎样表示时间吗?比如整时怎样表示?
学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用转动分针和时针,让学生分别辨认3时、6时、8时、11时和12时。
师:几时半又怎样表示呢?比如2时30分?让学生说出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2和3的中间,就是2时30分。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2时30分的钟面。
师:是这个钟面显示的时间吗?
学生:是的。
出示时间的钟面让学生辨认。
师:我们还学习了大约几时,哪种情况使用大约几时来表达时间呢?
引导学生说出快到整时了或者超过整时,但超过得不多的情况下,都可以用大约几时来描述时间。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进行思考,回答。
学生:按盖杯分类:有盖杯、无盖杯。
学生乙:按把杯分类:有把杯、无把杯。
教师:同学们能把这个表填完吗?
学生思考进行填表,教师巡视,进行解答。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思考,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略。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