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说课稿
南安市天山中学 谢艺荣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属于世界近代史的结束篇章,但它在整个近现代史上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矛盾发展激化的产物,又影响到世界现代史上战后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说本节课在近现代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体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凡尔登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残酷性,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参战双方,战争性质和战争结果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课文、查看地图、表演历史短剧、观看影像资料,收集归纳信息,概括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主要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通过观看影片资料,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激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2、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萨拉热窝事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确定的依据:萨拉热窝事件是这次大战的导火线,它是掌握学习本课知识、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突破的方法是教师设疑引趣,通过表演历史短剧、“历史回放”、“小小军事家”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
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作为重点是因为一战从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惨重等方面都体现了大战的残酷性,对之后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突破的方法是通过投影学生归纳的资料,让学生亲身理解和感悟战争的残酷性,从而确立地球公民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为什么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突破的方法:教师利用材料启发学生从主要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方面分析,但要指出,塞尔维亚是正义的自卫战争,但从整个战争来看,他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性质。
二、说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和归纳总结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
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认识历史事件,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尤为重要。
三、说教法
针对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并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选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教法。通过图片欣赏、情景表演、历史再现、歌曲聆听等手段,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讨论、感悟、交流,达成共识,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学习方式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在国际社会的动荡和地区武装冲突频繁的今天,意义尤其深远。而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单靠教师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如果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学会化解冲突,那么效果无疑将是最好的,理解也是最深刻的。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
依次呈现的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归纳
预设效果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展示伊拉克战争的图片
(2)复习回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体会战争的残酷,清楚认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和平埋下的严重的隐患。
运用情景教学,展示图片,温故知新,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导入新课。
生生互动,引发思考
(1)情景表演:历史短剧《萨拉热窝事件》;
(2)历史回放:观看“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
(3)小小军事家:让学生上台,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挂图分析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指出一战的交战双方、欧洲三条战线。
(4)唇枪舌战:小组讨论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
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突破重点,使学生直观体验历史事件,正确认识事件发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的目的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刺杀行为却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性认识事件的发生,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认知历史,感受历史
(1)说一说:阅读说说凡尔登战役是怎样发生的?
(2)历史回放:观看《凡尔登战役》资料片
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悲惨,有助于重点的突破。
二、凡尔登“绞肉机”
(1)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绞肉机”
(2)凡尔登战役的转折性
直观感受战役的激烈和残酷性,激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的意识。
层层深入,知识升华
(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史料赏析:欣赏历史资料,讨论各帝国主义国家参战的目的。
(3)学生观看投影,资料《战争的数据统计》
提高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间毫无信义可言,只是利益的结合,再次感受战争的残酷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三、人类的灾难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巴黎同协约国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斗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
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楚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以史为鉴,拓展知识
(1)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什么什么启示?
(2)歌曲欣赏:《友谊地久天长》
在讨论和歌声中深化主题,在活动体验中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关爱全球,真正发挥历史的现实性功能,拉近历史与现实、与学生的距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1)和平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人人渴望和平,我们应坚决抵制各种恐怖主义活动,反对战争。
(2)“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集中精力搞社会主义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祖国的安全。
(3)各国、各民族的矛盾冲突,应积极采用和平谈判的形式,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强化珍惜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六、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
七、板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说
课
稿
南安市天山中学 谢艺荣
2006年11月21日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说课稿
南安市天山中学 谢艺荣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属于世界近代史的结束篇章,但它在整个近现代史上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矛盾发展激化的产物,又影响到世界现代史上战后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说本节课在近现代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体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凡尔登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残酷性,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参战双方,战争性质和战争结果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课文、查看地图、表演历史短剧、观看影像资料,收集归纳信息,概括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主要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通过观看影片资料,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激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2、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萨拉热窝事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确定的依据:萨拉热窝事件是这次大战的导火线,它是掌握学习本课知识、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突破的方法是教师设疑引趣,通过表演历史短剧、“历史回放”、“小小军事家”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
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作为重点是因为一战从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惨重等方面都体现了大战的残酷性,对之后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突破的方法是通过投影学生归纳的资料,让学生亲身理解和感悟战争的残酷性,从而确立地球公民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为什么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突破的方法:教师利用材料启发学生从主要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方面分析,但要指出,塞尔维亚是正义的自卫战争,但从整个战争来看,他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性质。
二、说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和归纳总结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
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认识历史事件,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尤为重要。
三、说教法
针对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并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选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教法。通过图片欣赏、情景表演、历史再现、歌曲聆听等手段,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讨论、感悟、交流,达成共识,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学习方式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在国际社会的动荡和地区武装冲突频繁的今天,意义尤其深远。而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单靠教师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如果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学会化解冲突,那么效果无疑将是最好的,理解也是最深刻的。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
依次呈现的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归纳
预设效果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展示伊拉克战争的图片
(2)复习回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体会战争的残酷,清楚认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和平埋下的严重的隐患。
运用情景教学,展示图片,温故知新,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导入新课。
生生互动,引发思考
(1)情景表演:历史短剧《萨拉热窝事件》;
(2)历史回放:观看“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
(3)小小军事家:让学生上台,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挂图分析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指出一战的交战双方、欧洲三条战线。
(4)唇枪舌战:小组讨论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
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突破重点,使学生直观体验历史事件,正确认识事件发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的目的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刺杀行为却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性认识事件的发生,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认知历史,感受历史
(1)说一说:阅读说说凡尔登战役是怎样发生的?
