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同步测试(鲁教版六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同步测试(鲁教版六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0-26 08: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0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2.《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
4.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5.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6.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的原因是
A.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B.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儒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始人是
A.孟子 B.庄子 C.孔子 D.墨子
8.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9.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中国古代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
10.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B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已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攻”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二、论从史出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
(2)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
(3)他在教育方面的言论,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哪个学派谁的思想?
(2)这句话表明这位思想家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13.“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说的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古人就有这样的环保意识,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
三、学习与探究
1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异常活跃的一个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思想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并收集有关的资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论文要求语言通顺,有论有据,观点明确。
参考答案
一、1.C 2.D 3.B 4.D 5.B
  6.A 7.C 8.A 9.A 10.B
二、11.(1)孔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两方面考虑。
12.(1)道家。老子。
(2)朴素的辩证法。
13.(1)孟子。
(2)砍伐树木要有季节限制,树木不能过分砍伐。
(3)与环保有关系即可。
三、14.(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