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密度和压强
1.[2018·湖州]下列4幅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了流体力学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 ( )
A.德清一号卫星升空 B.C919客机升空
C.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 D.蛟龙号深潜器下潜
【解析】 C919客机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气体流速小,压强大,使客机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B
2.[2017·杭州]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A
3.[2018·杭州]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C
【解析】 对于规则柱体,压强p=F/S=ρgSh/S=ρgh。切割前A、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2FA、2FB,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2pA、2pB,因为SA>SB,2pA=2pB,所以pA=pB,FA>FB,又因为切割后hA<hB,所以ρA>ρB,切割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减小一半。
4.[2018·达州]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
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
器中同一高度处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
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
pA____pB;若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____p乙(两空均选填“>”“=”或“<”)。
<
>
5.[2018·泸州]为了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
的“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
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
横梁平衡。
(2)用天平称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8.4g;然后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称量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65.6g;把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_mL。
(3)测出食用油的密度为ρ=__________kg/m3,比实际密度值____(选填“大”或“小”)。
左
40
0.93×103
大
6.[2018·黄石改编]某实验小组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实验一:小强与小磊合作,自制了一个气压计,从玻
璃管的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使管内水面上升到
瓶口以上,如图所示。
实验二:小强托着气压计从一楼开始上楼,每上一层
观察一次管内水面与瓶口的高度差,小磊将数据记录
成如下表格。
楼层 1 2 3 4 5 6 7
高度差(cm) 5.0 5.5 5.8 6.1 6.4 6.7 7.0
请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出:在一楼至七楼的过程中,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将均匀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请分析该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____
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和。
(3)表中高度差为什么在一楼至二楼的阶段变化比其他楼层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减小
大
气压
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强(或管内液压)
玻璃管发生了倾斜(或一楼较其他楼层高,或一楼时瓶内气体
温度较高)
【解析】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二楼至七楼,距地
面的高度每增加一层,管内外液面高度差就减小0.3
cm,即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将均匀减小。
(2)对水柱进行压强分析,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瓶
内外的气压差支撑着水柱,即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等于大气压和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强之和。(3)由图可知,当大气压一定时,瓶内水柱的高度是一定的,若玻璃管倾斜了,水柱的高度不变,长度变长,实验中可能测量了水柱的长度,使得一楼至二楼的阶段变化比其他楼层大。高度和温度也会影响大气压。
一、物质的密度
考点1 知道物质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概念(a)
1.密度的定义: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____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3)等。
1g/cm3=_______kg/m3
3.各种物质都有各自的密度,因此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_______的。
(2)物质密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
单位体积
质量
千克/立
方米(kg/m3)
1000
不同
减小
(1)公式中,m、ρ、V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
考点3 记住水的密度1.0×103千克/米3和水银的密度13.6×103千
克/米3(a)
考点4 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a)
主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平
量筒(或量杯)
【考点延伸】
密度的测量中应该掌握测量的步骤,质量和体积的正确读数,尤其是针对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测量,以及能用公式进行熟练的计算。
二、压力和压强
考点1 说出压力的概念(a)
1.定义: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______。
3.作用点:物体与物体的________。
4.大小:可能与重力无关。
5.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注意】 压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挤压而引起的,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可以由施压物体受到的重力引起,也可以由其他力引起。压力和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垂直
接触面
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大小
考点2 说出压强的定义(a)
1.定义:物体__________受到的______。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越大,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考点3 知道压强的国际单位制单位:帕斯卡(a)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简称____。1Pa=1N/m2。
单位面积
压力
帕
考点4 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a)
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1)改变__________。
(2)改变________________。
【注意】 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是由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共同决定的。
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的大小
压强的计算公式: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
【注意】 在压强公式的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压强p的大小是由压力F和受力面积S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的。当受力面积S一定时,压强p与压力F成______;当压力F一定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成______。
②S是指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是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直接接触的那部分面积。
③此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计算。
正比
反比
三、液体的压强
考点1 能了解液体对容器底、侧壁有压强(a)
1.液体由于受到______的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液体具有________,因而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重力
流动性
考点2 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a)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
