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设问导读1.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________国家。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________。________世纪统一了日本。________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________颁布改革诏书,___________开始了。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封建国家。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________;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过渡的标志。4. 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________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5.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________,630年以后, 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________,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________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关键信息1.奴隶制 大和 5 2. 7 孝德天皇 大化改新 3.天皇制 国家公民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4. 622 麦地那5.伊斯兰教历元年 麦加 6.征服麦加 632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大化改新1.日本统一(1)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出现了 很多奴隶制国家。(2)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2.大化改新(1)背景①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② 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上台执政,颁布诏书,开始改革。(2)主要内容①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意义: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历史背景(1)六、七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2)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3)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4)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2伊斯兰教的产生(1)七世纪初期,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创立了伊斯兰教。(2)622年,穆罕默德率领教徒从麦加出走,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3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630年,穆罕默德率兵征服麦加。(2)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学法点拨 【透析1】 日本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导致了日本的落后,激化了社会矛盾。【透析2】大化改新的最大特点是: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从政治经济到科技文化,从儒家思想到佛教神学,从风俗习惯到生活情趣等社会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中国的烙印,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日本古代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亚文明。【透析3】理解大化改新的意义: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唐朝的封建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日本全面向中国学习实际上把中国式的封建制度搬到了日本,使日本逐渐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建立起崭新的封建制度。【透析4】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可这样记忆:(1)内容:把握住每句话的关键字词,如:政治上---中央集权,经济上---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农民。(2)意义:社会性质变化,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透析5】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过程的作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各部落都有自己所信仰的神,部落之间相互仇杀。伊斯兰教宣扬:真主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神,必须深信不疑,绝对服从。穆斯林之间是兄弟。这种“一神教”的传说,有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观念和狭隘的地域观念,形成统一的信仰和观念,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同时,穆罕默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集政权、神权和军事权于一身,强有力 的国家政权为阿拉伯的统一提供了保障。【透析6】记住一个重要的人物: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两个重要地点:麦加和麦地那。三个重要的时间: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这一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征服麦加;632年----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透析7】伊斯兰教的创立在阿拉伯半岛统一中的作用:(1)一神崇拜,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2)打破了氏族之间的界限,确定了以宗教和地区为基础的社会,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探索研究
研究主题 一、探索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田令》 材料二 “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唐朝武德田令请回答:①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②这个共同点能说明什么问题?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念:念诵“除真主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拜:每日要面向克尔白神庙按规定的仪式礼拜五次。 课:每个信徒都要交纳天课,即施舍财物。后变为国家税收。 斋:在回历9月进行斋戒,即从黎明到日落整天戒除饮食。 朝:每个信徒,不分性别,只要身体健康,旅途安全,能自备旅费,而且家属的生活有着落,平生要朝圣一次。 请回答: ① 这是哪种宗教的宗教礼仪?该宗教的创始人是谁?② 该宗教的信徒如果要去朝圣,你认为他应去哪座城市?③ 该宗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何作用?3.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它们分属于亚洲东部和西部的两个重要国家。 回答:(1) 图一从建筑风格上看,该寺仿效隋唐风格,你知道当时日本还有哪些方面受隋唐影响? (2) 图二中,该神庙属于哪一宗教?麦加对该教有何意义?二、学科综合题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材料二 “古代日本国家图” 回答(1) 从图中可看出,日本有何自然特点?(2)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3) 从扬州到日本的九州岛,依次要经过的海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鉴真——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唐玄宗时,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屡遭挫折,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当鉴真与弟子们到达日本时,日本天皇以隆重的礼节相迎。他们带去大量书籍文物和许多药方,鉴真用鼻嗅的方法,帮日本人辨别了许多药物,日本药商界奉他为始祖。(4) 鉴真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了什么贡献?(5)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请用你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他设计东渡的最佳时间,他最好于每年的________月东渡,为什么?(6) 日本派出的谴唐使于__________月到中国来最合适,为什么?(7)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好的东西,近代曾学中国、学西方,强盛起来。现在,日本先进的东西也影响中国,你能举几例吗?三、开放题5.假如你是一位国际旅行社的导游,要带领一个旅游团队前往日本,除参观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等内容外,还要向游客介绍一些日本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中日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等,请你根据所学的历史史实,写一篇200—300字的导游词。 探索方法、路径、技巧 1. 【课标要求】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本题是根据大化改新的经济方面的内容而设计的。通过这两则材料的对比,旨在说明中国隋唐制度对日本的影响。【解题思路】结合大化改新内容二: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二则材料都反映了政府把掌握的土地按等级实行分配,而大化改新又发生在中国隋唐之后,受其影响。【参考答案】①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②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唐朝的均田制。2.【课标要求】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本题使用新材料,创设了新情境,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穆罕默德主要是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对统一阿拉伯半岛做出了贡献。【解题思路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穆罕默德”、“回历”、“斋月”等关键信息中,可以判断出该教是伊斯兰教。【参考答案】 (1)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2) 麦加。(3) 一神崇拜,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打破了氏族之间的界限,确定了以宗教和地区为基础的社会。3.【课标要求】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图一的建筑风格不由得使人联想到中国唐代得历史文化;图二中的圣物在阿拉伯国家的形成中产生重要作用。【解题思路】观察图一要抓住“唐”字,再联系相关课文作答,图二要抓住“麦加”二字。【参考答案】(1) 政治、经济上仿效隋唐进行大化改新;文字、书法、生活习俗等方面。(2) 伊斯兰教。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4.【课标要求】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了解当时中日交往的重要史实,认识隋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思路点拨】立足历史,向其它学科渗透,突出初中课程的整合、延伸、拓展。 【参考答案】 (1) 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2) 从汉朝开始。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3) 黄海 东海 (4) 他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昭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5) 6---7;因为此时顺夏季风和洋流。(6) 2----3;因为此时顺冬季风和洋流。(7) 如:家用电器;汽车;动画片;穿着打扮等。5. 【思路点拨】属于研究性学习,写导游词要注意既要符合格式,又要符合历史史实,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