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全章,共5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全章,共5课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3-09 21:00:43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练习二十五
总复习
10
四则运算
知识点 具体内容
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的意义和各 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复习旧知
返回
四则运算
知识点 具体内容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返回
四则运算
知识点 具体内容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返回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返回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识点 具体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小数的性质 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虽然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计数单位和表示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大小来比较,位数多少不重要,关键看好最高位;相同位数来比较,如果相同看下位,以此类推错不了。
返回
知识点 具体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本领大,走一走,数变化。向左走,数缩小;向右走,数扩大。位数不够怎么办?找“0”补位解决它。
小数与单位换算 换算时要注意单位间的进率。
小数的近似数 求近似数用“≈”连接,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用“=”连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返回
小数的加减法
知识点 具体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给小数化简。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返回
三角形
知识点 具体内容
三角形的定义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
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
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
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返回
三角形
知识点 具体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返回
观察物体
我发现: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返回
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对称点距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平移:
平移前后的图形大小、方向、形状都不变。
我会画轴对称图形,还会将一个
图形向上、下、左、右方向平移。
返回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同学们,这学期“统计与概率”部分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我认识了平均数,还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我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还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返回
数学广角
我会用列表法、假设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返回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60
880
20
×
230
62
×
31
÷
550

1040
20800
( )
14260
460
1010
230×62
÷31
=1010
160+880
×20
=20800
550+
巩固练习
返回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02×50 2.25+3.6+7.75
=(100+2)×50
=5000+100
=5100
=2.25+7.75+3.6
=10+3.6
=13.6
返回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2×4+1.8×4 120÷8÷15
=(3.2×1.8)×4
=5×4
=20
=120÷(8×15)
=120÷120
=1
返回
2
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60°

∠1=
90°-
30°
90°-60°
∠2=
180°-

30°

180°-
∠2=
53°
127°
∠1=
180°-
127°-20°

33°
返回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 )个锐角,( )个锐角三角形。
( )个钝角,( )个钝角三角形。
( )个直角,( )个直角三角形。
10
2
2
2
4
4
返回
看一看,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返回
答案不唯一
看一看,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返回
先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再画出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
返回
李兵说得对吗?
平均水深1.1m,严禁下河游泳。
不对,因为平均数是比最小数大,最大数小。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4m,危险。
我身高1.4m,下去游泳没有危险。
返回
下面是高阿姨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统计表,根据此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995 2000 2005 2010
普通邮件 20 18 10 5
电子邮件 0 6 20 45
年份
数量/封
种类
返回
普通邮件
电子邮件
20
18
10
6
20
45
5
1995 2000 2005 2010
普通邮件 20 18 10 5
电子邮件 0 6 20 45
年份
数量/封
种类
返回
20
18
10
6
20
45
普通邮件
电子邮件
普通邮件越来越少,电子邮件越来越多。
(1)哪年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哪年收到的电子邮件最多?两种邮件的数量有什么变化趋势?
5
返回
20
18
10
6
20
45
普通邮件
电子邮件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答案不唯一
2010年普通邮件比电子邮件少多少封?
5
45-5=40(封)
答:少40封。
返回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 .6 5
+ 2 . .
5 6 .4 3
6 .7 1
- 3 . .
6 7 .1 4
8
7
3
7
1
7
5
0
9
1
返回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1.用合适的运算律能更方便地算出答案。
2.小数的加减和整数一样,相同数位对齐即可。
返回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可以清楚地看出多个物体的统计情况。
可以从图例看出代表每个物体的颜色。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返回
课本:
第113页第13题,第115页第20题
课后作业
返回
谢谢!(共14张PPT)
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总复习
10
这学期“统计与概率”学了哪些知识?
我认识了平均数,还会
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还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还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习导入
返回
平均数=总数÷份数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确定图例,按照图例画。
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多个物体的情况。
知识梳理
返回
实验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如下表:
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参加了公益活动?
(113+87+108+92)÷4
=400÷4
=100(人)
答:平均每个年级有100人参加了公益活动。
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人数 113 87 108 92
先回忆一下怎
样求平均数。
返回
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班的男生人数最多?
哪个班的女生人数最少?
六(3)班的男生人数最多,
六(1)班的女生人数最少。
班级
0
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直接看到哪些信息?
返回
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2)六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多少人?
班级
0
要知道六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人,必须先要知道什么?
(14+24+18+22+15+30+18+27)÷4
=168÷4
=42(人)
答:六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42人。
返回
李兵说得对吗?
因为平均水深1.1m,并不能反映出整个小河中每一处的水深数值,有的地方会深一些,有的地方会浅一些。所以身高1.4m的李兵要下河游泳是会有危险的。
李兵说得不对。
巩固练习
返回
四年级学生喜欢各种玩具的人数情况如下表。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返回
22
5
15
18
8
24
13
14
(1)男生喜欢什么玩具的人数多?女生呢?
男生喜欢小汽车的人数多,女生喜欢布娃娃的人数多。
返回
(2)喜欢什么玩具的人数最多?
18+14=32(人)
答:喜欢拼图的人最多。
22
5
15
18
8
24
13
14
返回
(3)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
答案不唯一
22
5
15
18
8
24
13
14
返回
小明三次跳绳练均成绩是70下,他第一次跳了64下,第二次跳了68下,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70×3-(64+68)
=210-132
=78(下)
答:第三次跳了78下。
三次平均跳70下,可以求出三次的总成绩,再减去前两次的,就可以求出第三次的成绩。
返回
课本:
第94页第4题,第99页第3题
课后作业
返回
谢谢!(共20张PPT)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总复习
10
你还能想起小数是什么吗?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呢?
我学会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还会读、写小数。
我学会了比较
小数的大小。
复习导入
返回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3 . 6 2
个位
十分位
百分位
知识梳理
返回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3 . 6 2
读数时,先读整数部分,
读作:

