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重难突破八 工业 课件(3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重难突破八 工业 课件(3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3-09 07: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专题八 工业考纲考情系统构建考向突破微专题考纲考情 明确目的·把握考向系统构建 知识重组·整体提升考向突破 精研高考·综合提升考向一 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真题回顾(2017·天津卷,4~5)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如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思路点拨:第(1)题,京津沪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份额不断下降,A对;1987年,福建纺织服装业份额很低,说明其发展纺织服装业的基础相对薄弱,B错;江苏、浙江的产业份额先增长,后下降,C错;新疆是我国的主要产棉区,纺织业的原料丰富,D错。答案:(1)A  (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思路点拨:第(2)题,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纺织服装业逐渐向河南、江西等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转移。答案:(2)B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考向透析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2.常见的工业区位分析模板3.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技巧
(1)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工业区位选择在宏观上侧重于社会效益,微观上兼顾环境生态效益。(2)工业区位选择的技巧——四字法:“风、水、宝、地”
①“风”: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②“水”:有水污染的工业布局在河流下游;对水质要求高的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上游;运输量大的工业可利用水运条件。
③“宝”:原料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市场附近;动力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能源充足地区;技术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科技发达地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劳动力充足地区。
④“地”:工业应布局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命题角度命题角度一 工业的区位因素
(2018·全国Ⅲ卷,1~2)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回答(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因此相对现代钢骨布面伞来说,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C项正确。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不能折叠,不易携带;现代钢骨布面伞大多可折叠,更易携带,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油纸伞若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说明油纸伞不适合在干燥环境下使用,也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经久耐用,B、D项错误。答案:(1)C(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解析:第(2)题,欧洲西部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油纸伞不易变脆、开裂而损坏,A项正确;中亚和中东地区常年降水少,空气干燥,油纸伞易变脆、开裂而损坏,B、C项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小部分的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都有长时间的干季,油纸伞易变脆、开裂而损坏,D项错误。答案:(2)A命题角度二 工业的区位选择
(2018·山东泰安一模)某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广州某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乌鲁木齐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后,该厂决定迁至乌鲁木齐,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西亚等地。据此回答(1)~(3)题:
(1)与广东省相比,乌鲁木齐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优势是(  )
A.劳动力丰富 B.生态环境好
C.交通便利 D.原料丰富解析:第(1)题,新疆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且品质高,与广东相比,乌鲁木齐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优势是原料丰富,D项正确。新疆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劳动力、生态环境、交通方面没有优势,A、B、C三项错误。答案:(1)D (2)进入21世纪后,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地价格上涨 B.企业竞争加剧
C.工资成本上升 D.服装设计落后
(3)企业在乌鲁木齐建厂后,服装销售地改变,其主要原因是(  )
A.服装质量提高 B.运输成本降低
C.服装价格上升 D.便于了解市场解析:第(2)题,进入21世纪后,服装面料生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工资成本上升,C项正确。土地价格上涨、企业竞争加剧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B两项错误。服装设计落后,说明投入少,不是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第(3)题,企业在乌鲁木齐建厂后,服装销售地改变,其主要原因是距离近,运输成本降低,B项正确。服装质量提高、服装价格上升不是销售地改变的原因,A、C两项错误。销售地受市场需求影响,了解市场不是目的,D项错误。答案:(2)C (3)B考向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真题回顾(2018·全国Ⅱ卷,36(2)(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如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1)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思路点拨: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大规模数据中心耗能高,对环境要求高。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政策优惠,环境优美,污染少,地势起伏大,离大江、大河较近,水力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自然灾害少,是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理想地区。数据中心的集聚可以共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共享信息,减少运输费用,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答案:(1)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2)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3)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思路点拨:第(2)题,利用数据作为“原料”,发展与数据相关的产业,如获取数据后,对数据的加工、分析、交易、服务,以及数据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应用等。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出自己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给出合适的理由即可。答案:(2)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
