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九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4分)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2.(4分)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锈迹斑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
B.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
C.自然界中,金、银、铜、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D.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4分)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氧化物
单质
化合物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A B.B C.C D.D
4.(4分)类推是化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原溶质,所以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 定是化合物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铝被氧化后表面形成保护膜,所以铁被氧化生锈后表面也会形成保护膜
5.(4分)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
②Mg2+和Fe2+
③Fe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4分)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4分)如表中数据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图所示是用其中一种物质所做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NaCl
35.8
36.0
36.3
36.6
A.实验中加入的物质R是氯化钠
B.③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④中t的取值范围在30~40之间
D.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②中的大
8.(4分)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右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20℃
40℃
水
109g
129g
酒精
17.3g
40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9.(4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Mg、Zn、Fe与稀盐酸反应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足量的镁粉、锌粉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盐酸溶液中加入锌粒
A.A B.B C.C D.D
10.(4分)已知30℃时,Na2S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在一定量Na2SO3的溶液中加入6.4g Na2SO3后,恰好为30℃的饱和溶液.若用Na2SO3?7H2O晶体代替Na2SO3,欲使原溶液在30℃时恰好饱和溶液,则需要加入的Na2SO3?7H2O的质量为( )
A.12.8g B.14.6g C.20g D.25g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8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填字母)。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2)生理盐水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碘酒的溶剂是 (填名称)。
(3)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如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 (填字母)
(4)洗碗时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5)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6)高铁酸钠(Na2FeO4)是科学家们公认为绿色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7)水是常用的溶剂,某酒精C2H5OH的水溶液,溶质与溶剂中氢原子个数比为1:2,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1%)。
12.(7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 。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
当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3)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t3℃(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
Ⅰ.溶质的质量Ⅱ.溶剂的质量Ⅲ.溶质的质量分数
(4)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5)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A.丙>甲=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乙>甲>丙。
13.(7分)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填字母) A.金刚石 B.不锈钢 C.生铁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填化学式,下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
(4)铜可制成导线,主要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
(5)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4.(5分)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已知NH4HCO3在40℃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甲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35℃时,比较A、B溶解度的大小;A B.(填“<”或“>”).
②图中表示NaHC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为探究NaHCO3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如图几组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NaHCO3产率/%
a
30
60
86.8
b
30
120
X
c
35
60
89.4
d
35
120
92.5
e
40
60
85.3
f
40
120
85.6
①实验c和d的目的是 .
②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为 .
A、85.8 B、86.8 C、92.1 D、93.1
③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NaHCO3的产率比35℃时低的原因是 .
15.(7分)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O、C、Al、Fe、Cu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A、B、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其中D、B为化合物,D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8;E固体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用来净化水;F为紫红色固体,G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B的化学式: ,它的一种用途是 ;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一种C合金的名称 ;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G→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8分)泡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11%左右的食盐水里,经密封发酵而成。现要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
(2)配制过程的实验步骤如图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3)上述实验中,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某同学用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量取水的体积约为 m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①食盐潮湿不干燥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④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6)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此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7)①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应转移到下列哪种试剂瓶中 。
②请你为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在图E中书写正确的标签。
17.(10分)一些金属易生锈,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金属锈蚀进行探究.
【实验一】取5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
实验图示
生锈时间
8min
较长时间不生锈
5min
3min
1min
(1)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 (填“慢”或“快”);在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
【实验二】为探究铁锈的成分,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
(2)请指出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 .
(3)加热前,先通入CO一段时间,目的是 .
(4)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由此推知铁锈中一定含有 元素,从而推断出空气中的 参加了铁生锈反应.
【实验记录】
铁锈样品的质量/g
装置B的质量/g
装置C的质量/g
反应前
23.2
232.4
198.2
反应后
/
239.6
211.4
(5)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可确定铁锈的成分,用FexOy?nH2O表示,则n= ;若缺少D装置,x:y的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欲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用图2所示装置,试管内可选用的物质如下:
①O2②水③CO2④O2和CO2⑤CO2和水⑥O2和水⑦O2、CO2和水
至少需要选用 (填数字序号),才能达到探究镁带锈蚀的条件.