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也越____。
考点3 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构造和用途(a)
压强计:用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仪器。当压强计金属盒上蒙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玻璃管左右两管内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也越____。
增大
相等
大
大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考点1 说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液体、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流速越小,压强越____。
小
大
考点2 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解释有关的现象(b)
1.飞机机翼:上表面气流流速大,压强小;而下表面气流流速小,压强大。因此,产生了上下压力差。
2.车站安全线:火车高速行驶时,火车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如果人靠近火车,身后的大气压会将人压向火车,发生危险。故火车行驶时,禁止人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五、大气压
考点1 说出一些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方法(a)
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用吸管吸饮料、塑料挂钩的吸盘、覆杯实验等等,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考点2 说出标准大气压的值(a)
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Hg。
考点3 用大气压的有关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b)
考点4 列举一些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对天气、人体、
沸点的影响,了解高压锅、吸尘器的原理(a)
1.大气压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____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____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高
低
3.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1)人在晴朗的天气,一般心情__________;而在阴雨天,往往会感到________________。这跟晴天和阴雨天________的高低有关。
(2)低海拔地区的人进入高原地区后,会出现__________,这是由于高原地区气压明显______以及氧气供应不足。
4.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大小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______;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______。
5.大气压的日常应用:真空压缩袋、吸尘器、离心式水泵、拔火罐等。
比较舒畅
疲倦和心情烦躁
大气压
高原反应
降低
升高
降低
类型一 理解密度的含义
典例 [2017·河南]小明发现橙子放入水中会下沉,于是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天平平衡。
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用天平测量橙子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橙子质量为_____g。小明利用排水法测得橙子的体积为150cm3,则橙子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kg/m3。
(3)做实验时,小明若先用排水法测出橙子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出橙子质量,这样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62
1.08×103
偏大
【点悟】 测量固体的密度时,要注意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以减小误差,进行规范的实验,并准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跟踪训练 [2017·南京]小明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
水平
左
(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______g。
(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4)小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_____ρB(选填“>”“=”或“<”)。
31.4
3.14×103
<
类型二 压力与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典例 [岳阳中考]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绵的凹陷程度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实验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____p丁(选填“>”“<”或“=”)。
【解析】 (4)图丁和图丙中,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均相同,所以对接触面的压强是相等的,只是由于木板不易发生形变,其作用效果不明显。
书包背带做得扁
而宽可以减小对肩膀的压强
=
跟踪训练 [2017·武汉]如图所示,用力将图钉按在墙
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
B.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C.手指对钉帽的压强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D.钉尖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
类型三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典例 [2017·自贡]如图,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下列表示此过程中量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 )
A B C D
【解析】 据图可知,量杯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在向量杯中注水时,相同时间注入相同质量的水,水在量杯中的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所以量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
B
跟踪训练 [2018·北京]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N
C
【点悟】 重点是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注意本题中求水对杯底的压力时,必须先求出压强,再利用公式F=pS求压力,不可根据液体的重求压力。
类型四 了解流速与压强
典例 [2018·宁波]取一根吸管,在离吸管末端三分
之一处,剪一水平切口P,从切口处折弯吸管,
把吸管放进水里,让切口离水面约2~3cm,用
力吹气,如图所示,发现切口处有水沿水平方向喷出。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案】 往管中吹气,切口P处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沿吸管上升到切口P处。上升的水在长管气流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喷出。
跟踪训练 [2017·广东]如图甲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U形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a、b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
(1)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_____ 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形管中____(选填“a”或“b”)管水面升高,如果升高端的液面比原来升高了2cm,则此时U形管底部d处左右两侧液体压强差为______Pa(g取10N/kg)。
小于
a
400
(2)图乙是某种喷雾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喷雾器未工作时,
细管A内外气压相等,细管A内外液面______________,当喷雾器工作时,空气从细管B的右端快速喷出,导致细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突然增大,细管A内液面上方气压______细管A外液面上方的气压,液体就沿细管A的管口流出,同时受到气流的冲击,
形成雾状向右喷出,如果此时喷雾器停止工作,细管A中的液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平(或持平)
小于
倒流下降到与A管外液面相平
类型五 有关压强的分析与计算
典例 [2018·福建改编]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进行“精准吊装”实验,n块长短不一的长方体木块均平放在水平试验平台上,机器人将木块按长度从小到大依次吊装并对称叠放,如图所示。已知木块的密度相同,高度均为h=0.2m,密度均为ρ=0.5×103kg/m3,长度分别为a1、a2、a3…an,且长度比为a1∶a2∶a3∶…∶an=1∶2∶3∶…∶n,g取10N/kg。
(1)求吊装前长度为a1的木块对试验平台的压强。
(2)若该平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pm=1.5×104Pa,平台上最多能叠放几块木块?
