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课 殖民体系的崩溃与亚非拉国家的振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5课 殖民体系的崩溃与亚非拉国家的振兴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9 15:3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5课 殖民体系的崩溃与亚非拉国家的振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及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重点难点:
重点:万隆会议、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难点:万隆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敲响了长达400余年殖民统治的丧钟。亚非拉国家是怎样实现民族解放和捍卫国家主权的?这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殖民体系的崩溃与亚非拉国家的振兴》。
二、讲授新课:
①“非洲年”
1.二战后的民族独立浪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浪潮首先兴起于亚洲,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相继独立。
概括: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仅法、英、德三国所占领的民地就占非洲总面积的72.7%,非洲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国家保持着独立。二战后的民族独立浪潮波及非洲,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2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出示材料: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南接苏丹,西连利比亚,东临红海与巴勒斯坦接壤,北经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通,东南与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相望,埃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法语也被广泛使用。埃及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在经济、科技领域方面长期处于非洲领先态势,也是非洲大陆第三大经济体。其各项重要产业,如旅游游业、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着几乎同等的发展比重。
结合材料总结:
埃及能有现在的发展成就与它获得真正的独立分不开。
(1)埃及独立
①纳赛尔及事迹
埃及前总统(1918-1970),1918年1月15日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巴卡斯区,1970年9月28日去世。在开罗上小学时参加过多次反英示威,中学毕业后进入埃及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获少尉军衔。在苏丹埃军服役时结识3位年轻军官,即毛希丁(后任副总统)、阿迈尔(后任陆军元帅)和萨达特(继纳赛尔后任总统),他们建立秘密革命团体“自由军官组织”,目的是赶走英国人,废黜君主制。1952年7月23日与几十名自由军官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国。由以他为首的11名军官组成革命指挥委员会,推举纳吉布为国家元首。1954年春,纳吉布被罢免软禁,纳赛尔出任总理。1956年当选总统(1956-1970),7月26日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0月,英国、法国、以色列联合进攻埃及,苏伊士运河战争全面爆发。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英勇打击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1970年9月28日逝世。
②建立埃及共和国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发动政变,推翻英国控制的傀儡政权,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并于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
(2)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36年,英国与埃及签订《英埃条约》,英国坚持保留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1941年2月,德国驻北非远征军司令隆美尔指挥发动了对埃及的进攻,准备夺取苏伊士运河,并试图向苏伊士运河投掷炸弹。英国著名魔术师贾斯帕·马斯克林作为特战人员成为英军的一名中尉,主持用探照灯和锡片反射器造成光幕干扰德军飞行员的夜间视野,辅以白天的防空炮火,使得轰炸精度大大下降,保卫了苏伊士运河。1951年,埃及推翻了1936年《英埃条约》,新政府要求英国撤军。1954年英国同意撤军。1956年6月,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埃及。
思考:在哪一年,埃及获得苏伊士运河主权?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3,加纳的独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2页最后一段到第63页第一部分小字,了解加纳的独立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师:加纳独立于何时?加纳独立的领导人是谁?加纳反抗的殖民国家是谁?加纳独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①时间:1957年。
②领导人:恩克鲁玛。
③反抗的殖民国家:英国。
④历史意义:宣告了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诞生。
4.“非洲年”
在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5.纳米比亚独立
师:1990年3月,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告独立。
意义: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
民者入侵、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
崩溃。
师:古老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二、亚非独立国家的盛会
1.亚非会议的背景
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由于帝国主义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亚非地区成为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许多亚非民族主义国家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出发,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执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拒绝参加侵略性军事集团,反对在自己国家领土上建立外国军事基地。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认识到,要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并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2.亚非会议的召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3-64页有关亚非会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亚非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国家分别是什么?亚非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什么是万隆精神?亚非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时间:1955年4月;
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参加国: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亚非国家。
内容:万隆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殖民主义斗争、世界和平、与会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宣布殖民主义是一种应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并倡导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合作。
精神: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通称“万隆精神”。
意义: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高举反帝反殖大旗,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之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
拓展:万隆会议我们并不陌生,早在中国历史中就有接触,是新中国外交史上浓重的一笔,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至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调整。
三、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一个国家在独立过程中收回了运河主权,是哪个国家,哪条运河?
埃及;苏伊士运河。
思考:埃及是如何收回自己的运河主权的?.
1.历史背景.
①二战后,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主要是反对美国的经济掠夺、政治颠覆和军事占领,捍卫国家主权。②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
道,具有显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巨大的经济收益,却长期被美国控制在手中。
2.巴拿马运河主权问题的由来
1903年,美国强迫巴拿马签订了《美巴条约),条约规定,美国保证巴拿马的独立,巴拿马把运河区交给美国永久占领、控制,巴拿马湾中的一些岛屿也交给美国使用,美国一次性付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自1913年起,每年支付25万美元,第三条甚至明确规定巴拿马共和国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这就把运河区变成了国中之国。第五条规定美国拥有对巴拿马运河和铁路公司的全部财产的永久垄断权,第八条规定法国运河公司和铁路公司的全部财产和权利均须转让给美国,第二十四条规定,今后巴拿马共和国的政治形势无论发生什么变动,都将不得影响本条约规定给予美国的权力。
3.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历程
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的内容,了解巴拿马人民关于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了解巴拿马人民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
教师强调的内容:(1)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归属问题,是巴拿马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运动的核心。(2)二战后,巴拿马人民不懈地进行斗争,要求收回运河主权。尤其是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后,巴拿马人民大受鼓舞,斗争进入了高潮。(3)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了新条约,开始逐步收回运河及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4)1999年12月,巴拿马正式收回运河主权,成为这条国际水道名副其实的主人。
总结:国家的独立,浸透了多少人的心血,来之不易的国家独立和世界和平我们要珍惜。
4.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的意义
强调: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作为一支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亚非拉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和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我们需要熟记非洲大陆上埃及、加纳、“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独立后的亚非国家召开的一次盛会,这次会议召开的意
义;巴拿马人民争取巴拿马运河主权的重要事件。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主权独立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稳定世界局势,营造和平的世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