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1第五单元常见的化合物(2)(课件 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第二篇主题1第五单元常见的化合物(2)(课件 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0 11:3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常见的化合物(2)
1.[2018·宜昌改编]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鸡蛋清和牛奶显中性
B.牛奶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C.炉具清洁剂可除水垢
D.胃酸过多的人可适量多吃鸡蛋清
D
物质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2.9 5.8 6.4 7.6 12.5
2.[2018·青岛]根据你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 子在不断地运动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 油污
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 碱性物质的涩味
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稀盐酸能与某 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B
3.[2017·宁波]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D
A. 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溶液
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4.[2018·洪雅模拟]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
B
5.[2018·临沂]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_____(填序号)。
①HNO3  ②CuSO4  ③CaCl2
HCl+NaOH===NaCl+H2O

6.[2016·嘉兴]某校兴趣小组在参与“五水共治”行动中,考察了某工厂的废水处理工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
(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______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
(2)另取该酸性废水少量,滴加适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硫酸根离子

(3)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只含
有一种酸,为测定其所含酸的质量分
数,取该废水200g于烧杯中,逐 渐加
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
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①当加入的硝酸钡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时,沉淀刚好不再产生。
②计算废水中该酸的质量分数。
(4)活动后小组同学推测该厂废水处理时可能是加入__________ __,使废水达到中性后再排放。
100
碱性物质
【答案】 (3)②由题意可知该酸是硫酸,设200g废水中含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Ba(NO3)2===BaSO4↓+2HNO3
 98        233
 x        23.3g
一、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用途及对人类的影响

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酸。常见的酸有HCl、H2SO4、HNO3等。

氢离子(H+)
黄色
无色、黏稠、油状液体
刺激性
易挥发
不易挥发
酸 盐酸 硫酸
化学式 HCl H2SO4
颜色、状态 “纯净的盐酸”: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______ __(含Fe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味 有__________气味 无
特性 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用途 ①金属除锈、制造药物等;②人体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帮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②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③精炼石油;④干燥剂
酸的用途:酸的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除锈,制药物,生
产化肥、农药、火药,精炼石油等。
【注意】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因此可作
干燥剂,常用来干燥O2、H2、CO2、CO等,
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NH3等。干燥气体时,
气体应从长导管通入,从短导管排出(如图)。
浓硫酸吸水是物理变化。 
考点3 概述盐酸、硫酸等酸的共性,并说明原因(b)
盐酸、硫酸等溶液中的氢离子使溶液显酸性,故酸性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酸溶液一定显酸性。
考点4 会鉴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区别盐酸和硫酸(b)
AgNO3
HNO3
Ba(NO3)2
HNO3
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常见的碱有NaOH、Ca(OH)2、Cu(OH)2等。
氢氧根离子(OH-)
考点6 概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b)
极易溶于水
微溶
于水
烧碱、火碱、苛性钠
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______________(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______ ______
俗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
碱的用途:氢氧化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皂、造纸、石油和纺织等行业。氢氧化钙也具有广泛的用途,除了用于建筑外,还可用于制造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7 概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的共性,并说明原因(b)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使溶液显碱性,故碱性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碱溶液一定显碱性。
考点8 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的酸碱度(b)
1.酸碱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常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1)使用方法: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____ ____________蘸取少量溶液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__对照,即可得出溶液的pH。
变蓝
变红

净的玻璃棒
标准比色卡
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________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________
【注意】 ①使用时不能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否则会稀释待测溶液,使测得的pH值不准。如测酸性溶液会使测得的pH值偏大,测碱性溶液会使测得的pH值偏______。
②不能直接把试纸浸入被测溶液中,以免____________。
③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湿润再用。
考点9 知道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a)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7,溶液显酸性,pH越低,酸性越______;pH>7,溶液显碱性,pH越______,碱性越______;pH=7,溶液显________。

污染溶液



中性
考点10 了解强酸强碱使用的注意事项(a)
1.酸的使用注意事项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将浓硫酸沿着__________
慢慢倒入水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
2.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__________,使用时要十
分小心。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
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容器壁
玻璃棒
腐蚀性
考点11 说出酸雨对建筑物、农作物的影响(a)
酸雨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
考点12 了解电离的概念,知道电离方程式的含义(a)
1.电离指在(物理性的)能量作用下,原子、分子形成离子的过程。
2.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
二、酸和碱反应
考点1 说出酸和碱反应的实质和特点(a)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酸中H+和碱中的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2O。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__________反应的一种。
考点2 举例说明酸和碱反应的应用(b)
1.酸碱反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的土壤里生长,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的土壤,都不适宜作物生长。因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在酸(或碱)性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碱(或酸),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常施加熟石灰[主
复分解
要含Ca(OH)2]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注意】 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熟石灰,而不使用碱性、腐蚀性很强的氢氧化钠。
2.酸碱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处理工业废水,解决环保问题
工业生产中常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常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根据不同污水的酸碱性,加入适宜的物质,去除污水的酸碱性,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精炼石油时,可用氢氧化钠来中和过量的酸。
(3)酸碱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①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如果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等病症,医疗上常用能与酸反应的碱性物质作为药品,使胃液pH达到正常范围,减少胃酸常用的药剂有Al(OH)3等。
②蚊虫叮咬后人体会感到痒、痛,是因为昆虫分泌的酸性物质进入肌肉,使肌肉酸痛。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涂上碱性物质,可以止痛、消肿。
三、有机物

有机物是一类含______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
考点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a)

