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LOGO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
——当时英国外交大臣贝文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霸主。
材料一
依据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对比上述图标分析:二战后促进美国经济快增长的原因?
二战后促进美国经济快增长的原因
1.原有经济基础雄厚
2.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4.国际经济联系的有利地位
5.第三次科技革命给美国提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
6.重视人才的培养
7.战争没有发生在美国本土
8.二战时,欧洲大量学者逃到美国
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战时的资本积累
(2)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3)科技的创新
二战时,美国本土远离战场,大量出售武器。
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风靡美国。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变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国家干预经济扩大到空前的规模。
计算机信息技术
新能源的运用--原子能开发
太空技术开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力
(4)人才的培养
注重就业,福利
1、五六十年代——黄金时期
2、七八十年代——滞涨时期
3、八十年代中后——稳步发展期
(美国经济连续106个月保持增长)
(美国经济连续107个月保持增长)
美国经济在二战后持续发展时间长
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霸主地位。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70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一倍多,人均收入也增加了两倍。
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1946—1972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由187亿美元增长到1818亿美元,其中60年代年均增加约87亿美元。截至1998年底,美国对外投资总值累计达8807.2亿美元。战后美国的出口额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的32.5%。
战后美国经济呈现的特点
1、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增加,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2006年7月12日,美国经济杂志《财富》公布了“2006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榜单。在500强中,美国公司仍然占据着这个榜单的优势地位,有170家来自美国,而前十强中更有6个在美国生根,同时各大企业分部遍及全球
2、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一般认为,高新技术包括六大技术领域,即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目前,美国经济增长中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二两个传统支柱产业—建筑业和汽车制造业仅占18%。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3、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
影响:
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同时也使美国获取了更多利润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经济渗透遍布世界各地,是建立在对第三世界的不公正掠夺基础上.
苹果公布了全球156家主要供应商的名单,其中包含很多中国企业(富士康)。由于成为了苹果的“打工者”,很多公司的股价纷纷上涨。但同时,也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一个群体,因为这个庞大的制造基地的利润率只有不到2%。
早晨
美国产品的影响
路上
上班
回家
美国产品对你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美国军事
美国力图充当世界警察,是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其目的是企图主持世界事务,称霸全球,是霸权主义的直接体现。美国这一行径违背了联合国宪章中互不干涉内政,互相尊重主权等基本原则,必然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和世界人民的反对,永远不可能得逞。
从1798—1993年间,美国以武力解决冲突的案例高达230余次;冷战期间美国对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约有125次;1990年以来,以多种借口先后对外出兵40多次,其中对他国进行强力军事干预就有10次:
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历史原因?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什么启示?
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保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教育和培养人才。
改革要结合国情,勇于创新。
事件+影响
1、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3、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4、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5、战后美国重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Together since 1957”
二、欧洲的联合
材料一 由于各国的起源,为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他们之间相互征战,矛盾历来已久。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反法同盟不断地封锁与破坏,各国矛盾更加加深,尤其是相邻国法德之间的战争,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从814年至1945年1100年间,法德之间,几乎每隔15年就打一仗。
二战后,丘吉尔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经济衰败、瘟疫横行。”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目的:二战后,为解决欧洲历史由来已久的一系列矛盾,整合西欧的整体力量,提升国际地位,各国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 —《人教版教材》
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摘自《岳麓版教材》
欧洲联合的背景
怎么办?
清理战争废墟(英国)
重建柏林(德国)
背景:西欧国家意识到,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发展经济,保证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背景:二战中,西欧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背景:二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对欧洲构成威胁。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早在17世纪,法国亨利四世就曾提出过建立欧洲联邦的计划。近代欧洲历史上众多学者,如伏尔泰、康德、雨果等也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
背景:在思想方面早就有统一的思潮。
法德和解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 ,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从814年至1945年1100年间,法德之间,几乎每隔15年就打一仗。
1963年,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性的和解。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洲联合的“发动机”。
欧洲国家统一的前提
(1) 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2) 美国的援助
(3) 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二战后西欧经济为什么能够获得
迅速发展?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4月成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1月成立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成立
欧洲共同体
六国创始
1967年7月成立
欧洲联盟
12国创始
1993成立
演进趋势
规模不断扩大;
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
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欧洲联合的过程)
雏形
1973英、丹麦、爱尔兰加入
1981希腊加入
1986西班牙、葡萄牙加入
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欧元启用
1999
28成员国
2013
目前正朝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
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性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欧洲人不应只坐在一旁窃窃私语,或是冷嘲热讽,而应当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否则,美国人只好独自作出决定。……欧洲人想让白宫认真倾听,就必须发出“清晰和单一”的声音。”
——英国《金融时报》《欧洲,大声地说!》
70年代以来,欧共体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
1973年提出要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年,成立立法机构“欧洲议会”
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快了安全防务合作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对西欧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 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
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材料二 进入70年代, ……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欧洲决不甘愿充当美国小伙伴的消极角色,欧洲作为独立的一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政治上:提高了欧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欧共体(欧盟)的会旗
欧共体(欧盟)的会徽
欧共体和欧盟有何联系和区别?