(2)历史回放:观看《凡尔登战役》资料片
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悲惨,有助于重点的突破。
二、凡尔登“绞肉机”
(1)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绞肉机”
(2)凡尔登战役的转折性
直观感受战役的激烈和残酷性,激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的意识。
层层深入,知识升华
(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史料赏析:欣赏历史资料,讨论各帝国主义国家参战的目的。
(3)学生观看投影,资料《战争的数据统计》
提高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间毫无信义可言,只是利益的结合,再次感受战争的残酷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三、人类的灾难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巴黎同协约国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斗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
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楚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以史为鉴,拓展知识
(1)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什么什么启示?
(2)歌曲欣赏:《友谊地久天长》
在讨论和歌声中深化主题,在活动体验中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关爱全球,真正发挥历史的现实性功能,拉近历史与现实、与学生的距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1)和平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人人渴望和平,我们应坚决抵制各种恐怖主义活动,反对战争。
(2)“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集中精力搞社会主义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祖国的安全。
(3)各国、各民族的矛盾冲突,应积极采用和平谈判的形式,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强化珍惜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六、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
七、板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说
课
稿
南安市天山中学 谢艺荣
2006年11月21日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说课教案
南安市天山中学 谢艺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属于世界近代史的结束篇章,但它在整个近现代史上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矛盾发展激化的产物,又影响到世界现代史上战后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说本节课在近现代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体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及影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3、以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及一战新式武器的使用,归纳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课文、查看地图、表演历史短剧、观看影像资料,收集归纳信息事件、概括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主要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尤其是突发事件在其中的作用。
3、通过观看影片,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从而激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2、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萨拉热窝事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确定的依据:萨拉热窝事件是这次大战的导火线它是掌握学习本课知识、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突破的方法是教师设疑引趣,通过表演历史短剧、“历史回放”、“小小军事家”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
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作为重点是因为一战从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惨重等方面都体现了大战的残酷性,对之后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实物投影学生归纳的资料,让学生亲身理解和感悟战争的残酷性,从而确立地球公民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为什么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突破的方法:教师启发学生从主要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方面分析,但要指出,塞尔维亚是正义的自卫战争,但从整个战争来看,他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性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和归纳总结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
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认识历史事件,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尤为重要。
三、教法分析
针对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并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选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教法。通过图片欣赏、情景表演、历史再现、歌曲聆听等手段,既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讨论、感悟、交流,达成共识,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法分析——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学习方式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在国际社会的动荡和地区武装冲突频繁的今天,意义尤其深远。而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单靠教师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如果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学会化解冲突,那么效果无疑将是最好的,理解也是最深刻的。
五、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
依次呈现的活动
活动目的
知识归纳
设计理念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展示伊拉克战争的图片
(2)复习回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体会战争的残酷,清楚认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和平埋下的严重的隐患。
运用情景教学,展示图片,温故知新,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导入新课。
生生互动,引发思考
(1)情景表演:历史短剧《萨拉热窝事件》;
(2)历史回放:观看“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
(3)小小军事家:让学生上台,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挂图分析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指出一战的交战双方、欧洲三条战线
(4)唇枪舌战:小组讨论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
体验历史事件,正确认识事件发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的目的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刺杀行为却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性认识事件的发生,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认知历史,感受历史
(1)说一说:阅读说说凡尔登战役是怎样发生的?