5.乙酸:俗称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酸性比H2CO3强,具有酸的通性。
6.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1)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①糖类:人体主要________物质,是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常见的糖类物质有淀粉、蔗糖、葡萄糖等;
②蛋白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③脂肪:人体内主要________物质,供人体代谢的需要。
(2)指甲、头发或羊毛等含有__________,在火焰上灼烧能闻到烧焦羽毛味;而棉花燃烧能闻到烧纸的气味。
蛋白质
供能
贮能
【考点延伸】
1.无机物和有机物: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看有无______元素。有机物主要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除外)。有机物在物质种类中占了绝大多数。
2.有机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有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有机材料又可分为天然有机材料和合成有机材料。

考点3 知道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a)
营养素 作用 食物来源
蛋白质 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 鸡肉、大豆、鱼肉
糖类 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大米、小麦、马铃薯、玉米
脂肪 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主要物质 植物油、动物油、核桃、花生
维生素 调节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 水果、蔬菜、种子、动物的肌肉、肝脏、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等
膳食纤维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植物性食物
无机盐 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海带、木耳等
水 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
考点4 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炭在生活中的意义及使用情况和
环境污染的关系(a)
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较
植物
动植物

碳、氢
煤 石油 天然气
形成 由远古时期的_____ __变化形成 由古代__________的遗骸形成 形成和石油相似
组成 主要含有______元素 主要含有_________ __元素 主要成分是甲烷
类别 混合物
综合利用 将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分馏出汽油、柴油等 清洁燃料
类型一 溶液的酸碱性
典例 [2017·青田二模]课堂上,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甲所示方法,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_______。
(2)用pH试纸测定图甲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
(3)图乙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
红色
碱性
B
溶液 白醋 盐酸 食盐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跟踪训练 [2017·丽水]肉类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表,则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如何变化 (   )


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B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6
类型二 酸的通性与个性
典例 [2016·衢州]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
(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__________。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______。
氢离子
D
【解析】 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稀盐酸与之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跟踪训练 [2017·农安校级模拟]将稀盐酸滴入如图所示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



(1)不发生反应的是_____(填字母)。
(2)冒气泡的是______(填字母),写出其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色消失的是_____(填字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C
Fe+2HCl===FeCl2+H2↑
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E
NaOH+HCl===NaCl+H2O
类型三 碱的性质
典例 [泰安中考]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科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碱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______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红色褪去

化钙、氯化氢(或CaCl2、HCl)
氯化钠(或
NaCl)
氯化钙(或
CaCl2)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
淀,说明含有氯化钙(合理即可)
【解析】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说明不含碱性物质,即不含氢氧化钠、碳酸钠;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没有剩余,氯化钙不能确定。
跟踪训练 [2017·杭州]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
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CaCl2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且
集气瓶原有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合理
即可)
NaCl、NaOH、
Ca(OH)2
类型四 中和反应
典例 [2018·新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图中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钠离子
氯离子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
水分子
(2)如果规定上述反应后溶液的pH<7,显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溶液显酸性: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
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显酸性
跟踪训练 [2017·杭州]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 ”“●”“○”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表示氯离子
B.“ ”表示钠离子
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
硝酸进行检验
D.此反应的实质是“ ”和“○”结合生
成水分子
D
类型五 有机物
典例 [2018·宁波改编]丁酸乙酯是无色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其密度为0.87g/cm3,难溶于水,可与油类互溶。现取11.6g丁酸乙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产生26.4g CO2和10.8g H2O。
(1)含有丁酸乙酯的物品应远离火源。若丁酸乙酯燃烧,____ 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水来灭火。
(2)丁酸乙酯可与油类互溶,这种性质属于________性质。
(3)丁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丁酸乙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物理
6∶1
C6H12O2
跟踪训练 [2017·台州]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请阅读有关甲烷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017年5月18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在南海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甲烷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性。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请写出“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甲烷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装置。




A      B     C    D    E
A、C
中和反应中过量物质判断不清致错
典例 [大庆中考]室温下,将稀盐酸
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
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
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
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_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解】(2)红 (3)NaCl、NaOH
【析错】(2)误以为加入了稀盐酸溶液便显酸性。(3)误以为到C点时氢氧化钠才反应完。
【正解】(1)放热 (2)蓝 (3)NaCl (4)减小
(5)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CaCl2+H2O+CO2↑
跟踪训练 [湘潭中考]往硫酸和硫酸铜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
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
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a~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c~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D
【解析】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中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a~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没有蓝色沉淀生成;d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氢氧化钠;c~d段,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氢氧化钠增多,碱性变大,pH变大;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
酸碱中和反应
1.教材实验原理图




2.实验原理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即H++OH-===H2O)。
3.实验步骤
在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红色褪去。
4.实验分析
图像
图像分析 AB段 pH>7;红色溶液;
溶质:NaOH、NaCl
B点(恰好完全中和) pH=7;无色溶液;
溶质:NaCl
BC段 pH<7;无色溶液;
溶质:NaCl、HCl
5. 实验关键点
指示剂一般选用无色酚酞试液。不选用紫色石蕊试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蓝色和紫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现象不明显。
6.实验拓展
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1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变成红色。
图像
图像分析 AB段 pH<7;无色溶液;
溶质:NaCl、HCl
B点(恰好完全中和) pH=7;无色溶液;
溶质:NaCl
BC段 pH>7;红色溶液;
溶质:NaOH、NaCl
典例 [2017·衡阳改编]为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含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写出此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若在上述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酚酞试液。为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某同学对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又进行如下探究。
(4)该同学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盐酸过量;③________________。
2NaOH+H2SO4===
Na2SO4+2H2O
Na2SO4、H2SO4
氢氧化钠过量
(5)为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该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6)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可利用下列物质代替碳酸钠溶液,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锌粒 B.铁锈
C.硫酸钠 D.氢氧化铜
溶液仍为无色,有
气泡产生
C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酸过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