【答案】 (1)设长度为a1的木块底面积为S1,则其重力为G1=m1g=ρV1g=ρS1hg;
(2)已知木块长度比为a1∶a2∶a3∶…∶an=1∶2∶3∶…∶n,则木块重力比为G1∶G2∶G3∶…∶Gn=1∶2∶3∶…∶n,
设叠放第i块木块后,对平台的压强达到最大,Fm=(1+2+3+…+i)G1
跟踪训练 [2017·柳州]A砖长、宽、高分别
为0.4m、0.2m、0.1m,它的重为160N,A
砖的密度ρA=_________kg/m3。另一种外
形跟A砖一样的B砖,如图所示,当A砖平
放、B砖立放在水平地面时,A、B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A、B砖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体积后,两砖对地面的压强变化之比ΔpA∶ΔpB=______(g取10N/kg)。
2×103
1∶1
未正确分析压力与压强的变化致错
典例 [2018·上海]两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的密度和甲、乙切去的质量Δm甲、Δm乙满足的关系是 ( )
A.ρ甲>ρ乙,Δm甲>Δm乙
B.ρ甲<ρ乙,Δm甲>Δm乙
C.ρ甲<ρ乙,Δm甲<Δm乙
D.ρ甲>ρ乙,Δm甲<Δm乙
【错解】选A
【析错】知道ρ甲>ρ乙,误以为m甲>m乙,错选A。
跟踪训练 [2018·泰安]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
D
数形结合解决物理问题
数形结合是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也是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之一。数形结合在压力压强中的应用可初步表现为数学运算和物理图形(模型)结合,简化、优化解题。具体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数学比例法
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的计算的繁琐。柱体切割、液体倒出(倒入)时,就出现了一定切割(倒出)比例关系,比例法应时而生。比例法是压力压强变化题型中普遍适用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典例 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 A.Δm甲一定小于Δm乙
B.Δm甲可能小于Δm乙
C.Δm甲一定大于Δm乙
D.Δm甲可能大于Δm乙
A
2.图像法
运用图像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图像法。借助图形的几何直观性地阐明物理量之间的某种关系,具有化繁为简的作用。在物理学中,常采用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量的关系。
运用图像法应做到:
(1)识别或认定图像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楚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分析图像的变化规律,弄清楚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正确的描述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典例 [安岳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A、B装满(ρA<ρB)。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乙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不能确定
B
【解析】 因为两个烧杯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将液体的高度分成三段,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比较,如图所示甲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甲=ρAgh1+ρAgh2+ρBgh3,乙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p乙=ρAgh1+ρBgh2+ρBgh3,则p甲-p乙=ρAgh2-ρBgh2=(ρA-ρB)gh2;因为ρA<ρB,所以p甲<p乙。
3.物理模型“水球法”
物体放入液体(取出液体)引起的液体压力变化相
当于放入(取出)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浸入体积)
的液体的重力,即相当于放入(取出)—个液体
球,可称为“水球法”。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入液体(柱形容器)中或从
液体中取出时引起的液体压力变化:
ΔF液=Δp液S=ρ液gΔhS=ρ液gΔV=ρ液gV排=ΔF浮
“水球法”的提出是给学生熟悉公式ΔF液=ΔF浮建立一个具体、形象的物理模型,在题型和公式运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形象生动,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建模”能力。
典例 [上海中考]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
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
(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
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
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 )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D
【解析】 本题中出现“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条件,应用“水球法”分析。开始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pA=pB,深度h相同,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可得容器内的液体密度ρ相同;又SA<SB,pA=pB,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F/S,变形后得F=pS,故有FA<FB;初始条件:压力FA<FB,ρA=ρB。球体浸没后FA=FB,可得增加的压力ΔFA>ΔFB,即F浮A>F浮B,所以ρAgVA>ρBgVB,VA>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