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8 17: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建立政权的名称、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知道辽与宋、澶渊之盟;西夏与北宋的和与战等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时代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澶渊之盟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通过少数民族政权契丹、西夏与宋的和战,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
难点: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顾已学知识问题:
1、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北宋统一的方针及结果。
学生回答: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2、方针:向南后北。结果: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教师指出:北宋的统一只是结東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对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
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出示《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指出当时由汉族建立的北宋、由契丹族建立的辽、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
殊历史时期。“并立”指的是几个政权同时并存。这一时期,辽、西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这些政权与北宋的关系如何?今天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一起去学习吧。
(二)、讲授新课: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
师:契丹族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民族,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浪漫的传说,一个骑白马的英俊少年和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不期而遇,相互产生爱慕之情,之后结为夫妻,繁行后代,成为契丹族的祖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契丹族兴起的历史。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3-34页内容,找出下列问题: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政猎是生涯。”这首诗歌反映出契丹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2)、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兴起和发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3)简述契丹族建立政权的名称、时间、建立者和都城。(4)契丹建立辽国后,有何作为?
生:(1)生活:游牧和渔猎
(2)原因:①唐时期,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②唐末,北方汉人避战乱,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③9世纪后期,已经有了农耕、治铁和纺织等产业。启示: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是一个民族、一个人发展的捷径。
(3)①政权名称:辽。②建立时间:10世纪初③建立者:阿保机。④都城:上京临潢府。
(4)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建国后,实力不断南扩,辽太宗时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也为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师:除了辽与北宋并立外,还有西北的西夏也与北宋并立。接着我们来学习西夏的建立。
2、党项族的兴起:
(1)、党项族生活在哪一地区,发展状况如何?
(2)、简述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
(3)、西夏建立后有何发展?
生:(1)、生活在西北地区。唐朝时,党项族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①政权名称:西夏。②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③建立者:元吴④都城:兴庆府。
(3)、元吴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我们从辽和西夏建立后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这两个政权都学习了中原文化,仿效汉字,创制了自已的文字,注意发展生产,所以实力不断增强。
那么,这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生:战、和的关系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师:江太宗时占领了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大体包括今天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在当时是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农业区,军事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因此占领燕云十六州不仅使契丹国力大增,还使契丹骑兵可以直接南下进入中原地区。这对中原地区的政权特别是后来建立的北宋政权形成严重的威胁。
/
教师提出问题:北宋与辽的关系如何呢?
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归纳下列问题
(1)、辽与北宋战争的表现。(2)、“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
(1)表现:
宋太宗时,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均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澶州之战:
//
时间:宋真宗时②经过: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
③结果: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北宋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
(2)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宋辽议和是在宋军打败辽的情况下进行的,这表明北宋统治集团的软弱。我们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呢?
结合下面的材料,进行评价。
(提示: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于辽;对于北宋;对于中华民族)
材料一: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选3000万以上。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干戈。
学生交流:
1、对于辽来说是安然脱险,得到了银、绢等钱物,经济实力增强,是意外的收获。
2、对于北宋而言,一方面,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皇帝贪图荷安的结果。从此,北宋
政府威风扫地,“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有积极的一面,它结東了辽宋之间几十
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
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教师指出: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澶渊之盟”是双方的产物。由此归纳出宋辽“先战后和”的并立发展关系。
有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和辽谈妥不久,原来臣服于北宋的党项族又出现了状况。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建立后与北宋的关系如何?
2、宋与西夏和议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3、辽和西夏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4、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生:1、元吴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后来,双方 议和。
2、内容:①元吴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纵观整个辽代史、西夏史,尽管契丹族和党项族与北宋不断发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开发了边疆地区,为祖国的
发展作出了贡献。可见,和平,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
义的;北宋军民的抗辽、与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
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1、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并使双方损失很大。
2、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它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
3、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
(三)、课堂小结:
辽、西夏与宋的和战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莫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
极的贡献。
(四)、课堂练习: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D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C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五)、板书设计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党项族: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与北宋的和战
战:宋太宗数次向辽发动战争,结果失败
澶州之战:
和:澶州之盟
内容和影响
西夏与北宋关系
战:元昊称帝,连年与宋交战
和:宋夏和约
内容和意义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