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201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0-20 23: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9—201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王淑群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最早出自: (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把“虎门销烟”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两个要素综合在一起,我们想到的是历史人物只能是 (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左宗棠
3、民族英雄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福州船政局
4、《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位于 ( )
A.黄河流域地区 B.长江以北沿海地区
C.淮河流域地区 D.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5、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库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这里的“宫殿”指 ( )
A.故宫 B.圆明园 C.颐和园 D.景山公园
6、苏州一家外国工厂的机器在轰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是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在甲午海战中率“致远”号战舰与日军同归于尽的人是 (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关天培
8、中处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9、《辛亥革命》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深渊,这主要是指(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量大,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10、列强侵华战争中,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邱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邱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 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 ④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有位外国朋友想了解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二、简答题(26分)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2分)
材料一出自《 》;材料二出自《 》。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6分。不得照抄材料)
(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从当时双方的兵力来看,中国占有绝对的优势;清军总兵力约80万,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常备军,英国陆军只有10万人。英国只出动了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庞大的清王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反映鸦片战争时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中国战败了?(4分)
(3)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4)面对毒品的危害,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2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山东是外国教会势力猖獗地区之一。甲午战争后,山东有教堂1000多处,外国传教士150余人,……广大群众对外国侵略者仇恨情绪日益高涨。”
材料二 “1990年6月,英、意、德、法四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限定两个月内悉将义和团‘一律剿除’,否则直接出兵‘代为剿平’,……6月10日,八国联军共两千一百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材料三 “1901年6月,瓦德西在写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的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2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并概括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2分)
班级: 编号: 姓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