小数点读作点,

小数部分直接读数即可。
六二
写数时反过来即可。
返回
2. 小数的性质
3.60和3.6一样吗?
大小一样,意义不同。
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虽然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计数单位和表示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
返回
3.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大小来比较,数位多少不重要,关键看好最高位;相同数位来比较,如果相同看下位,以此类推错不了。
3.652和3.7谁大?
整数都是3,比十分位,6<7,3.7大。
返回
4. 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小数点,本领大,走一走,数变化。向左走,数缩小;向右走,数扩大。数位不够怎么办?找“0”补位解决它。
3.7小数点向左移1位是多少?向右移两位呢?
0.37 370
返回
5. 小数的近似数
求近似数用“≈”连接,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用“=”连接。
5678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56780=5.678万
返回
6. 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化简小数。
3.5+0.345=
3.5
+ 0.345
3.845
3.845
小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律与整数相同。
3.5+0.5=
3.5
+ 0.5
4.0
4
返回
7. 小数与整数
先填一填,再说说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计数单位 读法 写法 比较大小 运算定律 加、减法
整数 个、十、百、千……
小数
十分位、
百分位
……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小数部分直接读
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位数多的大,位数相同比最高位……
比最高位,最高位相同比下一位……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再乘除后加减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再乘除后加减
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1,不够减借
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1,不够减借
返回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0.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2)4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
(3)把3缩小到它的 是( )。
15
0.04
0.03
(4)0.275读作( )。
零点二七五
巩固练习
返回
在○里填“>”“<”或“=”。
27.3○2.79 0.485○0.49
8元○7.9元 6.15米○6.13米3.5+6.3○9 7.2-2.8○4.4
17.6+3○30 5-1.6○4








返回
下面是四年级组男子4×50m接力赛成绩(单位:秒),把表填完。
班级 第一棒 第二棒 第三棒 第四棒 总成绩
四(1)班 8.42 8.67 8.58 8.50
四(2)班 8.40 8.56 8.61 8.39
四(3)班 8.32 8.68 8.70 8.36
四(4)班 8.48 8.54 8.52 8.46
34.17
33.96
34.06
34
返回
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名称 白菜 土豆 萝卜
收入/元 60.45 37.6 29.75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元?
60.45-29.75=30.7(元)
答:白菜比萝卜多卖30.7元。
返回
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名称 白菜 土豆 萝卜
收入/元 60.45 37.6 29.75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7.6-29.75=7.85(元)
答:土豆比萝卜多卖7.85元。
土豆比萝卜多卖多少元?
答案不唯一
返回
李逸只有15元,她能买哪两本书?
① 能买《有趣的昆虫》和《航天员的故事》这两本书。
7.39+6.95=14.34(元)
② 能买《航天员的故事》和《趣味数学》这两本书。
6.95+7.88=14.83(元)
从图中你得到了
哪些信息?
返回
张波付给售货员16元,他可能买了哪两本书?
①可能买了《有趣的昆虫》和《乐乐奇遇记》这两本书。
7.39+8.40=15.79(元)
②可能买了《有趣的昆虫》和《趣味数学》这两本书。
7.39+7.88=15.27(元)
③ 可能买了《航天员的故事》和《乐乐奇遇记》这两本书。
6.95+8.40=15.35(元)
要想快速作出正
确的选择,我们
可以先估算一下。
返回
1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2.
8 . 6 5
5 6 . 4 3
6 . 7 1
- 3 .
6 7 . 1 4
3
7
7
5
0
9
1
8
7
返回
课本:
第111页第4题
课后作业
返回
谢谢!(共18张PPT)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
运算定律
总复习
10
同学们,这学期“数与代数”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能整理一下吗?
我学会了加、减、乘、除法
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我还学会了很多运算定律,
并且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
一些计算变得简便。
复习导入
返回
- =
1. 四则运算及各部分名称
加法、减法:
216 + 44 =
260
表示把这两个数合成一个数。
加数
加数

