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一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二专题一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0-21 20: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
2、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式?
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
4、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特点?导语分析:本专题基本内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本专题知识结构 古代中
国经济经济形式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地位:“神农”的传说一、农业的起源和地位;(“神农”的传说) 1、起源:
2、地位:——神农的传说;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民间俗语二、古代农耕的方式演变;(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原始社会:
2、商周时期:
3、春秋战国:
4、汉代时期:
5、唐代时期: 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 青铜农具少量使用,金石并用。铁器农具开始使用、牛耕的采用。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西汉时期的江南) 曲辕犁 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
削尖的木棒,称为木耒,起初是单尖,后来做成双尖。单尖木耒又发展为刃部扁平的木耜,形状类似后来的铁钞,挖土效率提高。
鉴于木耜的刃部容易磨损,人们改用兽骨或石片绑在木柄上,制成骨耜或石耜。 石器青铜铲 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尚少,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
青铜器基本是是供国王和贵族使用,用于农业的只是极少量; 铁制农具 我国铁器的使用,可以一直上溯到西周晚期。
春秋时候,铁农具开始出现。
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牛耕的运用:
 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耦犁法注意相关知识点:耦犁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东汉)曲柄锄(便于耕种)
大镰(便于收获)铁铧犁(人力牵引)牛耕铁农具 戽斗,这是一种原始社会晚期就出现了的灌溉工具,是用竹片编成的状如半封闭的撮箕,两侧各系一对绳子,两人站在水沟边,手握绳索,手臂张弛,将戽斗放进水沟装满水又拉上来倒掉。灌溉工具 翻车:这也是一种古代的灌溉工具,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灌溉工具筒车农业动力
人力
——
畜力
——
自然力灌溉工具1)生产工具:
石器——青铜器——铁农具。
2)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3)农业动力:
人力——畜力——自然力。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演进【问题探究】古代中国耕作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影响:
①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
②使农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
也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拓展: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三、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1、泰半之赋;(赋税)
2、沉重的力役;(徭役)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 贫者无立锥之地 1)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是什么?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土地所有制。【问题探究】概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过程?(了解)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奴隶社会:井田制。
(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人所有)贫者无立锥之地 2)“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了怎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它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为此,在解决这一现象上作出了怎样的努力?①现象:
②原因:
③影响:
④努力: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土地高度集中) 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私有土地制度的出现并发展; A、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B、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C、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D、出现租佃关系的普遍化。A、许多开明的政治家.
B、农民阶级.历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未成功爆发了农民起义,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 四、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活动——兴修水利 1、传说:
2、战国:
3、汉代:
4、唐代:
5、宋代:
6、明(朱元璋):
7、清:大禹治水都江堰和郑国渠井渠法、治理黄河(王景) 渠堰使(官职)重视河防、海塘修建塘堰奖赏制度大禹治水中国历史 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余秋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
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王景治黄(东汉)四、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活动
——发明灌溉工具 1、立井水车
2、高转筒车
3、水转翻车
4、风力水车
隋唐五代 (北方)长江流域宋代明清【问题探究】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农业耕作技术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2、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除此以外,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统治者的重视(如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等);
天文历法的进步;
有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等等。
3、发明灌溉工具——人力到自然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地位:“神农”的传说生产
关系赋税制度徭役制度土地制度生产力生产工具变革水利建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再解析小结提升 结合图文材料和本课所学,谈谈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要求掌握)图片所反映的生产生活方式?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私有制一家一户为主——个体经营
精耕细作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关注现实 — 今天的“三农”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05年12月29日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1、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
A、春秋战国
B、夏商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A2、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 :
①牛耕逐渐普及
②铁制农具大量使用
③关中地区水利系统形成
④江南地区农耕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A课堂测试3、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
A、强制农民为地主进行无偿劳动
B、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并收取地租
C、农民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服徭役
D、地主完全占有农民的劳动成果B4、土地兼并给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激化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封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C、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导致农民暴动频繁发生C四、课堂测试5、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
A、是一种拦河蓄水工程
B、是一种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的工程
C、只要用于水患较多的地区
D、主要由明渠组成B6、东汉时治理黄河取得重大效果的是:
A、李冰 B、郑国
C、王安石 D、王景D四、课堂测试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3、对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挖掘发现了如右图
的一件文物,从这件文物可以判断出???????????????
A.河姆渡人已经进入氏族社会
B.河姆渡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
C.河姆渡人已经有艺术审美观念 D.河姆渡人经常发生战斗B4、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的、便于水田耕作的工具是D5 .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诗人的这首 《 调笑令 》 反映的工具是( ) D6.(08北京文综)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A7.(2006年上海历史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
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
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
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
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