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0-26 08:30: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材内容:
本课时以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主题,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三光”政策等史实。教材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令人发指的野蛮行径,揭示了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是早有预谋的。课文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引导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中国人民决不屈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与反抗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联系当前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现实,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运用历史知识驳斥日本军国主义的谬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与鉴别能力。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爱好和平,进一步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一、课程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侵华的主要事件: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建立魔鬼部队731,对敌后根据地进行血腥的“三光”政策的主要史实;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知道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3.通过日本侵华主要事件的学习,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4.收集抗日战争相关历史资料,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中国人民决不屈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与反抗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5.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知道永远牢记血的历史教训,学会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T显示: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60年前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教师:同学们知道60年前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翻开那一页历史,重温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的历史。
PPT显示:《义勇军进行曲》图文影视资料(同时师生齐唱国歌)。教学设想: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教师:你感受最深的歌词是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点题引入。
PPT显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华北事变爆发,北平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第一篇章:自主学习,把握基础知识
1.1931年的9月18日夜,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______________ ,攻占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__”。(完成目标1)
2.人民音乐家聂耳饱含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创作了一批反映民众心声的作品,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 》,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完成目标2)
3.1936年12月12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西安临潼华清池举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 _____________
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目标2)
第二篇章:体验历史
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学生:阅读课文和图7-54、图7-55、图7-56。
教师: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对中国发动这两个事变?
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PPT显示: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计划“大陆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目标3)
教师:对比两次事变,它们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并展示《课堂探究学习记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把读图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认真观察和解读图像,注意对图像进行联系和比较,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善于想象、合理推断。在自我体验与他人合作的结合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点拨、启发,总结。
PPT显示: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局部侵略战争,抗日战争从此就已经开始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教师: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起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PPT显示:《松花江上》和《东北抗日》音像。(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东北沦陷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与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
承转: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在我们中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2、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学生:阅读课文和阅读卡,图7-57、图7-58图、7-59、图7-60。(日本侵略者的几个主要罪行:南京大屠杀、731部队、轰炸城市和“三光”政策。)
PPT显示:《南京大屠杀》和《黑太阳731部队》音像。(创设情景让学生直接达到情感的冲击和感悟。)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更想说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知道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认清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性。)(寻找有效信息,然后展示其获得的信息。在听其他同学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正补充。)
教师:启发、小结。(我们应该牢记历史教训,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珍惜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目标5)
承转:时至今日,日本还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却竭力美化自己的侵略历史,一再伤害其侵略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第三篇章:感悟与升华
学生:阅读课文和图7-61。(史东郎、“历史教科书事件”)
教师:今天如何看日本老兵和右翼势力的言论、观点?请同学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相信你能做的更好!
PPT显示:(1)日本领导人连续不断地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2)2005年日本《新历史教科书》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仅轻描淡写地说,“由于日本军,中国军民出现了多数死伤者”。(3)关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教科书只字不提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罪行,仅说“满洲国”实现了经济发展,出现了人口的显著流入。(4)关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战争的目的,教科书狡辩说,“原来是为了获取资源,(战争)也成为加速亚洲各国开始出现的独立运动的一个契机”。(5)关于侵略战争带来的灾难,教科书称,“在战争中,没有不杀害和不虐待非武装人员的国家”。
学生:讨论交流,反驳谬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目标4)
教师:归纳。(篡改历史不得人心,正确认识对待日本的侵略历史可以对后代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教师:今天的日本一方面不肯也不愿意承认其侵略历史,另一方面却要想成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
PPT显示:日本领导人正在为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四处奔波,而联合国是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的组织,常任理事国必须是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的国家。一个不仅不能正确对待历史,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篡改历史的国家,能有资格成为常任理事国进而对国际社会负责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探究学习记录》。
教师:总结(只有正确认识历史,反对战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日本才能取信于世界人民。)
课堂小结:让历史告诉未来
教师: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珍惜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同学们,短短课堂45分钟是说不完这沉重的历史话题。今天的课同学们有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请你们把目光投向书本,投向网络,投向社会现实,去关注历史与现实如“中日关系”,去关注你想关注的问题。
PPT显示:历史是一面镜子,让历史告诉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巩固与检测:
1.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沈阳 B上海 C北京 D长春
2.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A田汉 B冼星海 C聂耳 D光未然
3.某同学在编演西安谈判一幕中,不应该出现的任务是( )
A张学良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叶挺
4.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 粉碎亲日派企图
C维护民族利益 D寻找发展时机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图体现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把实现课标的要求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一切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设计都围绕课表来展开。
1.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并伴随图片展示导入新课,既渲染气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内容的处理上,很好的注意了繁简。“九一八事变”介绍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和影响;揭露了日军精心策划、有目的的侵略事实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带来的后果。西安事变介绍了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努力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
3.本课还特别注意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联系当前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教科书事件”、“东北毒气事件”等事实,运用历史知识,驳斥侵华日军的荒谬言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于鉴别能力。
4.教学模式上采用四段式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体验探究——感悟历史——巩固检测。
教学过程都是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出示资料……让学生在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中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