(7)请写出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共8分)
18.(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过滤后烧杯内剩余固体27g.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4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 g.
(2)计算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用百分数表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九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解答】解:A、酸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A错;
B、玉米糊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
C、冰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可乐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C、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没有天然的金属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A、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所以溶液包含着溶质和溶剂,溶质和溶剂是并列关系,故A正确;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故B错;
C、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化合物不包含单质,故C错;
D、不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关系,故D错。
故选:A。
4.【解答】解:A、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但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 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铝被氧化后表面形成保护膜,但是铁被氧化生锈后表面不能形成保护,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由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铁不能与硫酸镁反应;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能将铜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由题意可知,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人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了乙中的铁完全反应了,甲中的铁又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若硫酸铜完全反应了,溶液中的阳离子是:Mg2+和Fe2+;若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是:Mg2+、Fe2+和Cu2+。
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①X为NaCl固体,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②X为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③X为NH4NO3晶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所以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④X为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所以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在50g的水中能溶解31.95gKNO3,能溶解18.3g的NaCl,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在③中没有晶体析出,说明了加入的R是KNO3不是NaCl。
A、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中加入的物质R是硝酸钾,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③中的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在④中有较多的晶体析出,在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在50g的水中能溶解22.9gKNO3,不会有晶体析出,④中t的取值范围不会在30~40之间,故C错误;
D、由于t不能确定,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②中的大,故D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
B、在室温下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B说法正确;
C、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故C说法正确;
D、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A、Mg、Zn、Fe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镁的质量最小,需要锌的质量最多,错误;
B、用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反应,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镁的活动性强于锌,故对应的曲线是镁的比锌的斜率大,正确;
C、铜与硝酸银生成硝酸铜和银,每64份质量的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会增大,不会减小,错误。
D、往一定质量的ZnCl2和HC1溶液中加入锌粒,溶液的质量增加,当稀盐酸反应完全时,溶液的质量不再能增加,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设6.4g Na2SO3溶解在质量为x水中达到饱和,由溶解度的意义可得:36g:100g=6.4g:x 解得:x=g。
再设加入的Na2SO3?7H2O的质量为y,则由Na2SO3?7H2O可知,Na2SO3的质量为0.5y,含有的结晶水的质量为:0.5y.由溶解度的意义可得:
36g:100g=0.5y:(g+0.5y) 解得:y=20g.有以上计算可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解答】解:(1)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形成溶液,故选:D;
(2)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答案为:NaCl;酒精(或乙醇)。
(3)由于蔗糖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而混合物,且蔗糖分子并不是有规律的排列,故选:D。
(4)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点:乳化。
(5)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填:温度;
(6)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故填:+6;
(7)因为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中氢原子个数比为1:2,所以每一个乙醇分子就对应有6个水分子,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故填:30%。
12.【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降低温度;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t3℃(不考虑水蒸发),溶解度增大,固体继续溶解,所以溶液中变化的是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I、III;
(4)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乙、甲;
(5)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D。
故答案为:(1)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降低温度;
蒸发结晶;
(3)33.3%;
I、III;
(4)丙、乙、甲;
(5)D。
13.【解答】解:(1)金刚石是非金属单质,不属于合金;不锈钢、生铁是铁的合金;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符号为:C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符号为:Al。
(3)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大;
(4)铜可制成导线,主要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5)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铝>铁>铜>银,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不能与硝酸铝反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l(NO3)3、Fe(NO3)2。
故答为:(1)A;(2)Ca,Al.(3)大;(4)导电性;(5)Ag,Fe(NO3)2、Al(NO3)3。
14.【解答】解:(1)①观察图中 35℃时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在物质B的上方,35℃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②由题意可知,碳酸氢钠容易析出结晶形成沉淀,即在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应该比碳酸氢铵小,由图象可知,B为碳酸氢钠.