+ =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60 - 44 =
表示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216
知识梳理
返回
× =
÷ =
1. 四则运算及各部分名称
乘法、除法:
125 × 16 =
2000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因数
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000 ÷ 16 =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
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125
返回
2. 四则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返回
2. 四则运算顺序
0的相关计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返回
3.运算定律
除法
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
乘法运算定律
加法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返回
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式子,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2)根据第②个式子,先说说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3)你会根据第①个和第②个式子列出一个综合算是吗?再根据第①个、第②个和第③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59+316=375 375-316=59
125×3=375 375÷125=3
316+59 ÷3
(316+59)÷3×16
( )
巩固练习
返回
下面是小明和小兵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316+(84+9)
=(316+84)+9
=400+9
=409
125×16
=125×(8 × 2)
=(125 × 8) ×2
=1000 ×2
=2000
返回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一说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1)3.6+8.59+6.4=3.6+ +8.59
(2)(25.8+7.5)+2.5= +( + )
(3)42×4×25= ×( × )
(4)(125+70)×8=8× +8×
(5)(b+20)×3= × + ×
6.4
加法交换律
25.8
7.5
2.5
加法结合律
42
4
25
乘法结合律
125
70
乘法分配律
b
3
20
3
乘法分配律
返回
2.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分别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54+38=92

75-29=46

63×30=1890
864÷24=36

92-54=38
92-38=54
75-46=29
29+46=75
1890÷63=30
1890÷30=63
864÷36=24
24×36=864
返回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60
880
20
×
230
62
×
31
÷
550

1040
20800
( )
14260
460
1010
230×62
÷31
=1010
160+880
×20
=20800
550+
返回
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142+914+58+86
(2)35×125×8
(3)356-127-73
(4)75×101
=(142+58)+(914+86)
=200+1000
=1200
=35×(125×8)
=35×1000
=35000
=356-(127+73)
=356-200
=156
=75×(100+1)
=75×100+75×1
=7500+75
=7575
返回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476-23×4)÷6
(2)846÷[6×(31-28)]
(3)4800÷25÷4
(4)56×99+56
=(476-92)÷6
=384÷6
=64
=846÷[6×3]
=846÷18
=47
=4800÷(25×4)
=4800÷100
=48
=56×99+56×1
=56×(99+1)
=56×100
=5600
返回
四年级3位老师带领98名同学去公园春游。
成人票:40元/人
儿童票:20元/人
团体票:30元/人
【10人以上(含10人)】
(1)怎样购票最便宜?至少需要多少元?
40×3+20×98=2080(元)
答:老师和学生分开购票最便宜,至少需要2080元。
返回
四年级3位老师带领98名同学去公园春游。
成人票:40元/人
儿童票:20元/人
团体票:30元/人
【10人以上(含10人)】
(2)如果小明一家和姑姑一家总共4名孩子、6名大人一起去玩,他们拿出300元买门票够吗?应该怎样买?
分开购票:20×4+40×6=80+240=320(元)
购团体票:30×(4+6)=30×10=300(元)
300元<320元
答:他们应该买团体票,这样300元就够了。
返回
课本:
第111页第1题
课后作业
返回
谢谢!(共16张PPT)
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
总复习
10
本学期学了哪些和图形有关的知识?
我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
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我会给三角形画高,
还会按不同标准给三
角形分类。
还了解了图形的平移和对称。
复习导入
返回
1. 观察图形
从上面看,能看到什么?左面看呢,前面看呢?
从前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知识梳理
返回
2. 三角形
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按边分:
三边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
按角分:
直角
三角形
锐角
三角形
钝角
三角形
返回
2. 三角形
在下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上“√”,再说一说几种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图形名称 三条边都相等 只有两条边相等 有一个角是直角 只有两个锐角 有三个锐角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返回
2. 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
特性: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返回
3.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平移。
对称的两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同。
平移前后的图形大小、形状不变。
返回
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巩固练习
返回
填一填。
(1)小明准备用图钉固定硬纸条做一个三角形。他应该准备( )根
硬纸条,因为三角形有( )条边;他应该准备( )个图钉,
因为三角形有三个( )。
(3)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
角是( )° 。
3
3
3
顶点
钝角
等腰
60
45
(2)红领巾按角分类属于( )三角形,按边分类属于( )
三角形。
返回
填一填。
(4)房屋的屋架做成三角形是运用了( )。
(5)右图中,与线段AB对应的高是线段
( ),与线段BC对应的高是线
段( )。
A
B
C
D
三角形的稳定性
AC
AD
返回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4cm和7cm,另一条边可能是多少厘米?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7=11(cm) 7-4=3(cm)
另一条边小于11cm大于3cm都可以。
返回
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再画出向右平移14格后的图形。
返回
准备若干个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并按下图所示一个接一个地拼摆起来,然后填写下表。
……
……
三角形的个数
拼成图形的周长/cm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
规律:三角形的个数+2=拼成图形周长的厘米数
返回
准备若干个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并按下图所示一个接一个地拼摆起来,然后填写下表。
规律:三角形的个数+2=拼成图形周长的厘米数
(1)当三角形的个数是10时,所拼成图形的周长是( )cm。
(2)当三角形的个数是100时,所拼成图形的周长是( )cm。
12
102
……
返回
课本:
第112-113页第8、10、11、12题
课后作业
返回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