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8 20:3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2019年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 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原因和结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运用动机与后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北宋建立的史实,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必然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重点难点】学习重点: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 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
学习难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陈桥驿宋开封先南后北中原禁军分化事权文臣通判转运使【自学提纲】文臣科举制五代十国
时期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夺权由盛转衰致命打击唐朝灭亡五代十国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一 北宋的建立1.时间:960年2.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3.都城:东京(开封)4.影响: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北宋地图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②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还经常调动军队,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政治方面:在中央
目的: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加强皇权。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我真心不愿意!副宰相们我们一起帮你分担哦!2.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2.政治方面:在地方
目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①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②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③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⑤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知州 通判 转运使你来监督我,他来收财赋,我能干点啥呢?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削弱宰相权力;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2)行政方面:(3)地方(财权)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归纳总结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分化事权,削弱相权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重文轻武 重文轻武的政策措施:
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目的: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宋人科举考试图改革科举制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重文轻武的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
“三冗”:冗兵,冗官,冗费;“两积”:积贫,积弱。 长此以往,宋朝就成了软柿子,留了下了很多的让人无奈的故事。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课 后 活 动:“权”领兵权;“钱”收税权;“兵”调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
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课 后 活 动: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什么?
没有完成统一。
原因:
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带来怎样的影响?
(1)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2)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3)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在地方:?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 ?在各州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4)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5)教育上:注重文教,发展科举。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合作探究】2、北宋为何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你是怎样评价的? 为防止武将专权和兵变政移;
评价:
当时利于扭转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专权,促进了北宋文化的繁盛;有利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课堂小结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宋朝统一中原与南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军事方面:控制兵权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分散、消弱地方官的权力重文轻武的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检测题答案:1.D 2.C 3.A 4.B 5.C
6.B 7.B 8.C 9.D 10.D
11.C 12.A
13、(1)答案:960年;陈桥驿
(2)答案: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答案: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等。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一、选择题: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李世民    C.杨坚    D.赵匡胤
2.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  )
A.北宋 B.南宋 C.辽 D.元朝DAD【合作探究】3.下图展示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故事。这位皇帝是(   )
A.赵匡胤 B.李世民 C.刘彻 D.嬴政A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B5.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D6.“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D7.以下对宋太祖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D8.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渴望收复幽蓟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D9.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D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
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
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
利弊:巩固了统治,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使政府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财政支出,军队战斗力低下。
(3)识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
重文轻武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