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波(1)
1.[2018·聊城]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吹笛子时,笛管振动发声
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D
2. [2018·安徽]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
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
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
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
3.[2018·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解析】 平面镜内成的像总是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与平面镜在竖直方向的移动、观察者的移动及像与镜间有无物体无关。
A
4.[2017·绍兴义乌]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
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
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
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
A.轿车上 中兴 B.轿车上 兴中
C.公交车上 中兴 D.公交车上 兴中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对称可知,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兴中”。
D
5.[2018·台州]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
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
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
说法错误的是 (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解析】 点燃蜡烛A,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A的一侧,这样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眼睛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只能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
C
6.[2018·杭州]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_____。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的ON向后
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______。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
40°
不能
因为入射光
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转动后与E不在
同一平面内
120°
【解析】 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60°,所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一、波
考点1 体会波的存在(a)
考点2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a)
声波、电磁波等的应用一般都属于波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二、声
考点1 理解声音发生的基本机理并能解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
的(b)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如超声和次声)。
2.声源振动,产生声波→耳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震动→内耳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______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振动
大脑
考点2 理解声音的传播是一种振动形式的传播,利用气体、液
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b)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______不能传声。
考点3 知道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在15℃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a)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____,在固体中传播最____。
介质
真空
慢
快
考点4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并能区分
(a)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
2.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______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______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______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就不一样。
幅度
远近
品质
考点5 能区分乐音和噪声,认识噪声的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
途径(b)
1.能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一类声音叫做乐音,往往使人烦躁不安的一类声音叫做噪声。
2.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
3.防止噪声的途径:可以在______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声源
考点6 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及其应用(a)
1.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2.超声波的应用:①超声测距(声呐);②超声探索;③医学诊断(B超)利用“B超”检查人体疾病等。
3.次声波的应用:利用次声来预报风暴等自然灾害,还可以探测核爆炸,火箭发射等次声源的有关数据。
三、光
考点1 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何种物体是光源。知道光传播与声
音传播的区别。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a)
1.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______。
2.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传播的。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射击瞄准等。
4.光传播________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光源
直线
不需要
考点2 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大的速度,其
大小为3×108米/秒(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为_________m/s=_________km/s。
【注意】 光源必须是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反射的光不算。光沿直线传播必须是在同一种__________中。
3×108
3×105
均匀物质
考点3 理解从实验推得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能根据光的反射
定律完成有关光路图(b)
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________光会被物体表面______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现象举例:①白亮污染(主要是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引起的光污染);②潜望镜的应用;③通过平面镜观察其他物体;④倒影。
一部分
反射
3.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______在________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的两侧;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注意】 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这里不能说成“________等于________”,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即反射角的大小随着入射角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②________________:在光的反射现象中,若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得到的反射光线恰巧是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当我们从平面镜里看见别人眼睛时,别人也可以从平面镜里看见我们的眼睛,就是这个道理。
法线
同一平面
法线
等于
可逆
入射角
反射角
光路具有可逆性
考点4 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与光的反射定律之间的联
系。理解虚像的物理意义。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
虚像,找出物、像的对应关系(b)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正立、等大的____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像的大小由物体的大小决定,只要物体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就不变,故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__________。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
(5)像与物体左右相反、上下不变。
总的来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
虚
大小相等
无关
距离相等
垂直
2.实像和虚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为实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为虚像。
3.平面镜成像作图
平面镜成像作图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_________;第二种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反射定律作图
步骤:①从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②分别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③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
