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第三篇主题2第十一单元波(2)(课件 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第三篇主题2第十一单元波(2)(课件 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0 11:2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波(2)
1.[2018·盐城]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
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
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
斑向左移动的是 (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B
2.[2019·预测]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再通过蓝色的玻璃片,此时射在红色屏上的颜色为 (   )
A.白色 B.蓝色
C.黑色 D.七色中缺蓝色
C
3.[2017·温州]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A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4.[2017·杭州上城区二模]小徐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当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正好能成等大的像。他进行如下操作时,能使像变大的是 (   )



A.将蜡烛向左移动10cm B.将蜡烛向左移动15cm
C.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 D.将蜡烛向右移动15cm
D
5.[2019·预测]如图为眼的结构及近视眼成因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同学们能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是由于黑板上的字反射来的光线,主要经过[____]________的折射,在[____]________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____]________传递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
9
晶状体
3
视网膜
4
视神经
(2)现在中学生患近视的越来越多,近视导致眼球的结构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____方;导致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____,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____;近视眼的学生可以配戴____透镜加以矫正。
(3)俗称的“白眼球”,是图甲中人眼结构中的[____]______,它对眼球内部起保护作用。




1
巩膜
6. [2018·德阳]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给出了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答案】 如答图所示。
【解析】 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完成光路图。先过反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然后再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
【点悟】 (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与入射在同种介质中,折射与入射在两种介质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考点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能概述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的
反射、折射规律中的可逆性原理(b)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__________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举例: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筷子在水中向上弯;看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等。
传播方向
3.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法线的两侧。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
(4)光在折射时,光路也具有______性。
(5)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同一平面
分居
靠近
远离
增大
可逆
4.光的折射光路图:




【注意】 ①在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光的传播方向是“一般会改变”,而不是“一定会改变”。
②入射角、折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时,找准______是关键。
法线
【考点延伸】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____弯折;往脸盆中倒水,看到盆底深度变____;潜水的人看岸边的人变____;从厚玻璃砖后看到铅笔“错位”等。
(2)如图所示,人看到池底是因为池底射
出的光经过______后进入人眼。人眼
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觉光是沿______传
播的。所以池底好像被抬高了,也就是
变浅了。光的折射所形成的______是折射光线的____________相交而形成的。



折射
直线
虚像
反向延长线
考点2 能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的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知道照相机以及幻灯
机的成像原理(b)
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______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______作用。
会聚
发散
2.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等都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1)照相机是利用将景物放在离凸透镜___________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幻灯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小于两
倍焦距
考点3 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b)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f>v>f
v=2f
v>2f
放大、正
立、虚像
放大镜
物距(u) 像距(v) 物、像
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镜 u=∞
(平行光) v=f 异侧 测定焦距
u>2f _______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眼睛
u=2f _______ 倒立、等大、实像 测定焦距
2f>u>f ______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电影机
u=f v=∞
uu 同侧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二倍焦距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
记忆卡片
2. 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物近像远像变
大);成虚像时,物体靠近焦点,像变大。
3.应用
(1)放大镜是利用_____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人眼睛的________和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______的实像。
u虚像
晶状体
角膜
倒立
缩小
生活中的透镜
物远像近照相机,缩小实像且倒立。
物近像远投影仪,放大实像且倒立。
物像同侧放大镜,正立放大一虚像。
实像倒立虚像正,实像异侧虚像同。
记忆卡片
考点4 知道眼睛的折光系统。知道近视的成因和矫正。知道远
视的成因和矫正(a)
近视和远视:近视和远视的特点、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如表所示:


凹透镜
凸透镜
近视 远视
特点 患近视眼的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患远视眼的人能清楚地看见远处的物体,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形成
原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____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

眼球的前后径过____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


矫正
方法 配戴________

配戴________


【考点延伸】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光线须充足: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而看不清字体就会越看越近。
(2)阅读时间勿太长:无论做功课或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以每1h休息片刻为佳。
(3)坐姿要端正:不可弯腰驼背,越靠近或趴着做功课越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进而造成近视眼。
(4)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睛,防止近视眼,到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5)营养摄取应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胚芽米、麦芽、酵母中含有)的摄取。
(6)睡眠不可太少,作息有规律:睡眠不足眼睛容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考点5 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了解物体的颜色与被照色光
之间的关系(b)
1.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发生______,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2.物体呈现各种色彩是因为它能反射(或透过)不同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考点6 知道我国古代在光学和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加爱国
主义情感(a)
考点7 感受现代通信技术的进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a)
色散
类型一 光的折射
典例 [2018·衢州]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表一


表二

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60 40 20 0
折射角(°) 40 29 15 ?
序号 1 2 3
入射角(°) 15 29 40
折射角(°) 20 ? 60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糊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
【解析】 光垂直射向某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因此入射角为0°时折射角也为0°;由表一知入射角为40°时折射角为29°。由于光路可逆,入射角为29°时折射角应为40°。
0
40
跟踪训练 [2017·南京]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
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
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____斜射入______中时,发生了______现象。
【解析】 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是硬币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形成虚像的缘故。

空气
折射
类型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
典例 [2017·杭州]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cm。
倒立、等大的实像
20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此时的u=40cm=v,则u=2f,f=20cm;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2)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光具座也足够长,故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只能是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凸透镜成的是虚像或不成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
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
或等于40cm,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跟踪训练 [2017·台州]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_______的成像情况。
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
察蜡烛所成的像
近视(眼)
不能正确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致错
典例 [杭州富阳区模拟]手持一只放大镜,在室内的白墙与窗户之间移动,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但有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这就是 (  )
A.在墙上看到缩小的窗户
B.在墙上看到放大的窗户
C.在墙上看到正立的窗户
D.在墙上看不到窗户
【错解】选D
【析错】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窗户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此时成一个倒立、放大的窗户的实像。在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或者小于一倍焦距时,在墙壁上都看不到像。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虚像和窗户在同一侧,所以墙壁上不会有像,故在墙上看不到窗户是可能的。
【正解】选C 凸透镜成像,正立的像必是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且与物在同侧,所以不可能在墙壁上成正立的像。
跟踪训练 [2017·南京]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
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
镜时,意外地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
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
【解析】 贴近报纸看文字时,看到的文字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窗外景物透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凸透镜成像规律
1.教材实验原理图
2.实验误差
(1)误差产生的原因:①凸透镜的焦距测量;②像的观察;③物距和像距的测量。
(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光源尽可能选择平行光,找准最小最亮的那个点;②前后移动光屏,比对像的清晰度,将光屏停留在最清晰的那个位置;③在②的基础上,注意读数时的视线取“位置”的中心,且要与刻度所在的面垂直。
3.实验拓展
(1)拓展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应用;成像的明暗与像的完整性;生活实际场景、仪器用具的原理
分析;透镜曲度与焦距的关系。
(2)拓展2:物像之间的关系记忆:“敌退我进”“小像走小步,大像走大步”。焦距f、物距u、像距v之间的数学关系:1/f=1/u+1/v。
典例 [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
缩小
抽水
【解析】 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像距,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远离凸透镜,需要减小凸透镜的曲度使焦距增大,才能使得像距不变,因此需要抽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