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词二首 教案+练习(含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词二首 教案+练习(含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8 23:30:10

文档简介

《词二首》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汉字
xī? ?tíng rì?? mù chén zuì bái?? lù
( ) ( ) ( ) ( )
二、请给下列字注音。
  鳜鱼(   )   箬(   ) 
???? 笠(   )  ?蓑(   )衣
 
三、重点词语解释。
  1.《如梦令》
  常记: 沉醉: 兴尽:
  藕花: 争渡:
  2.《渔歌子》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归:
四、理解填空
1.李清照(1084——约1155),号 ,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代女词人。其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给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现传 。
2.《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 、 、 。
3.《渔歌子》中写雨的诗句: , 。你还知道的写春雨的诗句: , 。
4.默写《词两首》
  《如梦令》 《渔歌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
如 梦 令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曲调即?????????《如梦令》是??????????。
2.《如梦令》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和“??????????????”。
3.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4.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西亭 日暮 沉醉 白鹭
二、 鳜鱼guì 箬ruò? 笠lì  ?蓑suō衣
课内知识巩固 三、1.《如梦令》
常记:常常记起 沉醉:醉的很深 兴尽:兴致得到极大的满足
藕花:荷花 争渡:抢着争着奋力划船渡过  
2.《渔歌子》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笠。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归:回家
四、理解填空
1. 易安居士 宋 《漱玉词》
2.词牌有: 声声慢 、 浪淘沙 、 天净沙 。
3.《渔歌子》中写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你还知道的写春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4.略
课内阅读训练
五、阅读。
1.长短句 “词牌” 词牌名。
2.沉醉、不知归路、争渡。
3. C
4.“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词二首》教学设计

《渔歌子》又名《渔父乐》或《渔父》,被称作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首词把春天的江南水乡描绘得既色彩斑斓,又生机勃勃。熟悉张志和的人会知道他能书善画,长于音乐,他的词即画,现存《渔父》词五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渔父生活,《渔歌子》即其中最好的一首。
词人写这首词,并不只在表达对江南春的赞美和热爱。所谓“诗言志”,词人更是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取向。末三句写渔翁,实即写词人自己。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张志和把当时的渔民生活理想化,目的乃在于表示不肯与恶浊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词人旷达乐观的襟怀和对世俗的鄙视依稀见于言外。
《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作者遣词、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侧重写景,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刻划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意境创造含蓄而深沉。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件,搜集有关两首词的资料。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吗?指名背,师生齐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板书课题。 师介绍: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2.解题。
简介作者及背景。
张志和,唐代诗人,因仕途不顺而隐居,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志趣。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用课件出示课文及朗读音频,营造气氛。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词典,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画出景物,重点词意:肥、须、回。
重点解决的问题:渔者为什么不回家? 5.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再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3.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感悟意境。 4.学生在音乐声中画画诗中景物。 5.根据学生所画来总结全首词的意思。
美丽的西塞山前,白鹭高飞。江边桃花盛开,盛涨的江水中必定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吧。在风景如画的江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斜风细雨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蒙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诵《渔歌子》。 2.说说你知道的其他词牌名。 3.师:在宋代有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生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官能,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师配乐朗诵。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2.生自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3.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
(1)你读懂了哪句?
(2)哪里你还不能理解? 6.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还时常记得游溪亭,玩到日黑天暮,醉酒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误入藕花的深处。大家急忙划呀划,荷深不见路,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三、品读感悟,体会诗情
1.师:读诗词我们不能光理解意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地品味。同学们,你们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2.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
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溪边有座亭子,诗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日落。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亭子里干什么呢?
生各抒己见:饮酒作诗,欣赏美景……
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想象荷叶茂密,荷花多,花香浓。还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荷”的诗句来体会。
(2)展开讨论:为何会误入“藕花深处”?
(3)深情朗读。
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想象词人急切的心情,溪水声,划船的“哗哗”声,仿佛看到了一群鸥鹭被惊起,飞入夜幕中,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3.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交流的情况提炼出几个词:“记、兴、醉”。
板书:记兴醉 4.重点讨论“醉”字。词人为何而醉?
是香醇的美酒,更是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愉悦的心情,令词人“沉醉”而“不知归路”。 四、比较阅读,深入体会 1.师出示李清照《如梦令》另外一首,比较两首词有何异同。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①相同:都提到了“醉”。 ②不同: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是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快乐的时光。 ③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2.指导背诵。可以多种形式进行。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