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 ,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
1.汉城 甲午中日战争
2.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 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 指挥舰艇迎战敌舰,被鱼雷击中,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2.大东沟 邓世昌
3.黄海大战后,日军侵占 ,接着又夹攻山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辽东半岛 威海卫
4.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 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 、 、 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 ;增辟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 程度。
4.伊藤博文 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 二 工厂 半殖民地化
例1.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C点拨:该题为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理解能力。A、B项只是为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提供了条件,D项是给予日本巨额赔款,与其他国家无关,所以不会是“最有利于”;而C项所规定的特权,其他国家也可以享受,并且体现了资本输出的时代特征,所以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结日本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D点拨:所谓“新阶段”是指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侵略也由倾销商品、抢占市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并要求分割世界。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新阶段”的特征。
例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由朝鲜东学党起义而引发
B.朝鲜国王请求中日双方帮助镇压东学党起义而引起
C.中日两国军队发生冲突而爆发
D.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而蓄意发动
D点拨: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日本乘朝鲜农民起义之机,怂恿清政府出兵朝鲜“助剿”,只不过是为自己出兵朝鲜、挑起战争制造借口而已。1894年7月,日本不宣布而战,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 B.朝鲜内部发生了民变
C.中国的农民起义 D.日本发生了政变
练习
1.1894年,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而出兵朝鲜,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的国家是( )
A.日本B.美国C.俄国D.英国
2.“东沟海战大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
A.镇海之战B.黄海之战C.辽东之战D.威海卫之战
4.下列几项说明了《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
A.左宗棠B.李鸿章 C.林则徐D.慈禧太后
7.《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一条是( )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7.C点拨:本题易错选入产生这种误选的原因是认为中国的巨额赔款减少了中国民族资本本义发展的资本,从而产生思维的障碍。题干所考查的内容,回归到教材中关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占有中国的资源,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直接竞争。其他三项有影响,但唯有C最深。
8.(创新题)1894年,清政府丧失黄海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B.北洋舰队主力被歼灭
C.北洋舰队将领临阵脱逃 D.北洋舰队装备落后
8.A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丧失黄海制海权的主要原因在于李鸿章的妥协退让政策。
9.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9.D点拨:本题是一道比较选择题。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两个不同时期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对此进行则比分析,从中寻找出最大的不同点。在本题中,A项明显要排除,同为19世纪80~90年代不平等条约关于割地的面积并不比以前多。掠夺我国领土最多的是1858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瑷珲条约》。B、C项都体现了一些区别,但不见最根本的区别。
10.“吾国四千年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始。”梁启超所述“甲午战役割台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C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11.(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 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三“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请回答:
(1)材料一小的“此目”是指何时发生的何事?“公”是指谁?
(2)为材料二中的“东沟、致远”加个注释。
(3)材料三中“他”为何放弃了生的希望而选择了死呢?对此你如何评价?
(4)根据当时的情况,有人认为“他”的举动可歌可泣,令人钦佩;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样的牺牲应该避免。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11.(1)1894年9月发生的黄海海战。邓世昌。(2)大东沟,致远舰。(3)他决心与战舰共存亡,同时也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战舰沉没,大部分将士牺牲,不愿独生所以选择死。评价:对邓世昌“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虽死犹生。(4)结论不限,但必须言之有理,符合史实,思想要积极。
点拨:黄海大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多次击中敌舰,由于清政府的德败,最后弹尽粮绝,邓世昌壮烈殉国。
12.读以下与《马关条约》签订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有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分辩,但不许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已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一《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对话双方态度怎样?
(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说李鸿章是“天生的卖国贼”,你认同吗?试举例说明。
12.(1)日方盛气凌人,蛮横强硬;中方狼狈应酬,俯首听命。(2)不完全。因为《马关条约》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3)说李鸿章是“人生的卖国贼”是不对的,因为李鸿章大兴洋务,兴办军事工业,创建北洋海军,也有抵抗外来侵略的一面。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