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0-26 08: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1)《青年杂志》是 年 在上海创办的,后更名为《 》,它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从 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 、 、 、 等,高举“ ”和“ ”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1.(1)1915 陈独秀 新青年(2)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民主 科学
2.新文化运动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2.民主 独裁专制 科学 迷信盲从 新道德 旧逍德 新文学 旧文学
3.(1)“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说这句话的是 ,为了宣扬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在《 》上,连续发表了《 》和《 》两篇论文。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在北京创办了《 》。
3.李大钊 新青年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每月评论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科学和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思想大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
例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含义是指( )
A.坚持反封建 B.倡导学习西方
C.反对尊孔复古 D.主张民主共和
A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既然是“继续”,说明三次运动有共同之处。“倡导学西方”体现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反对尊孔复古”只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及,同样只在辛亥革命中提及“主张民主共和”,所以B、C、D三项都可以排除。只有A项“坚持反封建”在三次运动中都有提及。
1.下列关于新义化运动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
C.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例2.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指向( )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孔教 D.维新思想
C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回顾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指向孔教。因此答案是C项。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的失败
C.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D.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
练习
1.袁世凯窃取个辛亥革命实后,大力推行的封建思潮是( )
A.西方学说B.孔子之道C.三民主义D.孟子之道
2.新义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处陈独秀创办的( )
A.《新青年》 B.《青年文学》 C.《每周评论》 D.《文化报》
3.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大旗,其直接目的是( )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
4.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是( )
A.李大钊B.陈独秀 C.鲁迅D.胡适
5.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强调( )
A.用暴力反击复古尊孔逆流
B.用改良的方法进行新文化运动
C.民主与科学并重
D.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武器
6.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 )
A.提倡民主科学 B.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6. 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的掌握。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的曙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7.某历史学习小组要查阅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下列刊物中,他们应选择的是( )
①《青年杂志》②《民报》③《新青年》④《每周评论》 ⑤《中外纪闻》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7.C点拨:本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刊物的掌握。③《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⑤《中外纪闻》是强学会的机关报,这两者与新文化运动无关。固本题正确答案为C。
8.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里的“思想大解放”是指( )
A.最先对传统的闭关锁国思想提出挑战
B.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8.B点拨:本题题干给出了“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运动”等限定词,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9.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 )
A.北洋军阀的统治 B.专制愚昧和迷信
C.儒家传统道德 D.封建文学和文言文
9.C点拨:解答本题要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去分析。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定“孔教”为“国教”,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这种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所以,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选C项。
10.(探究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是在形势已发展到“瓜分豆剖”、“揭竿斩木”的地步下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则是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而展开的,但二者都在传播某种思想上起了重要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中说“二者都在传播某种思想上起了重要作用。”请找出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在“传播某种思想”方面起了哪些作用?
10.(1)戊戌变法: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2)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追求民主和科学,后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点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要从原因、内容、作用上加以比较。
11.阅读下列材料。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l)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谁?
(2)如何评价陈独秀的“民主与科学救国”的道路?
11.(1)民主与科学。(2)评价: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们以此作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只有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主要是指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显然这套制设并不能救治中国。
点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是高举的两面旗帜,是对中国革命的探索。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与民主制度。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代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从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二、三阶段中任选一名领袖式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说明他为了中国的近代化,为了改变中国的“不足”做出了哪些努力?
12.(1)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按要求从第二、二阶段中选取历史人物加以说明即可。例:①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创办报刊和学会,宣传并领导组新变法运动。②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确立民主共和,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积极与中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③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发动和领导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点拨:此题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全部串联起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