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静夜思》|人教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静夜思》|人教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9 23: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静夜思》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下册课文第8课《静夜思》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美好的意境。
1、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和歌唱古诗的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思乡之情。
2、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和歌唱古诗
二、教法学法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一般采取创设情境、读读译译、赏赏背背,缺乏美感,学生兴趣不浓,教师兴致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希望能够采取一种品味和感知相交融的教学方法,让师生共同融入其中、享受其中。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基于这一点,设计了“三味一体”教学方法:
所谓“三味一体”就是,通过朗读、吟诵、歌唱这三种品味,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之美。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模仿,因此朗读、吟诵和歌唱的形式都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学起来也更加轻松。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融入到古诗情境中,感受到古诗词之美,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 导入:
以一曲《思乡曲》作为配乐,让学生观察有月亮的画面,一边听,一边想,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会想到什么?
以月亮这一事象作为导入点,一起去感受古诗里别样的情思与味道。
二、体味节奏美——读古诗
1、(课件出示《静夜思》,请学生读题目) 指导理解“思”,并纠正读音,让学生了解,古汉语中,思除了一声的读音,还有四声,表示的是“心绪、情思”之意。
2、接着介绍作者李白
3、让学生学做李白,一起朗读这首诗。随即指出注意诗词的停顿,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并让学生再次尝试朗读。
4、问学生,跟随老师起起伏伏、跌跌落落的诵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回答:作者心情的起伏变化)让学生明白,朗读时的声音和心情是密切相关的,高兴的时候,我们的声音随着作者的心情高扬;忧伤的时候,我们的声音随着作者的心情低落。
二、感受韵律美——吟古诗
1、欣赏我国著名吟诵家戴学忱先生的吟诵视频
2、让学生了解朗读和吟诵的差别,并说明还原古诗原汁原味的吟诵的必要性,这样才能品出古诗中那或浓或淡的悠悠情思。
3、老师示范吟诵,学生跟随老师的手势尝试吟诵。
4、介绍李白的简要生平,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5、学生再次尝试吟诵。
三、 享受情感美——唱古诗
古今不仅同看一轮月亮,还共有一样的情怀。李白思乡时,会吟诵诗歌,老师想念家乡的时候,会歌唱《静夜思》。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并让学生跟唱感受思乡的浓厚情感。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将这首古诗朗读或吟诵或歌唱给你的亲人和朋友们听。这是这节课的一个基调,也就是让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古诗的美好意境。
2、此外,还留有一个思考,为什么古人多选择月亮而不是太阳或星星作为寄托相思的对象呢?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五、结束总结(情感升华——作古诗)
有一天学生会长大,可能也会像老师一样,离开自己的故乡。所以,老师作了一首诗送给自己也送给学生:身为异乡客,夜半叹伶仃。心中有明月,伴我万里行。虽然我们身在他乡,有时会感到孤单,但只要我们心中装有一轮明月,它就会陪伴行万里路,照亮我们的旅程,照亮我们的人生。以此来升华情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古诗的温度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