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8 22:3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结合大量史料、视频,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
难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平常在购物的时候会选择你熟悉的品牌还是你没听说过的牌子?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这些品牌的呢?
学生回答。
总结:现在的广告铺天盖地,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广告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那个时候经济的发展又有哪些表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出示图片:这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商标广告——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通过这张广告,你会了解到这家店铺的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店铺的标志、质量、售卖方式等信息。
教师补充:这张广告笔欧洲最早的印刷广告早了三四百年。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的出现只是宋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下面,我们来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一:农业的发展
学生:阅读课本41页和42页的内容,总结宋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学生回答。
展示:1、农业发展的表现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引进与推广占城稻; 培育出许多优良稻种;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经济作物的种植: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学生:在《中国历史地图册》上标出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至淮水,由此,学生知道,南方农业比北方发达。
论从史出:
材料一:耕地面积从959年占国家领土面积的2.5%增加到1021年的13%,这对宋代的繁荣起到了保障作用。
——《哈佛中国史.宋代卷》垦田面积扩大
材料二:“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
——元 脱脱等《宋史 食杂志》引进与推广占城稻
材料三:在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迅速。以水稻为例,宋代以前各朝代的水稻品种,多者不过二十多种,但宋代已达到273种以上。仅北宋时引入的占城稻,在南宋时已经衍生出至少18个品种。
—— 马亮《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教师:结合所学知识和课本42页的相关史事,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 南方技术先进,自然条件优越。
教师: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兴盛。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表现,同时把发达地区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教师:结合图片给学生分析在手工业发展中,先进的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学生观看视频,根据视频总结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看刚才你在地图上标注的地区,都集中在哪里?
学生:东南地区教师:为此,《宋史》中说: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完成了。
学生小组讨论: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2、宋代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现在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三)课堂小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宋代经济空前繁荣,标志着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为祖国经济的再次腾飞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