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1、 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
2、 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以及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 从商鞅变法的结果分析这场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融合和大变革时期。
1、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趋于瓦解,诸侯纷争。
2、 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之间走向融合,国家出现统一的趋势。
3、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大变革时期。
在经济上 ,随着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也随之确立起来,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
在政治上,为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实现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
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这一时期法家的代表有商鞅等人。
二、商鞅变法的时间:第一次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公元前350年
三、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四、商鞅变法的目的(宗旨):富国强兵
五、商鞅变法的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六、商鞅变法的措施: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2、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①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 ①实行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②推广县制
③统一度量衡 ③制定秦律
3、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
4、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燔诗书而明法令”
5、改革旧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七、商鞅变法的特点: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
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
八、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九、商鞅变法的作用:
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
2、政治上封建国家机器更加健全,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兼并战争掌
握了主动权。
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十、商鞅变法的局限:
1、轻视教化,严刑峻法。
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3、未与旧制度、文化划清界限(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文化高压政策,压制工商业对后来的秦朝产生了消极影响。
【课堂反馈】
1、1、有关商鞅变法的两幅图片
2、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 商君列传》
3、“自古趋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咏商鞅诗》
请回答:
(1)商鞅为什么要“城门立木”?为什么要“舌战群雄”?舌战会争论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局面?这对后来的变法会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
(3)王安石自己也是改革家,他从商鞅变法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王安石的诗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1、2、(1)取信于民,为正式变法奠定舆论基础。舌战群臣的目的是驳斥保守派的错误观点。舌战的内容主要是商鞅即将变革的新法内容。
(2)商鞅的新法触及到了贵族势力的根本利益。贵族势力对商鞅变法进行攻击和破坏,阻碍了变法进程。孝公死后,对商鞅进行迫害,影响了整个变法的效果。
(3)他从商鞅变法的总结中得出,政府有令必行对于变法的效果尤为重要。表达了对商鞅变法环境的羡慕。
2、(1)法家思想。秦孝公的支持;“赏罚分明”、公平无私。
(2)按军功赏罚;奖励农耕;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削夺旧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
(3)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4)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改变旧制度的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
目的:富国强兵
措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风尚(具体作用)
影响:使秦国富强,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背景
大动荡 分封制趋于瓦解,诸侯纷争。
大融合 各民族之间走向融合,国家出现统一的趋势。
大变革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政治上:为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需要,实现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
思想上:“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