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09-201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的之位 B.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C.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D.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2、中国古代通过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汉武帝实行“中朝”制度 ②西汉设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6、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副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
7、下列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B.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使命促成了国共合作
C.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是合作破裂的主因 D.采取党内合作是中共作出的正确选择
8、著名的历史学家胡绳指出:“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在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不包括( )
A.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B.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C.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两次克服党内严重的机会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②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0、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曾经有一段时间未能实行
②全国政协曾在1949—1954年间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③它使民主党派享有参政、议政和执政的权利
④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1、2008年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建国后有关西藏历史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下列对西藏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项目
时间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人均收入
1949年
0
0.24亿元
——
2007年
47亿元
76.34亿元
2778元
①党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②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中新网台北2008年11月4日电,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今日(2008年11月4日)上午9时许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这将成为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海峡两岸关系由敌对隔绝向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两岸关系的政策措施③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对海峡两岸“三通”的限制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②③
13、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下面两图的转变,可以说明( )
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④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 D. ①③④
1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 )
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 ②清除帝国主义的所有在华势力
③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 ④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在华特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②③④
15、有人将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美“乒乓外交”
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胡锦涛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16、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采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 ①④ B.③④ C.②③ D. ①②
17、下列对罗马公民法描述正确的是( )
①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罗马产生的法律都是公民法律②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③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④涉及个人财产的私法规则完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万民法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 B.罗马法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D.罗马法的实施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19、当前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方案,如果这些方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布朗首相可以( )
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20、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
B.该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21、英、法、美、德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主要共同点是( )
A.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B.总统或首相都拥有行政实权
C.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 D.都实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
22、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造成的影响包括( )
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各国的政策调整与改革 ④客观上促成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A.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决定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②美、日、西欧经济的三足鼎立局面
③第三世界的日益崛起 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5、28题各12分,第26、27题各14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4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分)
⑶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3分)
⑷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4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三图各反映了什么时期我国外交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3分)
(2)图一的会面直接导致了什么结果?对新中国有什么影响?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5分)
(3)图二的会面直接导致了什么结果?(3分)
(4)图三的会晤是如何产生的?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材料二
2.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三 下图是美国费斯特拉教授向学生讲解美国1787年宪法时画的“三权分立”的示意图。
材料四 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议员之选举人所需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征。(1分)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权利法案》都限制了英国国王的哪些权力。(3分,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⑶假如你是费斯特拉教授,请你向学生简要介绍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中三权分立的情况。(5分)
⑷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国崛起,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急剧下降,西欧的一些领导人迫切感到必须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以防止走下坡路,沦为美国附庸。此外,西欧在美苏冷战对峙的局势下,十分担心苏联的扩张,希望各国联合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⑴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口和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⑵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的贸易政策;
⑶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
材料三 1951年,联邦德国、法、意、比、荷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年,上述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987年,欧共体签订了在1992年底前成立单一市场的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2002年1月,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在欧盟12国流通。
2003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
——《欧洲一体化进程大事记》
材料四 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
——《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2分)
⑵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2分)
⑶根据材料三,归纳欧洲一体化进程表现出的特点。(4分)
⑷根据材料四,分析欧盟的成立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09-201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文科)答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5、28题各12分,第26、27题各14分,共52分。)
2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09-201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 DCBCB 6-10 CCAAC 11-15 BACCD 16-20 CAADB 21-24 CBB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5、28题各12分,第26、27题各14分,共52分。)
25、
⑴主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1分)斗争与探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3分)
⑵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⑶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3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⑷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6、(1)图一1949年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苏,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会面;图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三2000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3分)
(2)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对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 “一边倒”的特点。 (5分)
(3)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十多年的敌对局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分)
(4)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在中国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性的首次会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的作用。(3分)
27、⑴君主立宪制。(1分)
⑵国王随意废除法律的权力;国王随意征税的权力;国王在平时维持常备军的权力;国王干涉议会言论自由的权力;国王随意解散议会的权力。(3分,任答其中的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⑶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任武装部队的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2分)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1分)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拥有最高司法权。(2分)
⑷评价
积极性: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社会存在的诸多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分)
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2分)
28、⑴原因:二战后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美、苏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2分)
⑵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2分)
⑶持续时间长(半个世纪)、范围广(从少数国家扩展到大半个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拥有共同的组织和货币。(4分)
⑷政治: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级世界的图谋,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4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