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巩固题
1.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传人中国。下边照片上的是 ,照相走人清朝的宫廷生活是在 。
2.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风云儿女》 D.《马路天使》
3.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掉辫子,这件事说明 ( )
A.义务为人剪辫成为军警中流行的新时尚
B.在革除陋习时,民国政府还需采取强制措施
C.部分军警采用粗暴手段对待群众
D.是否留辫应听其自愿,强行剪辫有损民主
4.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比较普遍的称呼是( )
A.老爷 B.先生
C.同志 D.君
5.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可能被称呼为 ( )
A.老爷 B.大人
C.先生 D.陛下
6.清末民初,在中国一些大城市里,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是 ( )
A.西服 B.中山装
C.长袍马褂 D.休闲装
7.中山服和西服取代翎顶礼服成为官员的礼服,始于( )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
8.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是( )
A.丝绸服饰 B.唐装和长袍
C.满族服装 D.中山装和旗袍
强化提高题
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政府职员之间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 )
A.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思想
B.资产阶级的等级观念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10.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
①女子可以不缠足
②照相、看电影
③男子剪辫子、留短发
④使用洗衣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在辛亥革命后被废止,主要是因为这种礼仪 ( )
A.复杂繁琐 B.野蛮粗暴
C.有损人格 D.与西方差别太大
12.填表: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
课外延伸题
13.清朝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这种发式起于哪个少数民族 ( )
A.汉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14.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帝制的时候,在北京出现了戴假辫子的人,这些人是 ( )
A.孝敬父母的人
B.下层群众
C.清朝的遗老、遗少
D.满族人
1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 ( )
A.男子剪辫子
B.取消“大人”的称谓
C.废除跪拜礼
D.女子停止缠足
16.中山装刚设计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和建国的含义。你知道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什么寓意吗
17.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盐商,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想看一看大总统的风采。见面的时候,孙中山正准备和他握手,他已放下手杖,跪下去恭恭敬敬地行起了三跪九叩大礼。孙中山先生连忙拉他起来,请地坐下,亲切地和他说话,最后告诉他:“总统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盐商问:“那么总统离职后呢 ”孙中山说:“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中去,和老百姓一样。”盐商告辞,孙中山还派人用车子将他送回旅馆。这位盐商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请回答:
(1)老盐商为什么见到孙中山就下跪
(2)经过与孙中山的会谈,老盐商见到的“民主”有哪些
中考链接题
18.(2006·福建宁德)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下图所示的是 ( )
A.剪发辫 B.易服饰
C.废缠足 D.改称呼
19.(2006·包头课改)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人们,不可能享受到的是 ( )
A.用数码相机拍照
B.在电灯下看书
C.给异地朋友发电报
D.坐轮船、火车旅行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照相术发明并传人中国的情况” 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照相术传人中国和走入宫廷是在两 个不同时间。 答案:19世纪40年代以后慈禧太后19世纪晚期
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1905年,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所以答案是 A。
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辨析能力和灵 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辛亥革命”、 “剪辫”等关键词,联系所学,可排除A、C、D项,答案是B。
4.B解析:四个选项都是中国不同时期人们之间的称呼,其中 A项“老爷”是前清官场的称呼;C项“同志”是建国后人们 相互之间的称呼;B项“先生”和D项“君”是中华民国规定 的民间普通称呼,从题干的限制条件“比较普遍”来判断,符 合题意的答案为B。
5.C解析:从题干“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人手, 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A、B、D三项都是前清官场的称 呼,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是C。
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辨析能力。对 选项进行辨析可知:C项是前清男子的服装;D项是现代男士 的服装;A、B两项都是清末民初男士的服装,但符合题干的 条件“大城市…‘正式场合”的是A项。答案为A。
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由“翎顶礼服”是清朝官员的官服可知,A、B、C三项与 题意不符,答案是D。
8.D解析:中山装和旗袍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价值观念和审美 习俗,结合中国人穿着习惯和传统服装的样式而创制的新服 饰,在国际上被视为中国民族服装。答案为D。
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大人”“老爷”这些前清官场的称呼带有 明显的等级观念,而民国政府规定职员问称职务,民间改称 “先生…‘君”则体现了资产阶级平等的愿望。答案为C。
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生活的综合 掌握能力。对选项进行分析:④使用洗衣机在当时不可能办 到,故排除。答案为D。
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跪拜礼作为 一种礼仪,通常是老百姓对官员或下级对上级所行之礼,并 不是互敬之礼,所以此种礼仪表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尊卑、 等级的差别,有悖民主、平等的社会风尚。
12.解析:本题以列表形式考查学生对清末以前和清末民初的日 常生活进行综合比较,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注 意:“发式”主要是比较男子的发式。 答案:
1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辨析能 力。由题干中的“清朝”可知:清朝是我国少数民族满族建 立的,可推断出答案为B。
1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辛亥革命 后,剪辫与反剪辫斗争激烈,.为表示对清王朝的怀念和忠诚, 一些人拒不剪辫或戴假辫。综合分析,答案为C。
15.D解析:四个选项都是辛亥革命后改变的社会习俗,从题干 的限制条件“对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人手,对 选项进行分析可知符合题意的答案为D。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课外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从衣领、 口袋、扣子等方面说明。 答案:中山装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 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为五个,寓意国民党 五权分立,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这有别于西 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即民族、 民权、民生;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 的理念。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答案:(1)因为人们19己到皇帝或官员要下跪,而大总统是当时 最大的官,所以老盐商对孙中山下跪。 (2)老盐商见到的“民主”有:见到总统和官员不下跪,总统 可以同平民握手,与总统谈话还可以坐下,总统是人民的公 仆,总统任职不是终身制,总统离职后与百姓一样等等。
18.A解析:本题是识图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及辨析、 观察能力。从图片上的革命军手中拿的长长的辫子可知,此 图反映的是革命军在街头剪辫子,答案是A。
19.A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时间 20世纪30年代,那时数码相机还没有出现,答案是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