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09-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 )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2、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家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道德界限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引用孔子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
A、宣扬作者自己博学多才 B、利用儒家观点宣扬人权
C、扩大儒学在西方的影响 D、接受中国古代儒家学说
3、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说明( )
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
B、中国以外的世界,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
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
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4、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礼仪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5、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C、思想观念不同 D、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6、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有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7、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 )
A、推行仁政 B、儒法合一 C、道法合一 D、无为而治
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孟子主张“君轻民贵”,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0、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意义在于( )
A、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
B、澄清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C、唤醒人们的“民权”意识
D、使人们勇于改革时弊、增强社会责任感
11、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12、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13、“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学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1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 )
A、孔孟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
15、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
17、《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 (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9、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20、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2、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
B、新文化运动时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C、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
2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中写道:“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倮瘟?!背露佬闳衔??翱捉逃牍埠湍司?允撇幌嗳葜?铮?嫫湟唬?胤掀湟弧??势涮岢?捉瘫剞骞埠停?嘤逃拗?叛龉埠停?嘏趴捉獭!庇纱丝杉??挛幕?硕?灾泄??澄幕?扇〉幕?咎?仁牵? )
A、彻底批判,全面否定
B、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万世圣论,不容置喙
D、中西互补,古今交融
24、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地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地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是( )
A、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 2007年9月28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厩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和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4分)
(2)材料二、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6分)
(3)在材料四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分)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你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
图一(明)文徵明书《后赤壁赋》图二(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图三(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一个题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下列材料:(15分)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许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中的几位:
人物编号
图片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图片
人物速写
①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④
民族英雄,领导“虎门销烟”
②
著《海国图志》一书
⑤
广东人,著有《孔子改制考》
③
《新青年》的创办者
⑥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人物速写”,写出①━⑥代表人物,并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三类(每一类2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这三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活动,谈谈你对中国学习西方历程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A
A
B
B
B
A
B
D
D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B
A
C
A
D
A
C
C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2分。)
25、(1)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
结果: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
原因:孔子的思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4分)
(2)态度:材料二独尊儒术;材料三批判孔教。
原因: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材料三: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尊孔复古逆流泛滥;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6分)21世纪教育网
(3)第四句。原因: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3分)21世纪教育网
(4)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完善。(2分)21世纪教育网
26、(1)都肯定人的私欲。(3分)21世纪教育网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4分)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4分)21世纪教育网
27、(1)书体:楷书。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2分)21世纪教育网
(2)画种:年画。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答出其中2点即可)(3分) 21世纪教育网
(3)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主要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答出其中3点即可)(4分)
(4)题目: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浓缩人生精华的明清文艺等等。(言之有理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2分)21世纪教育网
28、(1)①梁启超,②魏源,③陈独秀,④林则徐,⑤康有为,⑥李大钊。第一类:②④;第二类:①⑤;第三类:③⑥。(5分)21世纪教育网
(2)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面对外国的侵略,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巩固封建统治;梁启超、康有为二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21世纪教育网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在思想文化上变革中国。组织研究会,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6分)21世纪教育网
(3)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诸实践的过程。(只要言之成理,同等给分,最高不超过4分)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