联系:欧共体是欧盟的前身,欧盟是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区别:欧共体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而欧盟是区域性的经济政治合作组织。
战后,一片废墟的广岛
繁荣的东京商业街
三、当代日本的发展
战后日本的情况
废墟中的生活(日本)
战后,一片废墟的广岛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所面临的环境是非常艰难的:二百多万人口死伤,45%以上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40%的城市建筑变成废墟。1946年,日本的工业生产只及1941年的14.3%,海外贸易几乎完全断绝,物价飞涨,失业人数剧增,粮食严重短缺,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经济恢复的起点比1949年的中国还低。
日本经济崛起
为美军修理战车的日本工厂
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军“特需订货”的刺激下,日本出现
了“战争景气”。1500亿日元的滞销货一扫而空,许多已关闭
的工厂重新开工,外汇收入不断攀升,绝路逢生的日本经济
迅速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日本利用“冷战”之机摆脱战败国的不利地位,为日本经济复兴争取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为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武装力量,削弱垄断资本,推行了非军事化的民主化改革。不久,时局发生了变化,前苏联与美国对峙。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方针,将其纳入美国在远东的反共战略体系,从而放松对日本的限制,而改为扶植,希望日本成为抗击共产主义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样,日本从1946-1951年以各种方式获得美国援助21.8亿美元,还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得到大批军事订货,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材料二:唐朝时期,日本就派遣了大批留学生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明治维新时,政府更加鼓励留学,且在国内力倡“文明开 化”,开启民智。这一重教兴国的思想和传统,在战后更好的得到了发挥。教育经费占政府行政费用的1/5左右,这一比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50年—1972年,教育经费由1599亿日元增加到40244亿元,增加近25倍。
材料三: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教育作用于开发人的脑力、心中的
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生活上获得发展的
原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美国的援助
1、大量引起世界先进技术
日本崛起的原因
2、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扩大海外市场投资。
3、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4、实行“贸易立国”战略,并在政策上注意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
外部
内部
经济上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
政治上迫使日本进行民主改革。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
1、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出,日本基本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3、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
口号:赶超先进工业国家
日本的发展
材料: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20世纪70年代:日本改善中日关系;奉行不同于美国的中东政策。
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各国人士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手
举标语参加反对日本“入常”活动
一名美国人士在联合国总部
前发表反对日本“入常”的演讲
2005年
如今,日本对侵略亚洲国家犯下的罪行不反省,不向中国和亚洲国家道歉,谢罪,妄想着将历史上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海域霸占成为日本的岛屿。
日本政治上谋求大国地位,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如:右翼否认二战罪行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大力发展军事,引起亚洲国家的警惕及强烈谴责),影响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启示: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反对霸权主义,
加强国际间的友好合作。
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日本承认战争罪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友好相处。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美国的援助,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制定适当的政策;对经济调控;注重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客观原因(外因)
主观原因
(内因)
(1)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重视教育和人才,完善管理制度;
(2)保持政局的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
(3)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善于抓住机遇,在改革中必须坚持与创新相结合;
(4)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
(5)走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欧洲和日本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借鉴
材料一: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话》
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了。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欧洲走向联合与日本的快速崛起,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政治上:牵制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成欧盟、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过程。
美国
日本
欧共体
三足鼎立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西欧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 ……,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一 超
多 强
美
日
中
俄
欧盟
①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②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虽冲击了两极格局,但两极格局仍是当时国际格局中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也只能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而这一趋势加强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
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多极化趋势
随着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四、社会保障制度
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
福利制度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形式:
【社会保险、社会扶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为了缓和国内阶级矛盾,促进本国经济快速恢复,战后西欧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资本主义各国采取用财政手段影响居民生活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措施,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广泛、全面和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宣称建成了福利国家,实现了社会收入的均等化,有人甚至把福利国家看做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确实,这种制度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但是,福利国家更多的是为垄断资本家带来了好处。福利基金的来源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一部分,然而它却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
福利制度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实施的一项措施。
材料一 早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就出现了“济贫法”之类的福利措施。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大都带有济贫性质,而且项目很少,范围窄,费用有限。而当代意义上的福利制度是在二战后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完善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补助等内容。这一制度为什么在二战后广泛流行呢?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二战的破坏使得自由主义丧失了在历史舞台上存在的必要。面对受到严重创伤、急需调整和恢复的经济局势,凯恩斯主义诞生了。在它的指导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加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50——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的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材料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作用显而易见。第一,它的实施缩小了贫富差距。第二,社会福利满足了多数人的最低经济需求,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也为公民的发展权打好了基础。“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增强了社会中下阶层对失业、疾病等风险的抵御能力。第三,政府通过调个社会福利措施来刺激或抑制内需,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此外,国家还围绕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一的庞大的服务体系,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大批就业机会,缓和了社会矛盾。
法国福利制度发展
150年历史
1930年颁布《社会保障法》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社会保障法》在社会保障发展史上,最具有里程碑作用
1944年颁布《抵抗运动宪章》
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二战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英国福利制度发展
《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
《国民扶助法》
英国构建起福利国家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
首先是社会保障开支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的增长率,而且持续居高不下;
其次福利国家的再分配超过了税收,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
再次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
最后是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
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