(3)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
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考向透析1.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分析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状况、资源搭配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显然,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和地域组合条件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如美国东北部、我国的鞍山,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从而形成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英国、日本有便利的海运条件,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使之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3)人力资源状况: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依靠的便是其丰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科学技术水平: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5)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方面。2.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关系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分散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地域。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命题角度命题角度一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
(2017·全国Ⅰ卷,4~5)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回答(1)~(2)题:
(1)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造纸、油墨、制版企业均是与印刷机相关的一些企业,由于海德堡印刷机的知名度,这些企业集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大的生产规模,也可以利用印刷机企业的消费客户,一起采购,可减少市场营销成本;造纸、油墨和制版集聚可以降低原料的运输成本(纸张和油墨是制版的原料),并不能降低原料本身的成本;造纸、油墨和制版使用的机械并不是印刷机,不会节省设备成本;由海德堡“人力成本高”可知,也不会降低劳动力成本。答案:(1)A (2)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质量优解析:第(2)题,由材料“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可知;技术革新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其产品的质量较高,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而产量、价格、款式在初级阶段可能比较重要,不符合海德堡目前印刷机产业发展的阶段。答案:(2)D  命题角度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
(2018·山东实验中学二模)20世纪90年代,“G汽车”企业从浙江的一家汽车修理厂起步,在“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思想指导下,成长为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21世纪以来,该企业提出“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G汽车走遍世界”的口号,迅速发展壮大。2010年“G汽车”收购瑞典著名汽车企业“沃尔沃”的乘用车部分,此次收购为“G汽车”走向世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据此回答(1)~(3)题:
(1)20世纪90年代,与上海汽车制造业相比,浙江“G汽车”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科技水平高
C.劳动力成本低 D.原料和配件丰富解析:第(1)题,20世纪90年代,与上海汽车制造业相比,浙江“G汽车”“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主要优势条件是劳动力成本低,C对。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原料和配件不如上海有优势,A、B、D错。答案:(1)C 解析:第(2)题,21世纪以来,“G汽车”陆续收购上海华普等弱势汽车企业,这些弱势企业的并入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扩大制造能力,B对。弱势企业科技水平低,不能提高研发能力,A错。靠近市场不是汽车企业主导因素,C错。弱势企业的并入,不能降低土地成本,D错。答案:(2)B (2)21世纪以来,“G汽车”陆续收购上海华普等弱势汽车企业。这些弱势企业的并入有利于(  )
A.提高研发能力 B.扩大制造能力
C.靠近主要市场 D.降低土地成本解析:第(3)题,“G汽车”收购瑞典著名汽车企业“沃尔沃”的乘用车部分,要更好地走向世界,应当着重借助“沃尔沃”成熟的营销服务渠道,A对。收购乘用车部分,与所在国的便利融资渠道、发达的机器人生产线、所在国的优质钢材资源关系不大,B、C、D错。答案:(3)A(3)“G汽车”要更好地走向世界,应当着重借助“沃尔沃”(  )
A.成熟的营销服务渠道 B.所在国的便利融资渠道
C.发达的机器人生产线 D.所在国的优质钢材资源微专题 强化技能·素养提升工业区位评价
1.明确设问方式
“××,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选择你支持的××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评价××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与××相比,评价其优势(不利)条件”“评价××带来的影响”“分析利弊”等。
2.掌握答题原则
(1)理清要点,综合分析。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避免思路狭窄,遗漏要点。(2)利弊均衡,全面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找出区域工业发展中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3)抓住主导,重点分析。针对主导因素,结合区域特征进行重点评价与分析,避免套用、空泛。
(4)纵看变化,动态分析。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提升训练】
【角度1】 单一评价
1.(2018·全国Ⅲ卷,36(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1)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2)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解题思路:第(1)题,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原料、用地等方面分析;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应结合当地的地形、经济发展状况从交通、市场、基础设施等角度分析。第(2)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若同意关闭,应从技术、生产成本、运费、资金、市场等角度分析。若不同意关闭,应从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等社会经济效益角度分析。答案:(1)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2)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角度2】 对比评价
2.(2014·全国Ⅰ卷,37(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如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解题思路: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赞成或反对都可,但必须针对观点说明理由,并注意甲、乙两地对比说明。赞同应从甲地的优势展开,比如未利用土地多,对污染容纳性强,而乙地人口密集,且易造成海洋污染。反对应从甲地不利之处思考,比如水资源短缺,环境脆弱,而乙地则从工业基础较好、环境保护设施、技术先进方面加以阐述。答案: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