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谷海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要求认真阅读题干,将唯一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山东省经常被称为“齐鲁大地”,这渊源于
A.商代曾在山东建都
B.西周分封的齐鲁两国统治中心都在山东省
C.山东省的行政区域与齐鲁两国的封地完全一致
D.商代曾经在山东省建立齐、鲁两个诸侯国
2.2009年是清明、端午、中秋节被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第二年,两年中全国人民利用以上节日欢聚一堂、尽享亲情。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家庭团聚的情结源于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3.列对西周王朝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 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 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 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21世纪教育网
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21世纪教育网
C.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D.王—公—侯—伯—子—男21世纪教育网
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周王的下列后嗣中,宗子是
所出
后嗣
妻(正室)
A.长女(20岁) B.三子(14岁)
妾一(侧室)
C.长子(25岁)
妾二(侧室)
D.次子(22岁)
6.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臣得宠称之为“大红大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21世纪教育网
A.区分贵贱等级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21世纪教育网
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美化程度的不同21世纪教育网
7.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21世纪教育网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8.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它们是
①禅让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 B.②③? C.②④?? D.②
9.秦朝时中央官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以及实为虚设的官职分别是
A.丞相与太尉??? B.丞相与廷尉??
C.丞相与御史大夫? ? D.御史大夫与太尉
10.“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修筑长城 C.推行郡县制 D.攻打匈奴
11.秦朝时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些措施的深远历史影响是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C.避免了国家分裂,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12.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 B.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D.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3.秦统一中国后颁布的细密、严苛的秦律,其作用和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嬴政加强皇权 ??? B.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C.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D.使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法治社会的模范
14.汉初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甚至尖锐对抗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15.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觐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A.兄弟情谊 B.爱屋及乌 C.分割实力 D.分封爵位
16.《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说明唐朝设置的藩镇带来了什么恶果
A.宦官专权 ? B.贪污腐化 C.结党营私? D.分裂割据
17.下列各项措施中不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B.中央采用三分相权的制度
C.设刺史监督地方 D.州郡财赋大多运往京师
18.“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派文官任州的长官??? D.设三司管理财政
19.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了北宋中期严重的财政危机,由此应吸取的教训是
? A.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 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必然结果
C.机构改革必然增加财政开支?? D.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导致财政危机
20.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宋朝建立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2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三公九卿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北宋二府三司制
22.唐朝中央政府要任命一地方官员,正常运转机制应是
A.尚书-中书-门下——吏部 B.中书-门下-尚书——吏部
C.尚书-门下-中书——吏部 D.门下-中书-尚书——吏部
23.下列有关两汉察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 B.是一种自上而下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
C.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唯一途径 D.个人声望始终是察举的重要标准
24.“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她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高考制度
25.与西汉刺史职权不相似的机构是
A.监察御史 B.通判 C.按察使 D.门下侍中
26.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27.明朝的内阁距皇帝的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8.朱元璋为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三省,分割丞相权力?? ? B.废除丞相,由六部分掌其权
C.设置军机处,剥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D.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2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清朝沿袭明代的内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30.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这说明
A.康熙帝精明干练,勤于政务 B.清初加强君主专制
C.康熙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D.清初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要求将正确答案清楚的填写在横线上。
31.约公元前_________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此时应该是公元前__ ____世纪的_____(前、后)期。
32.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的矛盾激化的表现有西汉的“ _______”和唐朝的“ __ ___ ”。
33.宋朝又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该机构与掌管军政的 并称“二府”,而财政则归三司掌管,其长官三司使又称“ ”,总管国家财政。
34.明太祖下令废除丞相,设立 协理章奏。 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1小题,35题22分。要求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35.(22分)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4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分)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6分)
(3)图4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