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案
设问导读1、由于 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 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面对严重危机, 年,沙皇 不得不签署 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 ;农奴在获得 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 这块份地。3、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 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 上的重大转折点。4、 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 落后的封建国家。 大权旁落,实权掌握在 手中。5、 年,一支 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 。6、推翻幕府以后, 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 ”,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 ,鼓励发展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 。这些改革是在 年间进行的,因此被称为“ ”。7、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 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 。 关键信息1、农奴制 资本主义工业2、1861 亚历山大二世 废除农奴制 自由人 生活 解放 出钱赎买3、1861年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 近代历史4、19 闭关锁国 天皇 幕府将军5、1853 美国 开放港口6、明治天皇政府 废藩置县 西方技术 近代工业 文明开化 教育 明治 明治维新7、半殖民地 转折点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背景(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2)农奴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2、目的为了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3、内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4、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意义(1)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日本有治维新1、历史背景(1)内因①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天皇大权旁落,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幕府统治腐朽。③外族入侵,国内矛盾激化,幕府统治岌岌可危。④中下级武士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成功。(2)外因①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出同样要求。②外族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改革措施(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意义(1)明治维新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2)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3)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学法点拨【透析1】对俄国农奴制改革要明确以下二个方面内容:一方面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另一方面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还表现在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还有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透析2】理解并掌握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农奴成为“自由人”,获得“解放”时有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注意结合教材中的材料和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表现来理解改革的内容,体会改革在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方面的作用。切实感受改革的进步性。【透析3】理解掌握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注意结合教材引用的亚历山大二世的一段话和动脑筋问题,把这次改革的意义分为:进步性和局限性去理解。“进步性”通过对内容的诠释已有充分的认识。关于“局限性”,一方面要弄清楚它的具体表现即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另一方面结合回顾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去探究局限性的原因。【透析4】运用所学知识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注意结合课文涉及该问题的思考题“动脑筋”,整体分析整个历史事件,即看问题一定要客观,实事求是,而且要全面,还要注意到问题的主要方面,即这次改革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透析5】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和日本版图的插图,认识国内矛盾的激化,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的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的领导者、支持者,另一方面也透露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了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另外结合插图《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让学生感受到外国势力的渗透,使得日本主权受到破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国内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透析6】简单了解倒幕运动的经过,结合阅读教材,知道倒幕运动取得了胜利,明治天皇政府才得以颁布维新诏书即可。【透析7】识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所实行的具体措施。注意结合教材叙述,大小字材料和插图,理解每一项措施的含义和作用。可涉猎下列方面:①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②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③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这样理解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就容易了。【透析8】注意结合学过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来分析其影响,同时对日本国内而言,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日本通过狂热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戮等血腥手段,补充本国资源和资金的不足,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探索研究
研究主题一、探索题1、读下列四幅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图A 图B 图C 图D(1)图A、B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2)图C、D与图A、B有没有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图C、D反映了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图C、D反映出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诸位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何时?(2)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3)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3、阅读下表的相关资料,然后回答问题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时代背景国内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上,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国际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领导者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参加者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改革措施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方面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精练陆军,扩建海军回答:(1)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各发生于保时?(2)两次改革的结果相同吗?各是怎样?(3)试比较两次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二、学科综合题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莫斯科公国13世纪成为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下的一个封建小邦,1480年俄罗斯摆脱了蒙古人的控制而独立。莫斯科公国逐渐成为俄罗斯统一国家的核心。材料二:16世纪下半期,俄国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17世纪中期,俄罗斯曾一度侵入我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到19世纪晚期,沙俄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现在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首都是 。(2)俄国能够发展壮大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3)中俄双方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何时签订的?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内容如何?有何意义?(4)俄国侵占的西伯利亚有哪些自然资源?材料三:“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幕府禁令材料四: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发布了《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文武一体,下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材料五:1999年4月27日,日本国会众议院不顾部分在野党和日本国民的呼声,强行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三个相关方案,即《周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和《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5)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与中国是一个衣带水的邻邦,领土主要由哪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的?(6)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主要依靠进口原料 出口工业制成品,形成了 型的工业地带。(7)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沿岸的有利条件有哪些?(8)材料三所说的这种情况中国历史上也有这方面的禁令吗?如果有是在哪朝比较明显?(9)材料四表达了明治政府一种怎样的改革思想和要求?(10)材料五中日本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它对亚太地区的局势将产生哪些影响?三、开放题5、阅读下列两段材料日本文部省在审定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所采取的错误态度多次激起亚洲人民的不满。曾三次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今后每年都要参拜靖国神社,更引起亚洲人民的愤恨和警觉。2004年11月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万象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说,中日两国是重要邻邦。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和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希望日本领导人能从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不要让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受干扰。”请你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主题,给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写一封信。 探索方法、路径、技巧1.【课标要求】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使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要探讨明治维新在促使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就必须了解日本在明治维新前的社会状况,是什么原因促使日本进行改革的。改革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影响。【解题思路】观察图片所表现的场景,明确四幅图片的直观内容,图A、B是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港口和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的场景,图C明治初期小课堂,图D东京街头有了电灯。然后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具体问题作答。【参考答案】(1)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的条约上签字。影响: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国内矛盾,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2)有关系。理由:外族入侵,激化日本国内矛盾,日本中下级武士起来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政府实行改革,才出现了图C、D中的场景。(3)明治维新。主要内容: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意义:这次改革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课标要求】: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要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必须了解制订法令者的态度和立场,还要明白其目的,对于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可从其法令内容其改革的性质来理解掌握。 【解题思路】本题使用的课本中的材料,旨在利用熟知材料,探讨废除农奴制法仅颁布者的心态,认清统治的嘴脸,同时看清改革的目的是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试题设问注重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答题要注意准确、全面。同时又注意了能力的培养,即评价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事件要辩证地分析即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参考答案】(1)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年 (2)主要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用钱赎买这块份地。意义: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评价: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3.【课标要求】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解题思路】本题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探讨世界近代史上两次维新变法的具体相关事项。注意到设问的基础性和比较性,利用具体内容就可以作答,锻炼学生归纳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参考答案】(1)明治维新发生于1869年,戊戌变法是1898年。(2)不相同。明治维新成功了,戊戌变法却失败了。(3)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比较:①社会背景: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分化。中国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②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薄弱。中国——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虽然颁布一系列改革诏书,但根本无法实施。③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高潮还未形成。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维新变法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所不容。4.【课标要求】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使用。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思路点拨】立足历史,向其它学科渗透,突出初中课程的整合、延伸、拓展,联系时事运用历史史实作答。【参考答案】(1)俄罗斯 莫斯科 (2)1861年改革 (3)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 主要内容: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渔产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意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4)西伯利亚自然资源丰富,储量齐全,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金矿等等,为俄国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5)四大岛:北海道 本州 四国 九州 (6)燃料 加工贸易 (7)有利条件:①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②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③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④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8)有,清朝 (9)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努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实现“富国强兵”(10)目的:遏制中国的发展,将矛头对准中国。影响: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对中国的巨大威胁。5.【思路点拨】属研究性学习,结合所给的两则材料,紧扣主题,声情并茂,注意书信的格式体例,属名——中国学生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