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驿路梨花》课件(幻灯片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4《驿路梨花》课件(幻灯片4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9 12:1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驿路梨花
——彭荆风
课件PPT
情境导入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天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

彭荆风

作者简介: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课件PPT

写作背景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课件PPT

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说出作者在顺叙中运用追溯往事这种写法的作用。
2、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作用,找出文中写梨树林和梨树花的语句,指认实写和虚写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3、理解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喷香 竹篾 
驿路  修葺
菌子  折损 
简陋  麂子
露宿 陡峭
撵走 悠闲
恍惚 火塘 晶莹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喷香(pèn)  竹篾(miè)  驿路(yì)  修葺(qì) 菌子(jùn)  折损(sǔn)  简陋(lòu)  麂子(jǐ) 露宿(lù sù) 陡峭(dǒu) 撵走(niǎn) 悠闲(yōu) 恍惚(huǎng) 火塘(táng)
晶莹(yíng)
课文解读
一、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才是小屋真正的主人?

二、文章有几处描写了梨花?
分别在哪里?
快速阅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梨花的句子。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
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目的 时间
1
2
3
4
5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
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目的 时间
1 “我”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
给房顶加草
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为群众着想 十年后的某天早上
2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同上,及前一天晚上
3 一群哈尼小姑娘 常来照管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接姐姐的班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4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十多年前路过时
5 梨花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人 解放军盖小茅屋后至她出嫁前
本文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从上表看全文的写作顺序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1、文章有几处描写了梨花?
分别在哪里?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
2、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处:实写;
第二处;虚写;
第三处;望梨花(实写)联想梨花诗句(虚写)
一 写 梨 花
在这诗一般的美妙环境中,我和老余有心思赏花吗?从哪句话可看出来?
一写梨花
“没有”
“我们有点着急了”
我们为什么着急?(或我们当时所处的境况怎样?)
我们当时所处的状况:山高 坡陡 林密 人少或稀
可是,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是什么?
一写梨花
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 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
③安排是细心的
④感受是温馨的:
二 写 梨 花
二写梨花
1、齐读27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一次仅仅是为了写梨花吗
联想
(还写人) 多好的梨花啊!赞花,更是赞人
2、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二写梨花
写梨花的香气四谥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的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却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写梨花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瑶族老人
借住
照看小茅屋
“我们”路过
住宿,修屋
1
2
3
4
5
插叙
插叙
返回
插叙的作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找出两处插叙,谈谈作用。
顺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围绕“小屋主人是谁”的悬念,展开叙述的,结构紧凑,事事关联,引人入胜。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三 写 梨 花
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茅屋主人是谁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主人是他??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是他们修的小茅屋呀!

这才是梨花!
可你见不着喔!
她出嫁了

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呀!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梨花吗?
梨花的妹妹吗?
瑶族老人吗?
解放军叔叔吗?
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
1、齐读最后一段
2、“处处开”的仅是梨花吗?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驿路梨花的三种含义
①自然界中的梨花
②梨花姑娘
③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四写梨花

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课文小结
文章以梨花为线索,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饱含了作者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对青年一代的赞美、热爱之情,歌颂了互助互爱的良好社会风貌。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