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09 21:38:26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遍布全球的唐人街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目标: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学生在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自身的提取有效信息、阅读图表、总结概括、原因启示分析、大跨度综合等多方面能力。
3.学习玄奘、鉴真等人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唐代开放包容的政策,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理解党和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一、遣唐使1.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先后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2.想一想: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有哪些?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文字ぁ ぃ ぅ ぇ ぉ か
ァ ィ ェ ク コ シ 安 以 宇 衣 於 加
阿 伊 江 久 己 之
中国文字文字影响日本平城京朱雀大街朱雀大街西市西市东市东市城市相似唐朝妇女服饰二、鉴真东渡时间:唐玄宗时期经过: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唐招提寺是公元759年根据圣武天皇之命为鉴真大师修建的,气势雄伟,集中了中国盛唐时期的建筑和雕像艺术之大成,成为日本"天平文化"的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明珠。鉴真大师的坐像供奉在御影堂,这尊塑像是763年鉴真大师圆寂后,他的弟子制作的,被尊为日本的国宝。据说鼎盛时期有3000余名学僧在此学经求法。议一议: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唐与新罗的关系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文化交往朝鲜音乐传入中国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化、历算成就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知识补充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崔致远(857——?)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三、玄奘西游大家熟悉吗?今印度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辛,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宴席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国。玄奘西游时间:唐太宗时期经过: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
天竺求学。2.贞观后期,玄奘携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写成《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书影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议一议: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1.国家安定统一?、政治制度先进。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民间交往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政府交往:遣唐使唐 朝 的 对 外 交 往唐朝兼容并蓄泽被东西,全面开放,文化更加辉煌。本课小结当堂练习1.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A2.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  ) A.隋朝——隋文帝 B.秦朝——汉武帝 C.唐朝——唐玄宗 D.宋朝——赵匡胤 C3.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道德经》 B.《大唐西域记》 C.《徐霞客游记》 D.《史记》 B4.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 ) A.文明初露的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C5.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唐蕃和亲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