(2)历史回放:观看《凡尔登战役》资料片
认识历史,感受历史,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二、凡尔登“绞肉机”
(1)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绞肉机”
(2)凡尔登战役的转折性
直观感受战役的激烈和残酷性,激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的意识。
层层深入,知识升华
(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史料赏析:欣赏历史资料,讨论各帝国主义国家参战的目的。
(3)学生观看投影,资料《战争的数据统计》
提高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间毫无信义可言,只是利益的结合,再次感受战争的残酷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三、人类的灾难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巴黎同协约国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斗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
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楚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以史为鉴,拓展知识
(1)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什么什么启示?
(2)歌曲欣赏:《友谊地久天长》
在讨论和歌声中深化主题,在活动体验中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关爱全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1)和平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人人渴望和平,我们应坚决抵制各种恐怖主义活动,反对战争。
(2)“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集中精力搞社会主义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祖国的安全。
(3)各国、各民族的矛盾冲突,应积极采用和平谈判的形式,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强化珍惜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六、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
七、板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三国同盟 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类的灾难
南安市天山中学 谢艺荣
2006年11月10日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说课教案
南安市天山中学 谢艺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属于世界近代史的结束篇章,但它在整个近现代史上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矛盾发展激化的产物,又影响到世界现代史上战后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说本节课在近现代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体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及影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3、以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及一战新式武器的使用,归纳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课文、查看地图、表演历史短剧、观看影像资料,收集归纳信息事件、概括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主要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尤其是突发事件在其中的作用。
3、通过观看影片,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从而激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2、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萨拉热窝事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
确定的依据:萨拉热窝事件是这次大战的导火线它是掌握学习本课知识、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突破的方法是教师设疑引趣,通过表演历史短剧、“历史回放”、“小小军事家”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
一战的灾难性后果作为重点是因为一战从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损失之惨重等方面都体现了大战的残酷性,对之后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实物投影学生归纳的资料,让学生亲身理解和感悟战争的残酷性,从而确立地球公民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为什么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突破的方法:教师启发学生从主要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方面分析,但要指出,塞尔维亚是正义的自卫战争,但从整个战争来看,他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性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和归纳总结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
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认识历史事件,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尤为重要。
三、教法分析
针对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并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选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教法。通过图片欣赏、情景表演、历史再现、歌曲聆听等手段,既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讨论、感悟、交流,达成共识,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法分析——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学习方式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在国际社会的动荡和地区武装冲突频繁的今天,意义尤其深远。而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单靠教师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如果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学会化解冲突,那么效果无疑将是最好的,理解也是最深刻的。
五、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
依次呈现的活动
活动目的
知识归纳
设计理念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展示伊拉克战争的图片
(2)复习回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体会战争的残酷,清楚认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和平埋下的严重的隐患。
运用情景教学,展示图片,温故知新,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导入新课。
生生互动,引发思考
(1)情景表演:历史短剧《萨拉热窝事件》;
(2)历史回放:观看“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
(3)小小军事家:让学生上台,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挂图分析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指出一战的交战双方、欧洲三条战线
(4)唇枪舌战:小组讨论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
体验历史事件,正确认识事件发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的目的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刺杀行为却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性认识事件的发生,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认知历史,感受历史
(1)说一说:阅读说说凡尔登战役是怎样发生的?
(2)历史回放:观看《凡尔登战役》资料片
认识历史,感受历史,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二、凡尔登“绞肉机”
(1)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绞肉机”
(2)凡尔登战役的转折性
直观感受战役的激烈和残酷性,激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的意识。
层层深入,知识升华
(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史料赏析:欣赏历史资料,讨论各帝国主义国家参战的目的。
(3)学生观看投影,资料《战争的数据统计》
提高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间毫无信义可言,只是利益的结合,再次感受战争的残酷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三、人类的灾难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巴黎同协约国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斗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
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楚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以史为鉴,拓展知识
(1)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什么什么启示?
(2)歌曲欣赏:《友谊地久天长》
在讨论和歌声中深化主题,在活动体验中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关爱人类,关爱全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1)和平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人人渴望和平,我们应坚决抵制各种恐怖主义活动,反对战争。
(2)“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集中精力搞社会主义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祖国的安全。
(3)各国、各民族的矛盾冲突,应积极采用和平谈判的形式,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强化珍惜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六、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
七、板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三国同盟 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类的灾难
南安市天山中学 谢艺荣
2006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