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回顾·拓展三 本次“交流平台”主要回顾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回顾本组课文所记录的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二是回顾本组课文写法上的特点。交流平台?交流内容?交流展示 肖珂:读了本组的几篇课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灯光》一文中的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今后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为了给战友们照亮前进的道路以取得战斗的胜利,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今天,先辈们的理想实现了,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秀秀:这组课文不仅故事生动感人,在写法上也很有特点,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日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慧慧:我认为《灯光》这篇课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比如写郝副营长借助火柴那微弱的亮光看书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腻,读后仿佛这一场景就在眼前。 杨帆:《为人们服务》一文观点鲜明,论述缜密,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论点,多角度说明了怎样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蒙蒙:《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周总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表现了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囚 歌
叶 挺
为人/进出的门①/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②/敞开着,日积月累①为人进出的门: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②为狗爬出的洞:指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词义。一个声音③/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③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声嘶力竭叫喊诱降的声音。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④,
将我/连这活棺材⑤/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⑥!④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的烈火。⑤活棺材:指国民党反动派关押革命者的牢房,也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社会。⑥永生:永远活着。指革命者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作者简介】
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参加领导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将军率领部队浴血奋战,在与国民党交涉时被扣押,在狱中写下《囚歌》以明志。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共中央的营救下,1946年3月获救。1946年4月8日由重庆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译文】
革命者所走的路被敌人紧紧地锁着,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却敞开着。反动派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投降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得到自由,但是我深深地懂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怎么能靠出卖革命获得自由!
我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把我和反动派的监狱及这黑暗社会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火与血的斗争中得到永生。【赏析】
这是一首用生命和热血写成的诗。诗人运用象征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向人们昭示了革命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诗歌语言铿锵有力,层层推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小说《红岩》的作者是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小说主要描写解放前夕,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斗争的故事。课外书屋 作品具有纪实性,成功地塑造了以江姐、许云峰、成岗和华子良等人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很有特色,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作品语言朴实,笔调悲壮,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革命的教科书”。 课余时间,我们可以阅读这部革命巨著《红岩》,也可以读一读《红日》《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小游击队员》《赤色小子》等其他革命题材的小说。 《红日》:吴强所著红色经典小说,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74师的故事。故事以军长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著名的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铁道游击队》由刘知侠所著,是一部描写在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在广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