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游击词》同步练习
一、为下列生字注音
( ) ( ) ( )( )( )( ) ( )
赣 囊 淫 旬 肠 兼 堪
( ) ( ) ( )( )( )( ) ( )
屯 咳 嗽 嗟 屠 遮 泄
二、解释词语
侵: 淫雨: 兼旬: 稳坐钓鱼台:
引狼入室: 若云屯: 获锦归:
三、填空
1.《赣南游击词》是 1936年春写的一组词。它记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难忘的史实,真实地描述了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赣粤边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员的艰苦斗争生活。郭沫若在诗中这样评价他: , 。
2.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囊中存米清可数。 。
3. 讲战术, 。敌人找我偏不打, 。乖乖听安排。
四、选词填空。?
薄弱?????软弱????微弱????柔弱????虚弱??????
1.姐姐的性格很(??????),妈妈总是害怕她被别人欺负。?
2.妈妈安慰他说:“你的病才好,身子还很(???????),还是在家里疗养一段时间吧。”?
3.天黑了,路灯发出(???????)的光。?
4.因为对方球门的防守(???????),所以开场不到十分钟就被我方射入一球。?
5.李青是这次支援山村教学的首批自愿者之一,你别看她外表(??????),却有着丰富的志愿者的经历呢。
五、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即使……也…… 既然……就……
1.( )今天下雨,( )运动会不开了。
2.船夫驾驶小艇时,( )能操纵自如,( )船速非常快。
3.你( )懂得了这个道理,( )要自觉地去做。
4. ( )工作再难做,他( )不会退缩。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1.选文一、二小节写了 的艰苦和月下野营时高度的 。
2.选文第三节写战士们相互轻声提醒,潜伏时不要开玩笑,附耳说话也要把声音放低,免得被林外的敌探听到。上回不就是因为有人咳嗽暴露了行动秘密吗?一定要虚心接受教训,反映出了 。
3.第四节借描写战士们采集野蔬、猎取野物的生活场景,表现了游击队员的什么精神?
4. 从“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你读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gàn náng yín xún cháng jiān kān
tún ké sòu jiē tú zhē xiè
二、解释词语
侵:侵蚀;浸润。
淫雨:连绵的阴雨。
兼旬:两旬,二十天,一旬为十天。
稳坐钓鱼台:比喻对事情有把握。
引狼入室:比喻国民党反动派引狼入室出卖祖国。引狼:即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进自己内部。
若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多而盛。
获锦归:衣锦还乡,即富贵后回到故乡。词中指胜利而归。
课内知识巩固三、1.陈毅元帅 “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2. 粮食封锁已三月 野菜和水煮
3. 稳坐钓鱼台 他不防备我偏来
四、1. 软弱 2. 虚弱 3. 微弱 4. 薄弱 5. 柔弱
五、1.因为……所以…… 2.不但……而且……
3.既然……就…… 4.即使……也……
课内阅读训练
六、阅读
1. 行军野营 警惕性
2. 游击队严明的纪律性和战友们之间生死与共、亲如家人的密切关系。
3. 表现了游击队员坚持斗争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
4. 革命军民矢志反抗、血战到底的决心却士气更高。表达了战士们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概和顽强斗志。
《赣南游击词》教学设计
《赣南游击词》是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陈毅元帅1936年春写的一组词。它记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难忘的史实,真实地描述了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赣粤边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员的艰苦斗争生活。教材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熟练诵读诗词,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查字典或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红军游击队员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教学重点】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2.查字典或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游击队员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课件,有关游击战争的背景资料、录像。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元帅,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他就是——陈毅(板书)。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在此期间,他为我们留下了《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赣南游击词》(板书)。赣:江西省的简称。赣南:就是江西的南部,梅岭一带。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以你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2)遇到不懂的句子或小节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3.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侵:侵蚀;浸润。
交通:指当时游击队的联络员。
淫雨:久雨。汉代郑玄注:淫,霖也,雨三日以上为霖。
兼旬:两旬,一旬为十天。
若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多而盛。
二更长:二更多。更,中国传统的夜间计时单位。每夜分作五更,每更两小时,二更大约相当于夜晚十时前后。
获锦归:衣锦还乡,即富贵后回到故乡。词中指胜利而归。三、品读课文,感知内容1.思考:
(1)课文描写了游击队员的哪些生活?(晨醒、午饭、开会、行军、野营、潜伏、觅食、请战)
(2)课文描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游击生活、游击战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和对战友的勉励四个部分)2.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升华感受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描写了游击队员的哪些生活?你从他们的生活中体会到了什么?
(2)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2.讨论交流:
(1)课文描写了游击队员晨醒、午饭、开会、行军、野营、潜伏、觅食、请战等八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生活细节,从他们的生活中我们体会到红军游击队员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哪些地方让你最受感动?(生自由答)
师:你能把这一节读给大家听吗?(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红军游击队员的赞美之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在茂密的丛林间,天还没有亮,游击队员们就早早醒来了。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呢?这是因为战士们席地而卧,裹在身上的衣服、毯子又被浓重的露水给打湿了,所以虽然是夏夜,战士们还是觉得很冷。不仅如此,不解人意的知了也早早地在树间唧唧地叫起来。既冷又闹,可能还有蚊虫的叮咬,怎么能睡得着呢?由于衣服都给露水打湿了,所以起身之后,浑身都沾满了野草。)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露水的浓重?(侵)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红军游击队员白天要跟敌人战斗,晚上又睡不安稳,他们的战斗生活是多么的艰苦。)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一节?(指名读)多么坚强的游击队员啊,谁再来读?(另一位学生读)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知了的吵闹,连觉都睡不安稳,但他们没有怨言,多么可爱的战士啊,大家齐读。师:文章还有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2—8节教法和第一节类似,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不同小节进行指导,可以打乱顺序进行教学)。
二、探究交流,升华主题
1.面对艰苦的斗争生活,我们的游击队员还是顽强地跟敌人进行斗争。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游击队员具有顽强的斗志呢?
(高超的游击战术,使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相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离不开陈毅对战友们的勉励,他教育战友面对困难不气馁,练好本领,为祖国为人民立大功。)
师: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9—12节)
2.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游击队员的赞美,对卖国贼的痛恨。谁再来读?(生读,教师适时评价,让学生读出感情。)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你想对身处密林、艰苦斗争的游击队员们说些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艰苦生活 赣南游击词 高超战术 群众支持 勉励战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