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7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7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9 17:43:22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1.了解北宋的建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2.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归纳北宋政治的特点。
3.认识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认识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与执政者的政策紧密相关。
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一、北宋的建立1.宋朝建立的概括。时间:建立者:都城:东京(开封)960年赵匡胤太祖轶事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959年,后周世宗病死,子柴宗训即位,年方7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撤与石守信、王审价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队实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北宋时期形势图方针:
"先南后北" 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想一想:宋朝统治者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军事方面行政方面财政司法军事方面材料: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军事方面: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以致“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行政方面材料: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在地方,主要排文臣担任知州等。财政司法材料: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2.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有拥兵之重,无调兵之权转运使3.想一想:中央集权的加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皇权大大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所减弱,随着官员的增加,财政负担日益加重,人民的赋税也不断增加。三、重文轻武的时代神童诗
汪洙(宋)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想一想:这种局面在哪个朝代表现的最为突出?宋朝想一想: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3)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想一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材料: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gen)两宋三百多年
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政治方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分析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怎样的影响?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议一议:重文轻武给北宋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北宋的政治北宋建立统治措施重文轻武时间、人物
统一军事
行政
财政表现
影响当堂检测1.下列和宋太祖有关的事件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 ② “杯酒释兵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2.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C3.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 A.科举考试 B.皇亲国戚 C.开国功臣 D.地方推荐 A 4.下列对重文轻武政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D5.下列措施中属于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是( ) A.减少宰相人数 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