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北宋的政治目录学习目标1.知道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2.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具体的措施和影响。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像宋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
960年
2.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3.都城:
以开封为东京
4.国号:
宋
5.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1)方针:
“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2)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论从史出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研读史料,想想宋太祖在担心什么呢?政治上:
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军事上: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财政上: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6.巩固措施积极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收到制衡和约束,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总之,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这是宋代形成“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北宋中央集权的影响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重文轻武的政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抬文抑武,文臣统兵发展科举文教事业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朝文官出行图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1.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遇有战事,一般有文官挂帅出征。
3.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4.同品级武官见到文官要行礼。
5.改革、发展科举制。材料一、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材料二、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司马光李清照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0 1积极影响:
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02 消极影响:
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P32)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北宋政治的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最明显)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收回兵权
中央:分化相权
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抬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