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 六年级下册4 古诗二首 教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A版 六年级下册4 古诗二首 教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8 23:18:05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同步练习
 
一、填空
1.《竹枝词》作者 ,字 , 代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
2.《江南春》作者 ,字 ,号 , 代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著有《???????????????》?
二、词语解释
1.莺啼: 2.郭:
3.酒旗: 4.南朝:
5.楼台: 6.烟雨:
三、古诗默写
1.南朝四百八十寺, 。
2. ,道是无晴却有晴。
3.《江南春》中描写江南美丽风光的句子是 , 。
4.杨柳青青江水平, 。
5.《竹枝词》中语带双关的句子是 , 。
四、拓展补充
1.写出几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2.写出几句描写“雨”的诗句。

五、默写《古诗两首》
  《竹枝词》 《江南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
??
3.绝句是唐诗的一种主要体裁,它的特点主要是:
?
4.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1.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秋词》《乌衣巷》
2.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小李杜” “李杜” 《樊川文集》
二、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6.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课内知识巩固 三、1.多少楼台烟雨中。
2.东边日出西边雨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闻郎江上踏歌声。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四、1.写出几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春晓》 (唐·孟浩然)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2.写出几句描写“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唐·杜甫)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唐·杜牧)
五、略
课内阅读训练
六、阅读。
1. 诗中描写了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寺院、楼台。
2.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3. 每首诗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一般是一三四句押韵。
4. 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赏析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课件:课文挂图。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自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发挥想象,理解诗情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3.小结归纳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绍作者。 二、自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示范读、同学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江南,黄莺歌唱,绿树映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镇,酒旗迎风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庙,正沐浴在如烟细雨中!  三、体会诗情
1.体会诗人对江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感慨之情。 2.再练读诗句,读出节奏与情感。 3.小结归纳
四、朗读并背诵古诗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