(2)①实验c、d的反应温度相同,而反应时间不同,因此是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②由实验a、c、e可得:当反应时间相同,反应温度上升的过程中,产率是先上升再下降(下降是因为碳酸氢铵在 40℃时易分解).因此实验 b、d、f 产率也应符合这一规律,因此X应大于86.8而小于92.5,C符合要求.
③由题意可得,在40℃时NH4HCO3受热容易分解,导致反应物减少.
故答案为:(1)①>;②B;(2)①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②C;③在40℃时NH4HCO3受热容易分解,导致反应物减少.
15.【解答】解:(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O、C、Al、Fe、Cu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E固体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用来净化水,所以E是活性炭,F为紫红色固体,所以F是铜,G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所以G是铝,在通常情况下,A、B、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所以三种物质是气体,其中D、B为化合物,D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8,所以D是二氧化碳,B是一氧化碳,A是氧气,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的化学式是CO,一种用途是:冶炼金属,B→C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2)C合金的名称是:生铁,A与C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的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3)D与E的反应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G→F的反应是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
故答案为:(1)CO,冶炼金属,3CO+Fe2O32Fe+3CO2;
(2)生铁,3Fe+2O2Fe3O4;
(3)C+CO22CO,2Al+3CuSO4=Al2(SO4)3+3Cu。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解答】解:(1)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2)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3)操作③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速率。
(4)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实际称得的质量为10g+1g=11g,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取水的质量约×100%=11%,x=89g(合89mL)。
(5)①食盐潮湿不干燥,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④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选:①②④;
(6)根据配制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22%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
100g×11%=22%×x,解得x=50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50g=50g;
(7)①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应该放在细口玻璃瓶内,故选:C;
②溶液试剂瓶标签应出示什么溶液和浓度大小,所以标签为:NaCl 溶液 11%。
故答案为:
(1)胶头滴管;
(2)②⑤①④③;
(3)搅拌,加速溶解速率;
(4)89;
(5)①②④;
(6)50g;
(7)①C;
②NaCl 溶液 11%。
17.【解答】解:(1)对比实验1和实验4,实验3和实验5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快;对比实验1、2、3可知,铁钉在酸性环境中锈蚀较快;故填:快;酸性;
(2)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该装置中没有将其处理;故填:;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或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先通入CO一段时间,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故填: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4)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这说明了反应后有水生成,说明铁锈中含有氢元素,也就是铁锈蚀的过程中有水参与;故填:氢;水;
(5)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xOy?nH2O+yCOxFe+yCO2+nH2O,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为:(239.6g﹣232.4g)=7.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11.4g﹣198.2g)=13.2g.设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w,则
FexOy?nH2O+yCOxFe+yCO2+nH2O
28y 44y
w 13.2g
w=8.4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铁的质量为:23.2g+8.4g﹣13.2g﹣7.2g=11.2g;
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所以23.2gFexOy?nH2O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含有“H2O”部分质量为7.2g;则余下的氧元素质量为:23.2g﹣11.2g﹣7.2g=4.8g
则:x:y:n=::=2:3:4,则FexOy?nH2O的化学式为Fe2O3?4H2O.
D装置中的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防止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被装置C吸收而造成质量偏大,若没有装置D,则装置C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导致氧元素的质量偏大,x:y的值偏小;故填:4;偏小;
(6)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应该选择这样几组实验:④O2和CO2;⑤CO2和水;⑥O2和水;⑦O2、CO2和水四组实验进行对比;故填:④⑤⑥⑦;
(7)由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可以推测,是镁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碱式碳酸镁;故填:6Mg+3O2+4CO2+2H2O=2Mg3(OH)2(CO3)2.
四、计算题(共8分)
18.【解答】解:(1)4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40g﹣27g=13g.
故填:13.
(2)设反应生成硫酸锌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13g x y
==,
x=32.2g,y=0.4g,
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
答: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