光线,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反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交点即为光点S的像点S′,如图所示。
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步骤:①过光点S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②截取点S′,让点S′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光点S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画出像点S′(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如图
所示。
(3)作图时,光线要标明传播方向。光线和界面用
______表示,法线和反向延长线用______表示。
实线
虚线
【考点延伸】
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1)利用平面镜改变______________,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如制作潜望镜;在挖井、掘山洞时,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作业区照明;修建体育场馆和高大建筑物时,利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室内和场地改善光照条件。
(2)利用平面镜______。如商场和家庭装饰时,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强宽敞明亮的空间效果。
(3)利用平面镜反射光来使______________,以便观测。
光的传播方向
成像
微小形变放大
考点5 当光线射到反射面为球面的物体上,能应用光的反射定
律作出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知道凸镜和凹镜在日常生活和生
产中的作用(c)
将一束平行光分别照在凸面镜和凹面镜上,凸面镜使平行光束发散,凹面镜使平行光束会聚。
人们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利用凹面镜可以聚光,如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
类型一 声音的传播
典例 [2017·西宁]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
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
传播速度大
B
跟踪训练 [2019·预测]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C
类型二 光的直线传播
典例 [南京中考]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
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
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
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解析】 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同一直线
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倒立
跟踪训练 [2017·曲靖模拟]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多次出现日食现象,下列所述现象与日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 )
A.拱桥倒影 B.海市蜃楼
C.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
【解析】 日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导致的。拱桥倒影是通过平静的水面成的像,故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立竿见影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毕业合影,即利用照相机成的像,所以是利用光的折射形成的。
C
【点悟】 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能否看到物体要联系有无光线进入人眼。
类型三 平面镜成像和光的反射定律
典例 [2018·绍兴义乌]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③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的性质是虚像。房间B内的实验者身上反射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产生视觉,感觉这些光是从实验者的像发出的,因此房间B应比A亮。验证所成的像是否为虚像的方法是观察像能否被光屏承接。
亮(或大)
BC
跟踪训练 [2018·聊城]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
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
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
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
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
不需要
对称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一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
“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____(选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不能
B
不能正确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致错
典例 [2019·预测]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B.平面镜成的一定是虚像
C.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的像
D.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它在镜中的像越小
【错解】选A或D
【析错】认为物体比箱子大,物体就不能被装进箱子,因此误以为物体比平面镜大,物体就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物体离我们的视线越远,会感觉物体越小,因此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它在镜中的像会越小。生活中错误的思维定势导致对科学现象的错误理解。
【正解】选B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因此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不会遮挡住平面镜成的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是由物体大小决定的,与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离平面镜远的物体在镜中的像看上去变小了,是因为所成的像离我们远,我们的视角变小,而不是像变小了。
跟踪训练 [2017·杭州拱墅区一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C是薄玻璃板。
(1)做这个实验时,教室里的光线应该______(选填“明亮”或“较暗”)更好。
(2)若实验中把薄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若实验中B蜡烛在白纸上移动,始终不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较暗
不会
玻璃板与纸面
没有垂直
(3)如图乙,在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某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P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答案】 如答图所示。
平面镜成像规律
1.教材实验原理图
2.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实验误差
(1)误差产生的原因:①实验者的观察;②像与蜡烛位置的连线;③像与蜡烛到平面镜距离的测量。
(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在点燃的蜡烛正后方与蜡烛等高处,垂直于玻璃板仔细观察;②用相对较细的笔记下蜡烛与像的位置,连线要细一些,并观察是否与玻璃板垂直;③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实验拓展
拓展:玻璃板的选材;用小灯泡替代蜡烛;估算玻璃板的厚度;物像不重合的原因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照镜子、测视力等生活实例的分析。
典例 [2016·杭州上城区一模]小杨用如图所示
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盏完全相同的灯A和灯B,点亮玻璃板前的灯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灯B,使它与灯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灯A和灯B的位置;
③多次改变灯A和灯B到玻璃板的位置;
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灯A和灯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1)如何判断所成的像为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灯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
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6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cm。
?(3)用灯泡替代蜡烛来完成实验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玻璃板后成像处放
一光屏,观察所成的像能否被光屏承接,能则为实像,不能
则为虚像
0.3
不会由于蜡烛
的燃烧而导致物与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
效果更明显;灯泡可以反复使用等(合理即可)
对称法
对称法解决平面镜成像中的问题。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正立、虚像”,即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左右相反、上下不变。在解答平面镜成像的某些题目时,利用好这一特点,可以相对快速的作出正确解答。
典例 [2017·郴州]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直
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
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__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故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为165cm;像与物体左右相反、上下不变,故挂钟的实际时间为7点20分。
165
7点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