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安塞腰鼓》讲学稿
编写: 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 授课班级: 八年级( )( )班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19年2月 日 第 周星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2.反复诵读,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感受“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所代表的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3.体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的效果 。
过 程 自主备课
一、课文引入看安塞腰鼓图片视频,了解齐读《学习目标》(明确)二、检查自主学习1.教师通报“自主阅读”的完成情况(批改了解); 2.小组长组织纠错,并将结果有重点地汇报一下。(小组加、扣分) 3.“我的疑问”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拿出来全班解答。【助学微素材】略【自主预习】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并将拼音标注在课本原句上。(AB)(1)火花一样,是闪射的tóng rén(瞳仁 )。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使tián jìng(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 fèn(亢奋)了。 (3)明晰了又huì àn(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dà chè dà wù(大彻大悟)! (4)容不得shù fù(束缚),容不得jī bàn(羁绊),容不得bì sè(闭塞)。 (5)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rǒng zá(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6)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yán jùn(严峻)的思索…… (7)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bó jī(搏击)着(8)它zhèn hàn(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9)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pánɡ bó(磅礴)的能量! (10)交织!旋转!凝聚!奔突!fú shè(辐射)!翻飞!升华! (11)耳畔是一声miǎo yuǎn(渺远)的鸡啼。 (12)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tàn wéi guān zhǐ(叹为观止)。 (13)当它jiá rán ér zhǐ(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二、文章按照击鼓前、击鼓中、鼓声停止后的顺序来描述,反复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安塞腰鼓的。(A.B)第一部分:表演前(1-4) 安静的腰鼓第二部分:表演中(5-27)( 激昂)的腰鼓 (5-13)宏伟的场面 (14-17)雄壮的( 响声 ) (18-22)击鼓的( 后生) (23-27)奇丽的(舞姿 ) 第三部分:表演后(28-30)( 寂静 )的腰鼓【合作探究】1.小组内朗读课文,说说每一部分该怎么读,才能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AB)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28—30自然段: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2.文章多次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好”在哪?请结合课文语句,用“安塞腰鼓好在 ,你看(听) (具体语句)”的句式分析,全面分析安塞腰鼓的特点。明确:①安塞腰鼓好在有火热的舞蹈局面,你看,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安塞腰鼓好在那激烈的鼓声,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了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③安塞腰鼓好在那激烈的鼓声,你看,后生们的胳臂、腿、全身,有力的搏击着,大起大落的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3.文章大量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先按要求赏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然后在文中再找出两句在书上做批注并课堂展示。(AB)。(1)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请从语言角度赏析)明确:用了“有力”“疾速”“大起大落”三个形容词来形容后生们擂鼓的动作,连续三个“搏击”的动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后生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生命的活力。(2)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明确:采用排比手法,句式整齐,感情充沛,突出了安塞腰鼓粗犷、奔放的特点,给人的感受逐层加强。小结: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
教学反思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